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陈毅为何总戴墨镜,究竟有什么隐情?去世多年后陈毅儿子给出答案
创始人
2025-07-19 21:32:08
0

#精品长文创作季#

因头条改版,增加了广告解锁功能,当广告打开后,静等15秒钟,您再伸出发财的小手,点击右上角的叉号关闭,就可以继续阅读我的文章了

在我国的抗日历史上,

曾经涌现出了很多英雄,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为我们托起了一个新的太阳。

而在这些英雄当中,陈毅老总可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代表,

他为人非常斯文,做事也是缜密周全,因此一直有“儒帅”的雅称。

在战场上陈毅杀伐决断,为我国的解放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在建国后,他更是拼尽全力呵护新中国的成长。

可以说陈毅是我国当之无愧的大功臣之一。

但就是这样一位大功臣,却有一个看起来奇怪的习惯,那就是不论何时何地他都会戴着一副墨镜。

而陈毅之所以永远戴着墨镜,

并不是因为他傲慢,而是因为这里面有一个重大的秘密。

在多年后,陈毅的儿子才揭开了这个秘密,那么陈毅戴墨镜的背后,到底藏着一段怎么样的故事?

而陈毅这个“富家少爷”又为何会毅然决然的走向革命呢?

一、少年陈毅的人生经历

1901年,陈毅出生于四川省一个耕读传家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远近闻名的文人,而他的母亲为人和气,精通书画。

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里,陈毅家里尚有40亩良田,可以说极为富裕了。

而对于陈毅来说,这样的家庭开局无疑是不错的存在,

只要他安心的守好家族传承,那么未来将是一片光明。

可是英雄从不会蛰伏在山野中太久,从小饱读诗书的陈毅在学习中体察到了中国在当下所存在的矛盾与困境。

而当他看到佃户们坐一整天工,都很难填饱肚子的时候,这种情绪更盛。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父亲非常宽厚,但是这样宽厚的人都无法让佃户们吃饱,那么其他苛刻的地主们,更不会让佃户们饱餐了。

因此在1919年,陈毅受到时代的召唤,

他看到了中国的苦难,决定前往更加进步的国外寻求变法。

于是陈毅在这一年前往法国留学,尽管父母给他准备了足够的银钱,但是他坚持要勤工俭学。

他要在日常生活里感受这个时代的力量,他要在巴黎找到新的足够改变整个中国的思想。

而彼时的巴黎是华贵的,是新鲜的,或者从某种意义来说,它是唬人的。

但是陈毅没有退缩,

面对这一切陈毅踏进了法国的街道,寻找着志同道合的人们。

而在法国留学期间,陈毅结识了周恩来、蔡和森,并且在他们的引导下,了解了马克思主义。

在仔细钻研过马克思主义后,陈毅认为这是中国的一条出路,他希望能够有朝一日,为国贡献。

事实上,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

二、南昌起义开始的革命路

1927年,距离陈毅在法国参加留学生爱国运动被武装押送回国,已经过去了六个年头。

在这六年中,陈毅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他一边学习,一边在192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之后在南昌起义中,陈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并且之后转到江西,成为了第73团的政治指导员。

事实上,陈毅在政治思想方面一直有着巨大的潜能。

在整个革命历史上,他多次担任政治委员一职,为广大的战士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支撑和战略指挥。

在陈毅的革命生涯中,有两场战争指挥堪称完美,

一场是孟良崮战役,另外一场就是淮海战役。

1947年国民党集结了24个整编军,共计45.5万人,他们希望通过战术和军力破坏山东解放区,最终达到占领整个山东解放区的目的。

如果国民党的这个计划一旦实施,那么对于我党来说,必然是一次重大打击。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党则采取了集中主力,稳扎稳打的态度来面对整场战争。

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就是孟良崮之战,因为孟良崮的地形复杂、多山峰险谷。

因此陈毅因地制宜调整了队伍,于16日发起总攻,誓要将孟良崮拿下。

为了能够夺取最终的胜利,陈毅连续四天没有合眼,

随时根据战况进行调整,听着外面炮火连天。

战士们和敌人们的尸体叠了一层又一层,陈毅保持了难得的冷静。

最终在他的指挥下,孟良崮被解放军拿下,而敌军将领张灵甫则被击毙。

孟良崮一战,我军成功粉碎了敌军吞没山东的计划,为之后的胜利埋下了伏笔。

而淮海战役中,陈毅更是以三记老拳打开了经济的僵持局面,将已经被国民党折腾到奄奄一息的上海拯救了回来。

而在经济的恢复的同时,各项军需物资也在人们群众的帮助下运往前线,

让淮海战役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而在新中国建立以后,陈毅将军依旧在为国奋斗,并且在1958年接过了外交重任。

带领着中国的外交王者们在国际社会里杀伐果断,

为新中国开辟出了全新的外交局面。

三、陈毅的外交战绩

1958年,彼时的陈毅刚刚接手外交事务不久,就被邀请到了罗马尼亚的大使馆参加宴会。

彼时的美国对于成长起来的新中国颇有些忌惮,因此他们一直在暗地里干涉两岸的事务,希望能够借此削弱中国力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毛主席下令炮轰金门,尽管这是我们自己的家务事。

但是国际社会上,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却对于我国提出了不满与批评。

陈毅当时心里非常清楚,记者们一定会以此大做文章,

果不其然在宴会开始前,就有一名美国记者询问陈毅对于炮轰金门的意见。

而陈毅将军则霸气十足的表示,“他硬要搞得地区紧张,那么我们就让地区更加紧张。”

此话一出,国际社会的反对声浪渐渐停止,只有美国总统杜鲁门还在叫嚣。

但面对驴鸣犬吠,陈毅态度强硬的表示,这是我们自己家里的事!

