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朝的补锅匠问路不成写一小诗,能媲美杜牧代表作,连小孩都会背
创始人
2025-07-18 23:02:44
0

每当夜深人静迷离之时,总会幻想有人能将天下的知识塞进脑海中,从而实现无所不知的梦想。

当然,这只是痴想,毕竟天底下少有不努力的成功,也少有不奋斗的衣食无忧,如果有,只能说是受到了幸运之神的眷顾。

不过在唐朝时,一位补锅匠的身上就遇到了一件开膛破肚放诗书的神奇事情,而传说是这样的:

有一位家境贫寒的少年,自幼脑袋不太灵光,在那个文化人遍地都是的时代里,他腹中空空根本无法像其他人那样出口成诗。

为了生活下去,这位少年便跟着一位老师傅学习修补锅碗瓢盆,由于他学习时很用功,很快就将这门手艺学得炉火纯青。

在走街串巷中,少年会快有了一定得名气,人们都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胡钉铰”。

胡钉铰本以为他将这样过完一生,平平淡淡而又衣食无忧,靠着这门手艺走遍天下,不过有一天他却意外遇到了一位老人,胡钉铰出于礼貌便给老者作揖行礼。

可是这位老人便直奔胡钉铰而去,不由分说地“剖”开他的胸腹,将一卷书放入他的腹中,还没等他反应过来,老人又挥手将他的胸腹缝合,随后飘然而去。

直到老者无影踪之后,胡钉铰才反应过来,可是当他看向胸腹却没有任何痕迹,而他自己也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适,只是他说起话来变得文绉绉,出口便能吟诗了。

很显然,这事根本不是真的,但是在唐朝的历史上却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而这位补锅匠也确有其人,就是胡令能。

胡令能有次问路不成写下一首小诗,直接能媲美杜牧的代表作《清明》,传承至今连小孩都会背。

四首存世

在唐朝,似乎人人都会写诗,毕竟在文化极其繁荣的时代里,唐朝的昌盛为古诗的井喷式爆发提供了基础。

《全唐诗》中的几万首古诗,便是唐朝留给中国传统文化最为宝贵的财富,而《全唐诗》的出现,可不是仅仅凭借我们所熟知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就能完成的,而是囊括了唐朝数以百千计的诗人共同创造的。

有些诗人写了很多诗,有些诗人就写了几首诗,产量虽然有所区别,但是只要质量上乘,便足以名流后世。

作为补锅匠的胡令能,他的身份决定了无法像李白那样游戏人间,吃着软饭游历祖国大好河山,顺带吟诗作对畅享快意人生。

在《全唐诗》之中,胡令能的诗仅仅只被收录进四首,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富有很浓重的生活情趣。

而在这四首小诗之中,最被人们所熟知的便是《小儿垂钓》,诗曰: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摇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现在是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之一,由于诗句本身并没有太高深的含义,对小学生来说,背诵起来是相当简单的,所以几乎小孩都能背诵。

小儿垂钓

相比较一些枯燥的古诗文来说,这首《小儿垂钓》并不苦涩难懂。

池塘边有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子正在学习如何钓鱼,他侧坐在一处青苔上,身边的绿草掩映着他小小的身影。

突然之间,他听到了路边有人正在向他问路,这可把他吓坏了,急忙摆手让路人走开,因为他担心鱼儿受惊吓之后再也不会上钩了。

料来,胡令能就是那个问路的人。

按理来说,问路不成一般会心情抑郁,不过胡令能并没有气急败坏,毕竟当他看到这位儿童那么小心谨慎学习钓鱼,就知道是自己有错在先。

胡令能问路不得之后,应该在旁边又观察了许久,这才得以将这位小孩的神态描写的淋漓尽致。

小孩子的天真烂漫,学东西时的用心专注,都被诗人刻画了出来,我们读过这首诗之后,脑海中便会浮现出那位在池塘边一动不动的小孩子。

在这之后的事情,诗人并没有写下去,但是想来,学习钓鱼的孩子应该成功钓上了一条鱼,然后给问路之人指了路,最终自然皆大欢喜。

这首诗虽然在字词上很普通,但论其在现在的知名度,丝毫不弱于李白的《赠汪伦》,而谈及其意境,又能与杜牧的《清明》相媲美。

杜牧名篇

李白的人生富含浪漫主义色彩,所以他就是一道行走的光,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照亮别人,都能结交到真心实意的朋友,而汪伦便是李白最为感激的一位。

所以他在离开友人远去时,挥笔写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相比较李白的浪漫,其它人只能望尘莫及,但要说写实,杜牧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而《清明》便是人们公认的代表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这首诗其实和胡令能的《小儿垂钓》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同样都在问路,只不过两人遇到的孩童不一样,他们正在做的事情也不一样,最终得到的结果更不一样。

此外,杜牧的《清明》侧重于写自己的感受,营造了一种令人垂泪的悲伤之感,而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则侧重勾勒儿童的心理感受,让人们从中感受道得是儿童特有的童真和童趣。

如果这三首诗放在一起比较的话,其实并不见得能分出高下,毕竟文无第一,李白的仙气飘飘,未必就能敌得过人间烟火。

胡令能作为唐朝三四线开外的补锅匠,能凭借一首小诗媲美一线的大腕诗人,足见他的文学造诣,也从侧面说明了唐诗之盛行,可不是突然刮起的一股风,而是特有的环境之下,孕育出的一种独有的文化氛围。

如果能梦回大唐,真的想去亲眼看一看,究竟是什么样的盛世,才能照亮现在的天空。

参考文献:《全唐诗》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考古发掘50年 秦兵马俑持续揭... 这是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展出的高级铠甲军吏俑(9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新华社西安9月10...
原创 混... 导读: 程知节,本名咬金,字义贞,济州东阿人,是有史可查的初唐名将。最先关注到程咬金这一人物,是在阅...
原创 牧... 【编者按】本文为作者授权,在秦安战略独家原创刊发,转载自公众号“牧之野”,有很多精彩内容,欢迎大家关...
原创 毛... 1949年2月17日深夜,东渡黄河来到西柏坡开会的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深夜拜访毛泽东。 他来...
原创 一... 1944年1月11日,东江纵队第三大队攻击广九铁路常平车站,成功消灭了伪军三十八师八十八团1个连,缴...
原创 昌...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
原创 苏... 1991年年底,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
原创 周... 另外三国的几个专题咱们也会继续展开比如:周瑜、鲁肃、吕蒙战略分析;曹操前期五大谋士的功绩;关羽的军事...
原创 李... 要谈论起古代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绝对是一个不错的皇帝。在他的治理下,更是开创了一个盛世。然而李世民的...
原创 中... 在中国历史上,有谁是最为伟大的人物呢?是那位毛主席啊!他的无私和无畏令人佩服,对百姓的爱胜过对家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