这个暑期,广州市增城区的南池村和慈岭村悄然换上新装。来自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北斗九星”聋健融合突击队的40多名大学生,发挥专业特长,以墙绘艺术为乡村增色,将美育、劳育、德育融入实践,助力乡村风貌提升。
在南池村,突击队仅用5天时间,就将一条近三十米的灰扑扑土墙,变成了色彩斑斓的“七彩长廊”。金黄透亮的南池“杨桃星”、红彤饱满的荔枝、青翠滴汁的番石榴在墙面上跃然而出,精准呈现了岭南佳果的神韵,引来村民和游客纷纷拍照“打卡”。这幅生动的乡村画卷,是团队聋健成员协作的结晶。视觉传达与设计专业的听障大学生主导创作,凭借专业功底精准构图、调色;社区管理、社会工作专业的健听大学生则负责对接村委确定方案、组织当地青少年参与,并全程做好安全与现场协调。
同样的协作模式在慈岭村再次展现力量。听障学生专注墙面绘制,发挥视觉艺术特长,将构思转化为展现乡村新风尚的艺术画卷;健听学生积极入户走访收集村民意见,确保墙绘内容契合乡土文化特色,同时承担团队内外沟通协调。两地协作共完成十余幅主题墙绘。
活动不仅是美化环境,更是生动的实践课堂。团队成员特别带领南池村、慈岭村的青少年共同参与绘画,孩子们从最初的生疏到主动参与补色,收获成长。“哥哥姐姐手把手教我们画自己的乡村!”南池村12岁的小学生小杰兴奋地说。聋健队员们边画边讲,既传授技艺,也传递乡情。
村民们的支持也令人感动,自发送来冰镇西瓜、新鲜荔枝为队员们解暑。慈岭村的墙绘同样赢得了村民一致认可,成为当地新景。
“画得真像,一看就知道是我们南池的味道!”路过的村民连声称赞。看到团队为街道换上“新衣”,中新镇安良村等周边镇村也相继向团队发出了邀请。
“看到墙绘慢慢成型,还有孩子们的笑脸,一切都值得。”听障队员梁同学用手语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从南池村的“七彩长廊”到慈岭村的主题墙绘,“北斗九星”突击队以画笔显著改善了村居环境,用色彩讲述着岭南乡村故事。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美育与劳育相结合的专业实践,更探索了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协同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注入了青春动能。
文、图|记者 郭子扬 通讯员 朱敏 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