当然在外交上陈毅也并不总是这样强硬,

他的风格更多是刚柔并济,

譬如在中日关系上,陈毅就一直实行柔和的围棋外交。

而透过不断的下围棋,陈毅也屡次化解了中日之间的问题。在围棋场上,陈毅和日本有人放下政治,放下成见,只以围棋交流。

也就是在这种长期的努力下,1972年我国与日本重新恢复邦交关系。就连周总理都表示,陈毅的围棋外交在中日两国的关系上是一段不可磨灭的佳话。

四、陈毅的墨镜与家庭

其实无论是在外交场合还是在其他场合,我们总能发现陈毅带着一双墨镜,看起来霸气十足。

也就是因为他从来不摘墨镜,所以很多人都在猜测原因。

更有人说陈毅戴墨镜是因为毛主席的建议,因为陈毅戴上墨镜后会收敛起一身从尸山火海里锻造的杀气。

也有人说陈毅戴墨镜是为了隐藏自己的想法,以便于在外交场合和其他国家的外交官们斡旋。

在这些纷纷猜测中,陈毅的儿子——陈小鲁在出席纪念陈毅诞辰100周年的活动上,给人们解答了疑惑。

陈小鲁表示,父亲之所以一直戴着墨镜,

是因为他的眼睛在一次战役中受了伤,从此就添了畏光的毛病。

为了保护眼睛,陈毅才不得不整日戴着一副茶色眼镜。

当然这幅眼镜也的确遮挡了陈毅元帅的一部分杀气,令他看上去温和了不少。

但是无论出于什么目的,陈毅的墨镜都是包含着陈毅对国家的一片深情。

在这场活动上,陈小鲁还深情的怀念起了父亲对于自己的教诲。

尽管在建国后陈毅已经位居十大元帅,身份地位卓越,但是对于他来说,节俭依旧是生活里的主旋律。

据陈小鲁回忆,1961年他的二哥陈丹淮在考上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时候,身在国外开会的陈毅还特地写了一首诗寄送给陈丹淮。

在诗中陈毅写到,汝是党之子,革命是吾风。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

这短短的一行字,就展现出了陈毅对于国家,对于孩子的期盼。

在那个年代,节俭就等于“救命”,而通过陈毅的笔触我们也能够看到一颗父亲的心。

而在1972年,陈毅于北京过世,享年71岁,而他毕生都在进行的“围棋外交”也在九个月之后结出了胜利的果实。

结语

陈毅元帅的一生是伟大的,他的伟大都不需要文字的过多赘述。

只需要看陈毅元帅几张照片,我们就能感受到他为了中国是如何殚精竭虑,付出一生的。

甚至于我们只要看一看陈毅元帅的墨镜,我们就能够感受到一种浑厚的力量。

如今的我们之所以能够生活在如此幸福的社会中,这和陈毅元帅和千千万万个为国为民的先烈是分不开的。

因此对于我们而言,更要在砥砺中前行,要记住历史,要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方不辜负这些先烈们为我们付出的生命与鲜血。

未来尚早,我们依旧需要奋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智...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中有5秒免...
原创 康... 世人皆知康熙帝临终前曾嘱托雍正善待皇长子胤禔和废太子胤礽,可谁曾想,雍正登基后的作为却大出众人意料!...
原创 日... 有人说,东亚三大修仙国,中国人不放假,韩国人不睡觉,日本人不吃饭。 现在看来,日本人不吃饭恐怕要变...
敦煌研究院八十载:几代莫高人忆...   中新社敦煌9月23日电 题:敦煌研究院八十载:几代莫高人忆芳华向未来 作者 丁思 田鹏鹤 “...
原创 明... 战争造就英雄! 明太祖朱元璋自贫寒之身而起,最终建立了大明帝国。从年少时参军到一方诸侯,再到一国之君...
原创 晚... 图为一组由外国摄影师拍摄于晚清年间的百姓生活旧照,这些珍贵的晚清老照片非常详细的记录百年前上海和江苏...
原创 假...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好,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千禧。每天我都会分享一些有趣的故事, 看完觉得有趣的话,还请麻...
原创 清... 华夏几千年,每一个朝代都会有不同的军服,古代军服虽然大体上差不多。但是在一些细节之处是有所不同的,还...
原创 大... 拥有1亿人口和百万军队的大明,却被只有20多万人口和几万军队的满清吞没,大象亡于蚂蚁,有点不可思议,...
原创 曹... 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其建国的整个旅程俨然就是一部古早的宫斗史。先是曹操跟汉献帝之间为了汉魏禅代法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