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一生吝啬,可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愿意跟随他?
创始人
2024-11-01 08:08:53
0

原标题:曾国藩一生吝啬,可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愿意跟随他?

《采访曾国藩》系列之二十(原创稿件,拒绝转载)

曾国藩的一生特别节约,恨不得一两银子当作十两来用,而且吃饭也十分简单,除了一年四季吃从湖南湘乡老家带去的腌菜外,就是豆腐、炒花生和白菜汤。如果有客人,才会炒一盘冷冻的猪皮或者瘦肉。在当时,由于百姓生活清贫,缺油少盐,肥肉已经是奢侈品,价格比瘦肉贵,曾国藩几乎不买。

曾国藩对自己到了吝啬的地步,可是对周围的人,尤其是对他的手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全力无私进行帮助,大方到让人不敢相信的地步。

这也是曾国藩的手下为什么人才济济,心甘情愿跟随他一辈子的原因。

01

1851年(咸丰元年),曾国藩已经是内阁学士署礼部侍郎,官至正二品。这一年,道光皇帝刚刚驾崩,咸丰即位,身为朝廷高官的曾国藩,却因为在朝堂上直言当前的一些弊端和朝政中的一些缺点,惹怒了咸丰皇帝,被打进了刑部大牢。

一名高官,就因为说了几句话,被草率地投进监狱,大清王朝自建立以来,还十分罕见。

因为是新皇帝登基,一时间,也没人敢求情。曾国藩进了刑部大牢后,大家都以为他不会有出头之日了,更是遭到了无情折磨。

消息很快传到了曾国藩的府中。作为当朝二品大员,此时的曾国藩府中无论是管家、厨师还是轿夫等仆人,一应俱全。

很多仆人听说曾国藩惹怒了皇帝,被投入大牢,很有可能被杀头的消息后,觉得没有了盼头,也怕株连到自己,于是作鸟兽散,纷纷逃命。

一些仆人觉得树倒猢狲散,临走时,还将曾国藩府中无论值钱不值钱的东西都全部搬走了。

02

谁也没想到,被皇帝关了几天后,在朝中一些大臣的帮助下,曾国藩不仅出狱还官复原职。

拖着一身伤痕的曾国藩回到自己的家中,推开家门一看,当时就傻眼了。家里虽然被收拾的干干净净,但连一张桌子也没有了。

曾国藩十多个仆人,就剩下唐管家和两个门房了。听了仆人们的诉苦后,曾国藩只是笑了笑。

唐管家见曾国藩丝毫不生气,心里很是奇怪,于是就多问了一句:“老爷,您现在官复原职了,作为朝廷大官,可不可以派人将这些忘恩负义的东西抓回来,让他们赔偿损失。”

曾国藩自然知道唐管家所指的这些人,他缓缓说道:“唐管家,千万不要去为难他们。我被皇帝打入大牢,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杀头也是有可能的。这些仆人拿了家里的东西,也是情有可原,毕竟在我这里做事,多要点回报也没有什么错。每个人都有家小要养,如果他们还愿意回来,也都欢迎他们回来。但记住,千万不要提拿了家里东西这件事。”

曾国藩认为,如果自己连仆人都不能容忍,又怎么去容忍自己的同僚和下属呢?

03

在家里修养了几天后,曾国藩的身体逐渐好转。一天,唐管家走进曾国藩的书房,说想请几天假。

唐管家到了曾国藩的府中后,由于一直忙前忙外,已经有一年多时间没有回家探过亲了,曾国藩也觉得过意不去。可现在的府中,连管家在内,仆人也只有三个了。

见曾国藩没有语言,唐管家从怀中掏出一封信说道:“半个月前,家里就来信说家母病重,让回家去看看。可偏偏遇到老爷入狱,老爷出狱后,我也不好立即请假。现在见老爷的身体恢复的差不多了,所以才想请几天假,回家去看看就立即回来。”

在自己入狱后,唐管家他们还能留下来,曾国藩已经十分欣慰了。一个人在落难的时候,最能见到家人、仆人、同事的忠心。这一点,曾国藩对唐管家丝毫不怀疑。

曾国藩没有当即答应唐管家的要求,而是问道:“现在的家里,我们还有银子没有?”

