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大秦帝国》的第四部作品《大秦赋》正受到热烈追捧,尽管豆瓣评分略有下滑,但依然被认为是一部值得称道的历史巨作。这部剧以秦王嬴政消灭六国、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制秦朝为历史背景,呈现了秦始皇的雄图霸业。但在这个过程中,各国的王侯们又经历了怎样的命运呢?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终于摆脱了丞相吕不韦的束缚,开始真正掌握国家大权。在李斯、蒙恬等人的协助下,他实施了“远交近攻”的策略,通过分化瓦解六国的攻守同盟,为接下来的战争奠定了基础。
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秦王着手进行“最后的战争”,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和齐,用仅仅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对六国的灭亡。
首先,在公元前230年,韩国成为秦国的第一个攻击目标。
韩王安最终选择投降,但在被软禁后,随着叛乱的爆发,他不得不面对死亡。而在公元前228年,秦军进攻了赵国,赵王迁被俘,赵国的末代君主赵王迁最终被秦王嬴政流放,死因成谜。接着,公元前225年,王翦之子王贲攻占了魏国,魏王假在不愿投降的情况下坚持抵抗,但最终也无法逃脱被灭国的命运。
公元前223年,轮到楚国,王翦率领60万大军攻克楚都寿春,楚王负刍被俘,并废为庶人。楚国的强大实力在秦军的攻势下土崩瓦解,为秦朝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而公元前222年,秦军伐燕,攻破了燕国的都城蓟。燕王喜被迫徙移到辽东,尽管后来杀了太子丹并献秦以求和,但四年后燕国还是被秦军所灭,燕王喜的结局却未有明确记载。
最终,关东六国中实力最为强大的齐国成为最后一个被攻灭的目标。公元前221年,秦军攻破了齐都临淄城,齐王建最终投降。然而,齐王建并没有幸免于难,被秦嬴政安排去了共地,居住在荒僻的松柏之间,最终被活活饿死。
总体而言,关东六国的君主们在灭国之后的命运虽各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惨淡退出历史舞台。然而,秦始皇并非残忍的帝王,而是选择将六国旧贵族养起来,剥夺其权力,提供生活保障。
这使得在后来秦国势弱时,六国旧贵族纷纷揭竿而起,反秦自立,甚至在巨鹿之战等历史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秦始皇的统治并非一味的残酷,而是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采取的合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