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青楼“花魁”出一上联,无人能对,一老农轻松对出被奉为上宾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跨度是非常长的,不论是从时间覆盖面上,还是从其影响力在各方面的覆盖程度上,也都是极广的,从经济到法律,从商业到文化,凡是当今社会发展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是经历了漫长的韵味上的沉淀,和经验上的积累的过程,有着非常强的感染力和教化力量,以及值得后世长期参悟学习的深刻价值,所以当时存留于社会意识层面的财富价值,才能脱离空间和时间的巨大限制,其包含范围之广,也是这些精神上的内容不受当时封建社会制度的影响,从而分散到社会各个阶层。
在此当中,文化的深度影响力所奠定的基础,使其在古代时期的地位显得十分独特居中,因为它的包容性很广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文学上的成就,可以堪称史诗级别,在辞赋文章出现和盛行之前,在文坛上首次展现出汉族文化特质的是乐府诗歌,但它并没有像赋或骈文一样讲究文采章法,而是产生于民间,盛行于乡里,采录于耕种渔牧的生活和劳作中,这也为古代文学的广泛性和包含性奠定了重要基础,虽然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词赋诗作成为很多文人士族的标志和专属,但是依旧不能抵挡它向社会下层发展的趋势。
比如宋朝时期的小词作品,大多数都是倾向于精致典雅类型的,更加需要作词人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使词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甚至加重了阶级分化,因为接触书本的都是待考入仕的学子或是大家世族的子女,对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和各行各业的社会劳动者来说,接触书文并没有什么用处,也和自己的身份和周边氛围不相符,但这并不意味着词的学习传播只停留在上层社会,其它的文学文化也是同样的,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青楼女子出对联的故事。
唐朝长安城有一位绝色的花魁叫念娘,念娘在长安的风尘女子中之所以会备受追捧,不只是因为她的容貌出色,更是因为她的才学同样很出众,也因此被称为雅妓,在念娘那里并不是什么客人都会接待,想要与念娘相会必须要答对她的问题或者是要求,有时候念娘会以琴声选客人,谁能对上自己弹的琴音,并让自己感到满意,就可以进入念娘的绣楼,或者念娘会在外面摆上一盘玲珑棋局,只有看破这盘棋局中玄机的人才有资格受到招待,诸如此类的题目和要求成为念娘选客人的标准,很多人都以能得到念娘的认可而成为其入幕之宾感到自豪。
后来一次念娘出了一个对联,要求只有对出了下联才能成为她的客人,念娘给出的上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有一位秀才看出了这个上联的意思和字的读音有关,但是依旧读不懂对联是什么意思,由于一直没人能读懂上联,也没人能对出下联,所以很长时间念娘的绣楼都没有客人,直到一位农民进城来卖田收时,对出了一下联:長长長长長長长。念娘知道后,一点儿也没有看不起他,按照规矩邀请他进了自己的绣楼,奉为上宾,从此之后人们对念娘更加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