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展现明代嘉靖时期的政治权谋斗争的历史剧,根据刘和平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在这部剧中,有很多人物都展现了自己的政治智慧和手段,但要说最高的五个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按照我的看法,他们分别是:
第一名:张居正
他是一个有远见和改革意识的大臣,能够主张变法图强,推行“一条鞭法”等改革措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百姓福祉。他也是裕王即位后最得力和忠诚的辅臣之一,与高拱共同扶持裕王成为明神宗,并实施“万历新政”。他的政治智慧体现在他对国家大局和时代变化的洞察力上,以及他对改革难题和阻力的处理上。他能够在嘉靖晚年,与高拱、徐阶等人合作,推动朝政改革,解决财政困境,缓解民生危机。他也能够在明神宗即位后,与高拱一起辅佐明神宗处理朝政事务,消除严党残余势力,整顿吏治风气,推行“一条鞭法”等变法措施,使国家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在剧中,他起初是内阁成员,但是最终被嘉靖赶出内阁。张居正始终牢牢抓住小万历,完美避开海瑞骂嘉靖引起的巨大政治漩涡,保存了自己的实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
第二名:徐阶
他是一个善于变通和调整策略的大臣,能够根据形势和时机来选择合适的行动和盟友。他与高拱、张居正等人合作对抗严党,也与胡宗宪等人协调处理倭寇问题。他是嘉靖最信任和重用的大臣之一,曾经两次担任首辅,并辅佐裕王继位。他的政治智慧体现在他对嘉靖心理和意图的准确把握上,以及他对各方势力的平衡和利用上。他能够在嘉靖不上朝的期间,通过宦官、内阁、党派等各种渠道,向嘉靖传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得到嘉靖的认可和支持。他也能够在各方势力之间斡旋和调解,使朝局保持相对稳定和有序。
第三名:嘉靖
按照嘉靖的智商,原本排名应该更考前一些,但是他作为皇帝太自私自利,不顾百姓死活。白白浪费了自己政治智商。但是不管在剧中还是真是历史里,他都是一个玩政治的天才,能够利用各种手段和资源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不仅能够总揽内外大政,还能够在几十年年不上朝的期间,通过宦官、内阁、党派等各种力量,实现朝局的制衡和平衡,让自己成为幕后的棋手。他不分忠佞,只看能否为自己所用,能用则立,不能用则废。他用一句“云在青天水在瓶”概括了自己的用人之道。他还能够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策略,比如在严党过分贪墨和迫害百姓时,及时废黜严嵩杀掉严世蕃;在清流过分偏激和反对自己时,及时废黜杨廷和和夏言,杀杨继盛和沈炼。嘉靖培养和扶持自己的儿子裕王继位,并留下徐阶、高拱、张居正等贤臣辅佐他。他的政治智慧不仅体现在他对外部环境的掌控上,也体现在他对自身心理的调节上。他虽然沉迷于寻仙问道,但并没有完全放弃对朝政的关注和干预。他虽然有时会受到海瑞等清流的道德指责和考验,但并没有因此动摇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第四名:胡宗宪
胡宗宪是一个有军事才能和胆识的将领,能够在浙江抗击倭寇,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也是严党的重要支柱之一,因为他能够为严党提供军功和军饷。但他也有自己的原则和良心,不会为了严党而违背国家利益和百姓利益。他的政治智慧体现在他对军事战略和战术的精通上,以及他对朝廷内部斗争的应对上。他能够在战场上灵活指挥,运用各种战法和计谋,打败倭寇,保卫国土。他也能够在朝廷上巧妙应对,既不得罪嘉靖,也不违背自己的良知。他曾经为了浙江百姓的生计,向赵贞吉借粮,被徐阶阻拦,却又能够通过其他途径解决问题。他还曾经为了抵制“改稻为桑”的国策,向嘉靖上奏,得到嘉靖的同意和赞赏。
第五名:海瑞
这里很多人恐怕不服,认为海瑞不应该上榜。因为海瑞是主角,编剧赋予了海瑞太多优点,海瑞不过只是一个没用的好人而已。实际上
他是一个坚持道德纯洁的清官,把为民请命当作自己这辈子最大的追求。他不畏强权,不惧牺牲,敢于揭露严党的罪恶,为百姓伸张正义。他是真正的清流,但也因此与嘉靖产生了道不同不相为谋的矛盾。他的政治智慧体现在他对国家法律和民生问题的敏锐洞察力上。有人说海瑞直是
勇于怼人,无法提出切实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回到本剧,海瑞第一次亮相就把郑何怼在墙角毫无还手之力,将即将落到淳安、建德县灾民头上的灾难顶了回去。不仅如此,他还敏锐的看出所谓齐大柱通倭案不过是郑何二人做局。海瑞抗住郑何二人压力的理由,用的都是他们符合大明律、难以拒绝的。就此一点,已经可以将海瑞排到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