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老话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不同的时节有对应的饮食讲究,一年四季都是如此。
春天要吃艾草做成的青团,夏天就喝莲子百合羹,秋天开始酿柿饼,冬天围着铜锅涮羊肉。
这是中国人顺时而食的生活智慧,也是对时间的敬畏。
四季之间再仔细划分,便能分出二十四节气。
各个节气要吃什么,其实也有一份“节气食单”。
但今日的重点并不在此,咱们要聊的是喝茶。
冬红夏绿的话题已经过时,如今茶圈百花齐放,喝茶,也可以按照不同的节气来喝。
一年中的各个时间段该喝什么茶,自有一番讲究。
《2》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草长莺飞,杨柳拂堤,生命在雨水的滋润下慢慢苏醒。
春季喝茶,重在调理脾胃,养肝祛湿,防一防春雨的湿气。
立春,多喝茉莉花茶。
作为六大茶类以外,最出名的再加工茶,茉莉花茶香气清雅,茶汤又香又润,在初春时喝有利于驱散冬末的郁结,舒缓神经。
雨水,多喝老白茶。
这个时节乍暖还寒,容易着凉,多喝老白茶,暖腹驱寒的同时,也健脾胃。
惊蛰,多喝白毫银针。
此时气温开始升高,容易产生燥气,白毫银针鲜爽如清泉,清燥降火。
春分,适合喝些白牡丹。
一道春分,昼夜等长,阴阳平衡,恰好白牡丹的香气,也介于白毫银针与寿眉之间,既有清鲜的毫香,又有馥郁的花香,润而不寒。
清明,到了绿茶的主场。
这个时候,可以喝明前茶了,嫩芽鲜爽,茶多酚充足,清火明目,净心宁神。
谷雨,多喝些新白茶。
气温开始明显回升,难免烦闷,温润且营养丰富的新白茶,花香蜜韵显著,舒缓情绪效果极佳。
《3》
夏天,暑湿交替,时而艳阳高照,时而阴雨连绵,“避暑”才是第一要义。
夏季喝茶,应以消暑甘润为主,养心静气。
立夏,就喝西湖龙井。
此时兰香初绽,翠色清新,一杯龙井下肚,鲜爽直通天灵,入夏不再烦躁。
小满,茉莉花茶是上选。
稻谷盈满时,暑气渐起,正好用香气高扬的茉莉花茶预防暑热,提升食欲。
芒种,喝些陈年寿眉。
三年以上的老白茶,药香、陈香显著,茶性平和,富含黄酮类物质,既抗疲劳,又祛湿热。
夏至,更适合喝生普。
阳气旺盛的时节,适当喝些生普,微微的苦味带着强烈的回甘,对抗暑气极有效果。
小暑,喝清香型铁观音。
轻发酵的铁观音,兰香清郁,消食解腻,在天气炎热时饮用,颇为舒畅。
大暑,多喝高山白茶。
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要喝些自带清凉感的茶。高山白茶茶氨酸含量倍增,鲜爽感穿透闷热,口口生津,喝起来更舒服。
《4》
秋天,丰收之季,暑热渐消,阴气渐长,经历过夏季的酷暑后,应当休养生息,为即将到来的严寒做准备。
秋季喝茶,重在滋阴润燥,不温不火。
立秋,多喝白牡丹。
不论是当年的白牡丹,还是隔年的白牡丹,都有着温润典雅的气质,多喝一些,滋润身心,预防秋老虎。
处暑,喝正山小种。
处暑,通“出暑”,暑热将离,多喝香甜的桂圆汤正山小种,帮助血气循环,迎接降温。
白露,可以开始喝老白茶了。
天气转凉,清晨露水增多,醇厚甘甜的枣香该登场了,甜润柔和的老白茶,轻松化解“白露燥”。
秋分,村姑陈爱喝金骏眉。
花果香蜜香交织,在微凉的天气分外可人,香气高扬,茶汤金黄,与秋韵相配。
寒露,喝岩茶水仙。
此时天气逐渐寒凉,秋意深重,喝木质香浓郁的水仙,先一步迈入温暖的深秋。
霜降,多喝肉桂。
辛锐的桂皮香气,在这个有霜出现的时节,更能驱寒醒神,补温补气。
《5》
冬天,沉静而荒芜的季节,寒气凛冽,气氛沉闷,身体、心情,都是懒洋洋的。
冬季喝茶,重在补阳驱寒,喝一杯香润温暖的茶,幸福感满满。
立冬,喝正山烟小种。
作为是冬季的开始,万物开始休眠,静谧的自然氛围,和烟小种的松烟香正配。
小雪,要多喝老白茶。
各地开始降温降雪,多喝醇和温润的陈年老白茶,即使气温骤降也能保持身体温暖。
大雪,喝熟普。
北方开始大范围降雪,喝些发酵程度高的熟普,暖流疏通全身的同时,也能促进新陈代谢。
冬至,金骏眉必不可少。
白昼最短的日子,要补元气,香气高扬,滋味甜醇饱满的金骏眉当为首选。
小寒,可以多喝岩茶。
天气寒冷但未到极点时,多喝岩茶抗寒,浑身通透。
大寒,最适合煮老白茶的时节。
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煮上一壶老白茶,润燥通肺,保持身体活力,为迎春做准备。
《6》
四时流转,节气更迭。
二十四节气是自然呼吸的节律,更是老祖宗们总结下来的智慧。
而茶叶及大地精华于一身,二者相互对应,茶客也能在杯盏之间,加入这场自然与人文的对话。
黄帝内经有言,人应顺四时之气。
我们的生活与自然紧密关联,顺应四时,根据节气变化,多喝些适时应季的茶,一年四季都能身心舒畅。
当下正是暑气旺盛之时,茶友们就多喝些高山白茶吧。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