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割地、不和亲、不赔银”,这就是明朝,一个中国历史上最霸气的朝代,也是我们比较喜欢的朝代之一,因为从历史记载来看,大明帝王没有汉朝的和亲跟没有宋朝清朝时期的割地赔款。
既然作为我们比较喜欢的朝代,那么明朝肯定是十分厉害的,按理说这么厉害的明朝,如果不灭亡的话,是不是我们中国的政治版图会一直存在,甚至说还会在原有的基础上二次扩大?
想象是很美好的,然而历史确是残酷的,如果明朝继续存在的话,我想不仅不能保存现有的版图,说不定还会损失更多的版图,缩减一半都有可能。为什么这么说?
明太祖朱元璋从建立明朝起,就立下族规,即“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正是因为这个族训,明朝的皇帝也一个比一个爷们,从明成祖朱棣开始,明朝就把首都从南京迁移到北京,目的就是为了抵抗蒙古人,即天子守国门。一直到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朱由检为止,明朝都没有割地、赔银、和亲过。最后李自成攻破北京时,朱由检为了保全尊严,最后上吊自杀了却生命,即君王死社稷。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明朝的皇帝似乎没有一个是怂蛋,个个都是有能力的人。其实不然,明朝初期朱棣多次北伐蒙古,确实是让明朝进入了短暂的和平时期。派郑和下西洋,不仅加强了对外的友好关系,还带动了南海的海上贸易,让明朝的经济的到了空前的发展。并且明成祖朱元璋还修建了永乐大典,为明朝的科技、农业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是十分有成就的一个皇帝。
但是明成祖所做的这些,都是极其损耗国力,也导致了当时的明朝一直很“穷”,不像表面的那么强大,而且明成祖削藩也不彻底,这也为明朝的发展埋下了一颗炸弹。好在前期也没什么忧患,最起码可以稳定发展一段时间了,可是好景不长,没多久明朝就开始变得内忧外患起来了,国家开始变得一天不如一天,这也是为什么说明朝如果不灭亡,那么现在的政治版图不仅不能保住,甚至会缩减的原因。
土木堡之变,让明朝国力受到重创
说起朱祁镇,那真是让人恨的牙痒痒啊,说他是明朝最无能的皇帝,我认为也不为过。本来明朝的国力在朱棣时期就已经损耗很多,好在朱棣的儿子和孙子比较有出息。在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住朱瞻基当皇帝期间,就开始大力治国,颁布了各种利民的政策,这段时期国家也处于稳定发展中,明朝的经济和国力也恢复了很多,这段时期也称为“仁宣之治”。
只是后来朱瞻基的儿子也就是明英宗朱祁镇,听信了宠臣王振的建议,让其御驾亲征蒙古的瓦剌部。王振是谁?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太监而已,更不要说是什么领兵打仗了。正好那个时候明朝在上任皇帝的手中确实强大了很多,这也给了朱祁镇极大信心,加上王振在旁边蛊惑自己,朱祁镇感觉自己就是天神下凡,消灭小小的瓦剌更本不在话下。
可结果却出乎意料,因为朱祁镇更不就不会打什么仗,王振更是半吊子不懂,明朝几十万精英军队,硬是被瓦剌几万军队打的溃不成军,耻辱的是朱祁镇本人,也就是大明的皇帝也别俘虏,成为明朝历史上第一个被俘虏的皇帝,可谓丢人丢到家了。
从这之后,明朝一直在和瓦刺作战,一直到明英宗朱祁镇被解救为止,才告一段落,此时明朝也是元气大伤,国力大不如从前。土木堡之战后,明朝对外也是一直处于防守状态,北方外侵也一直不断骚扰明朝。这个时候的明朝不仅保不住现在的政治版图,甚至还损失了一部分领土,国家土地相对于明成祖时期,已经被蒙古等侵占了一部分,这个时候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保住现有领土。
国内政治局面混乱,国本之争不断延续
明朝自从经历了土木堡之战后就不复从前,后来到了明神宗时,因为发生了国本之争事件,导致明朝再次元气大伤。本来就没什么的,按照明朝的规定,都是优先立长子为太子。只是那个时候的皇长子朱常洛是明神宗和宫女所生,不怎么受明神宗的待见,反观福王朱常洵倒是明神宗中意的人选,因为他是明神宗喜爱的妃子郑贵妃所生。
但是这个时候朝中大臣就不乐意了,甚至慈圣皇太后也极其反对。为了这件事情,明神宗一直和朝中大臣争论了15年之久,可谓是身心交瘁,从这以后明神宗觉得自己好歹是天子,却被自己的臣子所制止,于是就和大臣闹掰,从此不再上朝。
明神宗自己都不上朝了,那么国家没人管,不得乱成啥?万历皇帝期间国家的财政变得极其的紧张,这个时候就只能派太监去征收税款。很多太监便借这个机会开始大量搜刮百姓钱财,导致百姓苦不堪言,民间矛盾不断增加。明朝这个时期国内也是很不稳定,百姓与朝廷关系也极差,随时都有可能爆发起义,加上这个时候还有蒙古族的骚扰,明朝可谓是危在旦夕,为后来的明朝灭亡埋下伏笔。
明朝后期赋税增加,对外战争不断
话说明朝初期就有藩王制度,而且藩王每年的俸禄也是极其的高,明朝的祖训也是不允许藩王经商,那么藩王的钱财只能来自国家。
明朝时期每年的国库收入不过300万银两,而且其中百万还要给那些藩王,这些藩王基本啥也干不了,为了安抚这些藩王,还得给他们大量俸禄,这么算下来基本上就没什么钱财了。刚好那个时候对外战役不断,国家连军队的军饷都拿不出,这个时候还得强行向百姓征税。加上当时又遇到恶劣天气,全国粮食大减,百姓交不出粮,于是民乱爆发。
即使崇祯帝朱由检励精图治的进行改革,但是也救不了此时的明朝,内有农民起义,外有金人虎视眈眈,明朝已经是内忧外患了。到这里明朝已经差不多该亡国了,自李自成攻破北京的那一刻起,也就宣告明朝的灭亡。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也明白了,明朝皇帝虽然很硬气,可是国家一直都不稳定,再硬气又有什么用?明朝本来的制度就有问题,加上皇帝和百姓的关系一直都没处理好,国家内部始终处于动荡之中。
而且外敌又对明朝虎视眈眈,明朝国库自建国以来就没充实过,一直被历代皇帝挥洒,没钱还得增加赋税,对外战争还不断,这样百姓还怎么活?就这种情况下的明朝,如果还不灭亡的话,我想明朝会被外族不断的侵略,国家的领土也会一点点的减少。
这个时候大家会说,明朝那么硬气,肯定会和外敌斗争到底啊。话是这么说,可是明朝那个时候没钱啊?没钱这么发军饷?怎么打仗?所以如果明朝不灭亡的话,那么明朝将会继续腐败下去,别说是保有现在的政治版图了,甚至连一半都不一定保住。外族一攻打,明朝根本抵抗不了,国家的领土只会越大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