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长,物物万千。没有一支旧笔,年轻人就会贫穷。 ——李白
很多人都熟悉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者。诗人与杜甫合称李杜,被后人尊为诗仙。他有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诗,但他的一首诗被称为最有价值的诗。这首诗只有十六字,却为历代帝王争得不可开交,但现代人却很少听说过。
博览群书,喜爱道教
李白,长安元年(701年),出生于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的一个书香世家。从小他的父母就非常重视他的学习。李白5岁开始读书。没过多久,他就把唐朝的小学识字课本学完了。后来,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学到了很多方面的知识,无论是儒家经典,还是古代人文历史著作,甚至是诸子百家的书籍。
在求道的路上,他还学习了剑术,并且和普通年轻人一样喜欢成为一名骑士。值得一提的是,李白的剑术非常好,剑术仅次于裴敏。当时裴敏的剑法据说是唐代第一,所以李白的剑法在唐代可以说是逊一人,胜万人。
李白18岁时,隐居到现在的四川省江油县读书,开始了四川之旅。他几乎游览了四川省的许多景点,结交了很多朋友,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洞察力。当他结束四川之行时,他的学业也已接近尾声。
过去的人都已逝去,我感慨万千
正是在这一年,他游览三峡时,结识了唐代文学造诣深厚的司马承祯。当时司马承祯是唐代著名道士,成为唐玄宗的道士。当时,李白遇见他时,因两人志趣相投,相谈甚欢,而司马承祯也是一位诗词才华横溢的诗人。后来,两人成了好朋友。 727年,司马承祯在王屋山建立道观,同年得道成仙。
公元744年,李白与诗友来到王屋山看望二十年未见的好友司马承祯。当他们到达王屋山阳官台时,得知司马承祯已不在人世。当李白看到司马承祯留下的一些杰作时,顿时感慨万千。
于是李白泼墨写了一首16字的短诗,并在诗末加上了日期、地点和人物。这首四言诗就是《阳台上的拴》:“山高水长,物物万千,无老笔,少壮可穷。”这首十六字短诗朗朗上口,充满磅礴气势。全诗主要歌颂司马承祯工笔的精妙,感叹往事的逝去。这是李白现存唯一的真迹书法。因此,这首诗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诗的内容有价值,更在于这幅世间唯一传世的真迹书法的价值难以估量。
被无数封印覆盖
《上阳台岗》流传至今,盖章无数。它被流传给许多统治者和收藏家,被许多人所铭记。后来宋徽宗得到“上阳台领带”后,非常喜爱。他还用自己的薄金体在上面书写了“唐代李太白上阳台”并盖章。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希望拥有它。连乾隆皇帝都拥有过。
乾隆皇帝在“商鞅帖”上加盖了数枚私印。当然,这些照片不仅仅有皇帝盖章,因为这张名帖还流传到了一些收藏家,而这些收藏家也在帖子上盖章。所以现在博物馆里还有无数《绑在阳台上》的章节。
“商阳贴”经过了无数个人之手,后来在清末民间流行起来。 1937年,张伯驹老师偶然得知《阳台上的邮报》的所在地。为了防止李白唯一的一幅名家墨宝被泄露到海外,他多方打听,花了六万银元购买了它,并保存在家里。
像人一样的词
李白一生创作了无数诗篇,但流传下来的真迹只有这一首。整篇帖子虽然只有25个字,但可以说每一个字都是无价的。从李白的《系阳台》就可以看出,李白在书法方面很有造诣。这篇文章是用草书字体写的,写得非常好。整篇文章看起来很乱,而且字体大小也和我们现在写的不一样。字体大小时大时小,看起来不规则。但真正懂草书的人都知道,这篇文章有序而又混乱,给人一种随意、自由的感觉。
俗话说,言如其人,这句话是真的。李白正如他写下的文字一样洒脱,还蕴含着一股侠义之感。他曾评论过唐代的一些书法家。他认为这些书法家写得很刻意,就像书法的奴隶一样,过于刻板,不随自己的心走。在唐代众多书法家中,他最喜欢的是张旭。李白的书法也深受张旭的影响。张旭的草书、李白的诗词、裴敏的剑术并称为唐代三绝。张旭的草书,苍劲雄浑,狂野而不怪异。因此,李白留下的名家书法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李白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的杰作,也深深影响了后世的诗歌文学。他的诗歌向后人展示了盛唐的社会现象和他一生的心路历程,为中国诗歌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他的诗词和书法都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