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底层老百姓苦,那到底有多苦呢?出生于宝鸡上王乡南关村的张翠水,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民国。
民国陕西旧照
1918年,张翠水出生在一个穷苦人家。民国时期的穷苦人家,能穷到只剩一条命。张家很穷,穷人最经不起折腾,张翠水5岁那年,他爹生了一场大病,两年时间卧床不起。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为了治病,张家把所有能卖的东西全卖了,好不容易凑了点钱,把张翠水他爹的病治好了。
人要是倒霉,喝凉水都塞牙。张家刚刚遭了大难,还没缓过来劲儿,又出事了。那时候到处都闹土匪,地主士绅为了保住家产,又纷纷组建民团。民团和土匪斗来斗去,经常打打杀杀。那一年,一伙土匪抢了车辙河民团,民团咽不下这口气,气势汹汹的四处搜捕土匪。
其实,民团还不敢和土匪硬碰硬,所谓“搜捕土匪”,无非就是到老百姓家里打砸抢,捞一些油水。民团搜到南关村的时候,不知道谁诬告张翠水他爹,说他通匪。大病刚刚好,这又被民团抓走了。
民团把人绑到了宝鸡,严刑拷打,说不出土匪的情报,那就拿钱赎人。张家现在家徒四壁,一文钱都拿不出来了。民团好不容易把人抓回来,啥也没弄到,一气之下把张翠水他爹打死了。
张翠水母女俩听到消息,抱在一起哭得死去活来。
民国乞丐
人死了,总要拉回来埋了吧。但是,母女俩身无分文,连去宝鸡的干粮都凑不齐,怎么把尸首拉回来?没办法,只能先想办法养活自己。母亲开始给人家纺线,张翠水给地主家放牛,只能勉强饿不死。
1929年,遇到了大饥荒。陕西的旱灾是从1927年开始的,1929年最为严重,老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地。张翠水母女俩日子更苦了,为了不饿死,十一岁的张翠水被母亲卖到了三棱山,给一个名叫闫文科的人当童养媳,那一年张翠水十一岁。满以为到别人家就能吃饱饭了,谁知闫文科家日子也不好过,没过多久人家就觉得养不起这个童养媳,又给送回来了。
没有办法,母女俩一人一根“打狗棍”,出去讨饭了。附近遭了灾的地方多,都没吃的,她们就越走越远,到甘肃徽县、成县一带乞讨。
腊月一到,外面寒风刺骨,讨饭也不容易了。幸好,当地一家大户人家需要女佣,张翠水的母亲就去了,最起码能挣上一口饭吃。张翠水咋办呢?继续在街上讨饭。外面实在太冷了,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整天饿得晃晃悠悠,连巷子里的野狗都没力气去赶,被咬得遍体鳞伤。
实在是受不了了,那一天张翠水抱着母亲的腿,哭喊着再也不去讨饭了。吃不上饭,总不能活活饿死吧?母亲干活的这家主人,就把张翠水卖到了通洞峪,给地主王鸿魁的大儿子当童养媳。
到了地主家,日子也不好过。
民国陕西农村妇女
来到王鸿魁家,虽然能吃上饭了,但女主人瞧不上这个童养媳。张翠水长得不好看,再加上常年风吹日晒,吃不饱饭,又黑又瘦。王鸿魁的老婆看着这个童养媳,越来越别扭,心里不高兴就一顿打骂。
张翠水受不了打骂虐待,趁晚上跑了,一路风餐露宿,又回到母亲身边。母女俩一见面,抱头痛哭,张翠水诉说了自己的遭遇,母亲听完以后,彻底绝望了。丈夫被人打死,女儿无处可去,连讨饭都被狗追着咬,这日子还有啥盼头?
母亲又不忍心张翠水没了娘,自己还要活下去,于是到大山里当了尼姑。张翠水进不了尼姑庵,只能继续讨饭,有时间了就进山去看看母亲。但是,山路不好走,张翠水每天忙着乞讨,很少有机会去见母亲。
后来,张翠水一狠心,又回到了老家。老家毕竟还有些亲戚,张翠水就让人帮忙介绍,到有钱人家干活。为了口吃的,她卖力干活,担水、砍柴,粗活重活都愿意干,总算是能吃饱饭了。
十四岁的时候,张翠水个子高了,也长壮实了,在有钱人家干活能养活自己了。没想到,三叔父忽然找上门,说让她去当童养媳。张翠水难道不知道童养媳有多苦?她才不愿意去呢,于是一句话不说,直接跑了。
一口气跑到了新街,张翠水坐在一块大石头上,越想越难过,忍不住哭了起来。正在这时,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赶着骡子去外地卖粮食,张翠水一想,女孩子出去干活确实麻烦多,为啥不“女扮男装”呢?
张翠水毫不犹豫地找人给自己剪了头发,改名张得水了。
民国农村妇女
变成了“男孩子”,张翠水找活干就方便多了,他先是去了新街的王姓地主家当长工。王家的长工不少,张翠水既要隐瞒身份,又要努力干活,辛苦着呢。她和其他人一起耕地、收粮食、砍柴,什么重活都抢着干,就这么一连干了三年。
但是,地主心狠手辣,张翠水起早贪黑干活,从不叫委屈,在他眼里就是好欺负的老实人。因为地主时不时打骂,张翠水受不了了,再加上这里离老家近,说不定哪天会被人认出来,干脆走吧。
她听说陇县北山一带的人比较好,于是就往那边去了。当时正是深秋,走半路遇到连雨天,张翠水只能暂时在一家骡马店干活。就这么一连干了三个月,骡马店的掌柜一看,这个张得水不错,能吃苦,就劝着留下来长期干活。
张翠水想了想,骡马店整天人来人往,天南海北的人都有,自己一个十七岁的姑娘,容易被识破身份。于是,她还是离开了骡马店,跑到了陇县河北乡的白石村,给地主张宗华当长工。地主家已经有四个长工了,都是男的,张翠水为了隐藏身份,啥事都跟着这四个长工学,别人怎么干活她怎么干活,别人抽旱烟她也抽旱烟,别人调戏妇女,她也跟着吆喝两句。
“女扮男装”不容易,张翠水卖力干活,累了一身病。
民国地主士绅
就算这样,地主还是不高兴,总觉得长工都偷懒,不高兴就骂。张翠水也是个不认怂的性格,受不了骂。那年冬天,地主家的活不太多,长工也没啥事。有一天晚上,地主心里不高兴,抓住张翠水骂了一顿。张翠水脾气也上来了,抽出腰里的长烟袋锅子,朝着地主的脑袋砸了过去!
地主被打得头破血流,嗷嗷直叫,气急败坏,不给张翠水工钱了。不给就不给,张翠水还不想干了呢。正巧这段时间,其他长工也觉察出张翠水不太对劲,她干脆从地主家出来,和一块打长工的李银祥结婚了。
只要还是旧社会,穷苦百姓就没有好日子过。张翠水结婚以后,和丈夫一起拼命干活,但每次拉壮丁都有丈夫的名字,丈夫一走,家里全靠她扛着,还是很辛苦。
直到解放以后,张翠水才真正过上好日子。她分了土地,还当上了县人民代表,旧社会那些苦难的经历,被报纸和广播广泛报道。她的经历,还被写进了当时的语文课本,甚至还被编成剧本,四处演出。
1972年,张翠水因为脑溢血去世了。她的经历,告诉了我们民国时期的老百姓,过得有多苦。
所以,不要觉得民国就是风花雪月、纸醉金迷,绝大多数的老百姓,过不上那种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