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一些缸内的水600年不结冰,因为它们也有棉衣,可以烤火
创始人
2024-11-20 05:13:56
0

原标题:故宫一些缸内的水600年不结冰,因为它们也有棉衣,可以烤火

北京故宫,兴建于1406年明永乐年间,落成于1420年永乐十八年。不管有没有亲自去过故宫,对于故宫中挨着墙的一排大铜缸,很多人应该都是有印象的。毕竟现在的传媒和网络,已经非常发达了。

那么,这些大铜缸有什么作用呢?很简单,就是用来储存消防用水的。

故宫中的宫殿多以砖木结构为主,比较容易起火燃烧。据记载,故宫刚刚正式完工四个多月,主殿太和殿就因为遭到雷击起火,被焚为了废墟。所以,为了解决火灾问题,宫中就增加了数百口铜缸、铁缸,摆放在各个大殿、房宇周边,方便在发生火灾时,及时取水灭火。

古人称“取水”又叫“走水”,让水走起来,非常形象呀。因此,火灾就被避讳的称为了“走水”,只要有人一喊“走水”啦,大家就知道这是发生火灾了,要赶快运水去灭火了。此时,这些大缸自然就派上用场了。

在清朝时,宫内的大缸由内务府统一管理。每天一早,内务府的官员便会让宫中杂役从宫内的井中取水,将每一口大缸灌满清水备用。

北京的冬天非常寒冷,缸中的水是会结冰的。古人充分发挥了智慧,他们会给缸穿上棉衣保温。每年阴历十月到第二年二月,他们会在缸外套上棉套,缸上盖上缸盖。当气温再低时,还会在缸下的石质基座内放上一盆炭火,给大缸烤火。这些炭火由专人看管,定时更换,以保证炭火昼夜不息,让缸内之水不结冰。这就是所谓故宫内的一些大缸,所存之水终年不结冰的奥秘。

据《大清会典》的记载,宫中共有大缸308口。这些缸有明代铸造的,也有清代铸造的,而且材质和大小也各有不同。明代铸造的大缸,多数为大铁缸,部分为铜缸。到了清代,更加讲究级别,所以,除了铸造大铜缸之外,还铸造了鎏金大铜缸。

鎏金大铜缸,是故宫内规格最大的缸,这些缸口径1.66米,每个重达1696公斤。据乾隆时期的《奏销档》记载,这些铜缸缸体的制造成本,在当时合白银500多两。缸身上再用一百多两黄金进行鎏金,铸造一口鎏金大铜缸的总成本在1500两白银以上。

这些规格最高的鎏金大铜缸,自然也要被摆放在故宫中最重要的位置,就是皇帝上朝议政的太和殿、保和殿两侧,以及日常听政的乾清门外。

到了现在,故宫中的消防大缸,已经从最初的308口,仅剩下了231口。其中,鎏金大铜缸原有22口,现仅余18口。据故宫博物院的公开资料显示,在1944年6月19日,日本侵略军掠去了丢失的77件大铜缸中的54件。

而故宫中现存的某些鎏金大铜缸的缸身之上,还可以看到累累的刀痕。据说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故宫后,侵略军为了得到缸身之上的黄金,用刀刮削留下的痕迹。

到了现代,故宫有了更先进的消防设施,故宫中的这些大缸,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却给我们带来了另外一个谜团。那就是为什么在多雨的夏天,这些大缸却不会积水呢?

原来,古代的工匠也非常聪明。因为缸内的水是要定期更换的,所以,工匠们在铸造这些大缸时,都在缸的底部预留了排水孔。需要的时候,打开排水孔,缸内的水就可以排得干干净净。

现代,这些大缸已经不需要储水了,所以,这些排水孔都是打开状态。为了保护排水孔的通畅,还会有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维护。正因为这个原因,这些大缸在北京多雨的夏天,也不会积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宋...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民族英雄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
原创 为... 太平公主我想熟悉唐史的人都知道她是谁,她可以说是武周朝继武则天之后权势最大的女人。公元702年,太平...
原创 刘... 刘伯温心气高,总觉得自己与诸葛亮有过之而无不及,想要争一口气,就下了个狠心,要去挖掘诸葛亮的坟墓。他...
原创 古... 在古代的岁月里,黑奴贸易是那段历史的一部分,那些不幸的人被当作商品,遭受无尽的痛苦和折磨。在运送黑奴...
原创 “... 文|修竹史册 编辑|修竹史册 春秋战国时期 ,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璀璨的时期之一 ,在这其中,诞生了许...
原创 “... 北宋学者邵伯温所著《邵氏闻见录》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北宋宰相文彦博听说李稷待人很是傲慢,没有什...
原创 长... 历史上,赵云是蜀国的名将,而他更在演义中有“五虎将”的标签,同时老罗还给他安排了连吕布都难办到的长坂...
原创 世... 被人遗忘的一座王陵 驰名世界的"帝王之谷",是考古家们的乐园。千百年来,也是盗墓贼们光顾的地方。这里...
原创 为... 我真诚地希望您可以点个“关注”。点亮一个小小的“关注”按钮,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可以方便您跟踪和...
原创 秦... 近来,《大秦帝国》的第四部作品《大秦赋》正受到热烈追捧,尽管豆瓣评分略有下滑,但依然被认为是一部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