04

唐管家返身到自己的房间里,拿来账本,一笔笔算给曾国藩听。

“老爷,家里的账上就只有五百两银子了,不过,还欠下三家钱庄的高利贷共计一千三百两。”唐管家汇报道,“钱庄的人听说老爷被皇帝关进大牢后,将家里翻了底朝天,如果不是我死命拦住,老爷收藏的书都被他们拿走了。”

说着,唐管家流下了眼泪。

曾国藩为官多年,总结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自己牢记“宽和”两个字,才能聚众,得到众人的帮助。如果没有人帮助,一个人再有本事,也会陷入独木不成林的境地。

曾国藩说道:“唐管家,不用难过,我今年还有四千多两的俸禄没有领。另外,出狱后,皇帝又赏赐了二千两银子给我养身子,内务府不日就会送来。你明天一早就出发回去看望母亲。出去时,先拿四百两银子去给你母亲看病,如果不够的话,就立即写信回来,我来想办法解决银子的问题。”

唐管家十分感动,但知道曾国藩一生节约,推辞道:“老爷,万万不可。我的工钱已经领过了,而且我身上还有四十多两银子,已经够了。”

曾国藩见唐管家推辞,正色道:“唐管家,人这一辈子,只有一件事情不能拖,那就是孝。我们虽然没有多余的银子,但只要节约一点,勤奋一点,总不至于到了饿死的地步。可老人的病,无论如何也不能拖。”

唐管家默默抹了一把眼泪,跪下磕了三个响头,转身走出曾国藩的房间。他发誓,这辈子就是曾国藩上刀山下火海,也跟定他了。

后来,很多人在总结曾国藩如何能聚集大量能人异士在他身边,而且不背叛他时,认为是他能将利益与众人共享,因此吸引了很多人。

可曾国藩自己知道,对任何一个人,除了要从心理上尊重对方外,更多的是要通过利益关系。如果将利益看的太重,则会出现私心。私心太重的人,自然不会有人尊重,更不会有人扶持。一个人要想成功,只有将利益共享,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未完待续。图片为配图,来源网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历... 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那些我们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历史人物,竟然有可能是虚构的?今天,我们盘点一下...
原创 1... 点点“关注”生活会更乐呵呵 1951年,法国的东部的一个村庄里发生了一件怪异的事,300村民一夜之间...
文化中国行丨看明代“世界地图”...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经略海洋”的悠久历史。从三星堆遗址发现的大量海贝,...
原创 1... 近些年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统治下的130年,被人们经常提及为“康雍乾盛世”。尤其是在位长达60年...
原创 1... 1949年,国民政府办公区一片混乱,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每个人都忙得焦头烂额。各种曾经的绝密资料散落满...
原创 1... 引言: 1949年至1979年的苏联,是一个充满了离奇诡异色彩的国度,因为在这30年的时间里,有15...
口述史如何选题 | 中国人民大... 红烛 你知道历年国家社科基金口述史选题吗? 不知道! 青瓷 红烛 你知道口述史如何选题吗? 不知...
原创 蒋... 在虚云大师的一生当中,为很多人预测过生命的结局,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有一天竟然还要替别人预测抗战结局...
范县濮城镇葛楼书馨斋书屋揭牌仪... 6月30日上午10:00,葛楼书馨斋揭牌仪式在范县濮城镇葛楼村举办。 葛舒斋是中共濮县、范县一带早期...
1935年,张学良宴请一老太太... 1935年,张学良在北京饭店宴请一个穿着寒酸的老太婆。 席间,张学良对她毕恭毕敬,她的夫人赵一荻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