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1块石头,他接连写出2张字帖,竟造就一代书法经典
创始人
2024-11-20 06:17:13
0

原标题:因为1块石头,他接连写出2张字帖,竟造就一代书法经典

建中靖国一年(1101年)八月的一天,一位中年男人正坐在书房中看书。一位仆人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对他说:“老……老爷,出大事了。”中年男人不慌不忙地放下书,说道:“何事惊慌?”仆人喘了喘气,继续说道:“苏先生,几天前因病离世了。”中年人瞬间瞪大了眼睛。

“苏先生过世前,还让他的儿子将您给他的这块石头砚做陪葬。”“什么?”中年人随即拍案而起,随即又冷静下来,缓缓坐在椅子上。“我即刻修书给苏家。”他思索再三,提笔研墨,在宣纸上写下一行字:“苏子瞻携吾紫金研去,嘱其子入棺。”

米芾《紫金研帖》纸本行书纵28.2厘米横39.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位奋笔疾书的中年人正是北宋书法家米芾。此时他正心急如焚,恨不得写完这方字帖送到苏家,只为要回自己那方的砚台。这方砚台为何如此重要,竟能让米芾如此惦记?这件事还要从一个月前说起。

一个月前,刚刚从琼州(今天的海南岛)回到江南的苏轼,专程来真州拜访米芾。两人饮茶闲聊之时,米芾拿出了自己刚得到的《八月五日帖》,清苏轼为自己题跋,苏轼看了看这张字帖,说到:“贤弟请我为这张字帖,我自然不敢推辞。但我最近听闻,贤弟你得了一方紫金石砚,能否借愚兄赏玩几日啊?”米芾听完,竟愣在当场。

苏轼所说的紫金石砚,是用采自安徽八公山的紫金石制成的砚台,唐宋时期就已经是一代名砚。北宋时期的文人杜绾在《云林石谱》中记载过这种砚台:“紫金山石出土中,色紫,琢为砚,甚发墨,扣之有声。余家有风字样砚,甚发墨,特轻薄,皆远古之物也”。由此可见,紫金石砚的历史非常悠久。

北宋时期,文人酷爱各类文房清玩,砚台自然也成了他们的爱物。对他们而言,砚台不仅仅是文房中的实用器,更是崇高品格的象征,米芾本人更是爱砚如命。有一次宋徽宗让他写一幅书法,他写完后,竟然向皇上请求拿走砚台。好在宋徽宗也是个文人气十足的皇帝,可以理解米芾的爱砚之心,于是就应允了。于是米芾就把砚台抱在怀中,身上的朝服沾满墨迹也毫不在乎。

米芾自从得到了那方紫金石砚,一直对它十分珍爱,为此他还特意写下了《乡石帖》,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他虽然舍不得这方紫金石砚,但更舍不得苏轼这个十多年的老友。他思索再三,决定将紫金石砚借给苏轼赏玩。然而此时苏轼已经年老体衰,又疾病缠身,得到紫金石砚一个月后,他就因病去世了,临死前他让儿子用紫金石砚为自己陪葬。

北宋米芾行书《乡石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传)宋米芾凤字紫金石砚1972年北京市元大都遗址出土北京首都博物馆藏

米芾听说此事,立即向苏东坡的家人要回这方紫金石砚,并为此写下了著名的《紫金研帖》。一千多年后,考古专家在元大都遗址中找到了米芾的这方紫金石砚。苏轼和米芾同样珍爱砚台,但苏轼的做法无疑会这方砚台失去流传后世的机会,这与唐太宗当年让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自己陪葬的做法别无二致。如果你真的喜爱一件古董,就不要一心想着独占它,更要懂得分享,在彼此的分享探讨中,你能学到更多东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z...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准备学绣花。 去买工具。 买了花绷子...
原创 康... 鳌拜看到西边出现极浓极艳的晚霞,像是从人身体里流出来的血,别人都害怕看,而他却看得如痴如醉,他觉得那...
原创 多... 在满清初期,多尔衮绝对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他虽没有皇帝之名,却享有皇帝之礼遇、皇帝之实权,他不是皇帝...
原创 南...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原创 长... 大家好,我是文君,今天我们讲一讲唐朝历史人物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出生不详,因其为长孙皇后的大哥,而且长...
原创 “... 《史记》上书:“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唯有食物,才是维持一个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保障。而说...
原创 日... 在中国近代史的长河中,抗日战争无疑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挺...
第六届尧都文化旅游节即将启幕 日前,记者从第六届尧都文化旅游节组委会了解到,为期5天的第六届尧都文化旅游节将于9月23日至27日在...
铭记历史,勿忘九一八,青少年升... 9月18日9时18分,伴随着14响深沉浑厚的钟声,“铭记历史 勿忘九一八” ——北京市青少年“爱我中...
原创 中... 当历史的脚步走到了晚清时代,落后于西方文明的清王朝,从曾经的“天朝上国”的辉煌中,瞬间成为了列强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