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寿为何两次投降皇太极又为何屡次接受
创始人
2024-11-18 21:41:22
0

原标题:祖大寿为何两次投降皇太极又为何屡次接受

祖大寿,字复宇,辽东人,吴三桂的舅舅,明末清初重要的军事将领。他曾跟随袁崇焕参加了宁远保卫战、宁锦大捷等多次重大战役,表现神勇,为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崇祯三年(1630年),袁崇焕被陷害致死后,祖大寿力守大凌河宁远、锦州长达13年之久,成为明朝抗击清军的中流砥柱。

崇祯四年(1631年),祖大寿在大凌河城被皇太极率领倾国之师包围,死守城池3个月,在军粮耗尽人相食的绝境下投降。随后,以在锦州城当内应为借口逃归,率军坚守宁锦防线整整10年,最后在锦州陷落时再次投降,皇太极捐弃前嫌,任命他为汉军正黄旗总兵。

祖大寿两次投降不愿死守臣节,最大的原因是对明朝已经寒心至极。

从1623年(天启三年)袁崇焕在宁远筑城开始,祖大寿就跟随在他身边,赢得了两次宁远保卫战的胜利。1629年(崇祯二年)农历十月,后金军从蓟门方向绕过宁锦防线,一直打到北京城下。当时,明朝军队主力都在山海关外布守,袁崇焕急率祖大寿驰援北京城,就是在北京城下祖大寿亲眼看到公忠体国的袁崇焕如何含冤入狱的。

最后,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作为袁崇焕的心腹将领,他对袁崇焕的经历感同身受,体会最深。如此是非不分的朝廷,如此性情凉薄的皇帝,如此龌龊无能的大臣,将门出身的祖大寿怎么会为他们死节?之所以死守宁锦防线10年,不过是身为边军将领的职责和血性罢了。

皇太极两次愿意接受投降,因为他心中时刻怀有天下之志。

第一次招降时,袁崇焕已经冤死在北京,祖大寿实际上已经成为清军在400里关宁锦防线上的最大障碍,也是数万关宁铁骑的指挥者,皇太极与其交战10余年,深知其军事作战能力,绝不是自己麾下的孔有德等人可比。同时,深受汉族文化熏陶的皇太极在心中也非常佩服这位对手的忠贞不二,希望可以为自己所用。

第二次招降时,后金军已经攻克了锦州、松山等要地,接下来要逾越的障碍就是屡屡受挫的宁远和有天下雄关之称的山海关。而驻守宁远、山海关的守将就是祖大寿的外甥、辽东提督吴三桂。虽然祖大寿投降后只是给自己的外甥写了几封不冷不热的劝降信,也没有任何效果,但留下和厚待祖大寿,就最大限度保留了招降吴三桂的可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唐... 安西因其对关键战略地带西域的管理而闻名。这片土地毗邻吐蕃和大食,同时也是东西交通的要冲,因此需要抵御...
原创 抗... 大家都知道,现在我们 所 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的国家是在几十年前许许多多的抗日英雄的努力下才实现的。但...
慈禧嘴里那颗8亿的夜明珠,下落... 这颗夜明珠曾被慈禧太后视若珍宝,死后仍含于口中。随着清朝的覆灭,这颗夜明珠的命运也充满了波折和传奇。...
原创 中... 从二战后取得了巨大利益的美国,透过建立美元货币体系和建立冷战对抗攫取了巨额财富,这让源源不断的财富流...
原创 丞...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官职,从九品芝麻小官到正一品,不同的官职,所行驶的权利各不一样,为了区分这些品级...
原创 “... 江西自唐宋以来,一直是人文荟萃的昌盛之地。归隐田园的陶渊明在浔阳柴桑开百代隐逸之先河,五柳先生的名号...
原创 为... 辽国皇族后裔,成吉思汗的帐下大谋士耶律楚材有这样一句诗“秦王汉武称兵穷,拍手一笑儿戏词”。这首诗完完...
原创 秦...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中原实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水平。秦王朝崛起为中原历史上最强势力,结束了长期战乱...
原创 《... 我很喜欢一句话: 但凡我们所见,只是个人视角,不是真相;但凡我们所听,皆为观点,而非事实。 我觉得很...
原创 清... 大家好,你已经被小编的文笔所吸引,那么请随我一同了解清朝最后的格格——金默玉的传奇一生。在这个皇室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