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的犯人,为何宁死也不愿去“宁古塔”,学者:你看在哪干啥
创始人
2025-07-18 11:32:27
0

导言

宁古塔流人吴兆骞之子吴桭臣在《宁古塔纪略》中说:“相传昔有兄弟六个,各占一方,满洲称六为宁古,个为塔,其言宁古塔,犹华言六个也。”另一流人杨越之子杨宾两次来宁古塔探亲,他在《柳边纪略》中说:“宁古塔之名不知始于何时,宁古者汉言六,塔者汉言个。”

宁古塔的来历

宁古塔原本是没有塔的,它的遗迹在中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旁边。如今那边早已发展得特别好,因而使人难以明白,清朝人为什么死也不愿意到那边去。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还是先要了解下“宁古塔”原本是啥意思。

“宁古塔”用满语分开来解释,“宁古”指的是“六个”,而“塔”则是台的含义。据传,当初努尔哈赤的高祖父福满的六个孩子,就是定居在这里。因而在努尔哈赤创建后金后,他们便被称作“宁古塔贝勒”。还可以说,这儿是清代的龙兴之地。

最初,宁古塔是清代提供八旗兵力、戍边和部队贮备物质的军事重镇。之后,因为清代将国都迁到北京,位于偏僻的宁古塔,慢慢失去边防重镇的必要性。

犯人为何最怕被发配到宁古塔

当然了,先祖日常生活过的地区,也不可以漠不关心。而宁古塔位于偏僻,气温微寒,四季冰封。据当初曾放逐在这里的人说:“宁古寒苦天地所无,自初春时节到四月中下旬,风大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连阴雨连续,八月中下旬即下雪,九月初河流尽冻。雪才到地便可做成坚冰,一望万里皆一望无际冰雪。”总而言之,是个气候极其极端的人迹罕至。

清代执政者特别聪慧,他们将这个地方做为了更新改造罪犯的劳改农场。一者是为了让犯罪分子们悔改,其次也为了开展爱国主义精神文化教育。因此,直到如今的宫廷戏中,皇上还总是会有句经典台词:“发配宁古塔,永远不可进关。”

由此可见发配宁古塔一定是特别目不忍视的事儿,清代文人墨客方洪干便说过:“人说黄泉路,若到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路也不害怕了!”为何他会那样感叹呢?

从北京到宁古塔要走几千里,路程遥远,也是戴枷而行,全靠两只脚晃来晃去。一路上日夜兼程,备受摧残,仅是跋山涉水就可以把人瞎折腾个差不多。很多人并不是在宁古塔死了的,只是不堪其苦,在路程中就死了。

总算走到宁古塔,就需要给“披甲人为奴”,说白了“披甲人”便是本地的驻兵。既然是做奴仆,也就是劳动改造。架桥铺路,开垦种田,什么苦干什么,什么累做什么,总而言之不必想有舒适安逸日子。再加之定居极端,饮食搭配标准也特别差,没有个健康身体,在宁古塔是活不下去的。

既然活不下去,就想办法“越狱”。但是宁古塔旁边并不是山林便是沼泽地,人迹荒凉,经常出现虎熊出没动画片。很有可能还没有逃多远就迷失了目标方向,最后并不是冷死便是被猛兽吞掉。

那时候被放逐在宁古塔的,多是科学考察要案和文字狱有关的江南大儒,或是王公贵族。这些人家中富有,从小便娇生惯养,哪儿吃过什么苦。因此在宁古塔那么极端的地区,受不了极冻的气候,再加之水土不服情况这些缘故,能生存出来的屈指可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分钟“走”完1小时路!成都龙... 翠叶掩映下,一颗颗水蜜桃沉甸甸地挂满枝头,清新果香随风飘溢……眼下,龙泉驿水蜜桃迎来采收旺季。与以往...
原创 三... 演义中,三国时代有不少的超一流猛将,其中以吕布、五虎将、典韦、许褚、颜良、文丑的名气最大。不过三国时...
送东阳马生序:古代士人求学的艰...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犹如璀璨的繁星,熠熠生辉。在这份厚重的文化遗产中,宋代的东阳马...
原创 浅... 文|鎧 编辑|刺猬 帖木儿帝国之后中亚地区就已然是贫病交加,而俄国的帝国主义殖民政策更是加剧了这一现...
原创 别... 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的经济总量占整个世界的三分之一,但在对外战争中却屡屡失败,这一组图片揭示了晚清军队...
原创 毛...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 “关注”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
"白虎"是... 清朝末年,中国发生了千年未有之变革。封建社会发发展到了最后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世界上大量的白银...
原创 刘... 秦朝末年,由于秦暴虐的统治,根本不管老百姓死活,民不聊生,民怨沸腾。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陈...
原创 埃... 当你去埃及旅游度假之时,有一座古老而神秘的法老之墓是你不容错过的,那就是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的“图坦卡...
原创 古... 封建制度的存在,延续了千年之久,给无数百姓带来了利益。从奴隶制社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之后,华夏民族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