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学问#
“文质彬彬开盛世,武功赫赫震幽燕。席间杯酒销王气,汴水流年咽露盘。”——《咏史》赵匡胤
朝代的建立大多伴随着刀光剑影、战火纷飞,而宋朝的建立过程,无疑是史上最为特别的一个。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的过程,与其他朝代的开创相比,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兵不血刃。
同时在成功建国之后,他从开国元勋手中收回权力的方式也极为温和,甚至算得上是仁慈。在这一过程当中,他几乎没有杀害那些与他“共同创业”的兄弟。
之所以说是几乎,是因为有位大臣还是被他所杀,并且这位大臣还两次救了他的性命,此人便是宋朝名将开国张琼。
当赵匡胤赐死他后,在对他进行抄家时,看到了他家中的情况,顿时痛哭不止,并且大喊道“朕杀错了”。
01谨小慎微的赵匡胤
众所周知,赵匡胤本来是位武将,他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完全是与他弟弟赵匡义一起,笼络了几位心腹将领,上演了一出“陈桥兵变”的戏码,自己无奈之下“黄袍加身”,被推举成了皇帝。
《太祖本纪》:迟明,逼寝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太祖揽辔谓诸将曰:“我有号令,而能从乎?”皆下马曰:“唯命。”
在有了军队的支持后,赵匡胤率领本部将士,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开封城,并且逼迫柴宗训膻味于他,自此建立了大宋朝。
能够稳坐帝位,说赵匡胤不高兴是假的,可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让赵匡胤十分的苦恼,因为他本身就是武将出身,通过兵变坐上了皇位,所以他深知兵权的重要性,还怕有朝一日,他手下的这些将军,效仿于他,再上演一出“黄袍加身”的戏码。
于是他便想要找个借口,收回这些将领手中的兵权。
在宋朝建立的第二年,赵匡胤以酒宴为名,将以石守信为首的高级将领们统统聚在一起,上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的戏码。第二天,这些将领们就纷纷告老还乡,交出了自己手中的兵权。
赵匡胤将这些兵权分别交给了一些在军中资历尚浅,且威信不高的将领,避免他们笼络军心进行造反。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收回兵权的这一过程当中,还是有些人保留了手中的兵权,就比如名将张琼,而赵匡胤之所以没有收回他手中的兵权,除了因为极度信任他之外,还因为他曾两次救了赵匡胤的性命。
02舍身护主
张琼是赵匡胤麾下的一名得力将领,为人性格直率、脾气火爆,但是没有什么心计,与《三国演义》中,张飞的形象有些许的相似。
在赵匡胤还在柴荣手下时,他便已经是赵匡胤的心腹了。
赵匡胤勇夺寿州,是他较为出名的一战,不过这一战也险些让赵匡胤“英年早逝”。当时的赵匡胤为了建立功勋,亲自率兵攻城,由于为了便于攻上城墙,他选择轻装上阵。
可是寿州城的守军,所用的箭矢都是特制的,杀伤力要比普通的箭矢强出许多。
冲锋的士兵被箭矢射中,通常情况下都会当场毙命,而轻装上阵的赵匡胤,自然也抵挡不住如此杀伤力的箭矢。
就在他即将被箭矢射中的时候,一个人奋不顾身地将赵匡胤推开,用自己的身体挡下了射向赵匡胤的箭矢,赵匡胤完好无伤,而这个人却被箭矢射中,这个人便是张琼。
由于箭矢射中的是张琼的腿部,因此他并无生命之忧,只是重伤。
还有一次,在赵匡胤攻打南唐时,赵匡胤贪功冒进,结果被敌人团团围住,情况岌岌可危,就在这么危难关头,张琼杀出一条血路,冲进了包围圈,生生地将赵匡胤救下。自此之后,赵匡胤对于张琼的忠心深信不疑。
《宋史》“及攻寿春,太祖乘皮船入城壕。城上车弩遽发,矢大如椽,琼亟以身蔽太祖,矢中琼股,死而复苏。镞著髀骨,坚不可拔。琼索杯酒满饮,破骨出之,血流数升,神色自若。太祖壮之。”
不过在赵匡胤称帝之后,由于担心“陈桥兵变”的事情再次上演,于是便在军中安插了许多探子,时刻关注军中将领们的动态,如果谁有异动,就要第一时间禀报给他。这些密探之中有一人,便是张琼的手下石汉卿。
由于张琼性格直率,对待手下也极为严苛,因此曾得罪了不少人,而石汉卿作为张琼的手下,也对他怀恨在心。在得到密探这个权力之后,没少在赵匡胤的面前诋毁张琼。
可是由于赵匡胤对于张琼的信任,因此通常情况下,赵匡胤都是微微一笑,毫不在意。
石汉卿看着自己的诋毁毫无用处,于是了解赵匡胤性格的他,便想到了利用“赵匡胤的弱点”,来诬陷张琼。
03“朕杀错了”
石汉卿上报赵匡胤,说张琼在府内囤积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并且训练了数百名的武士,意图谋反。
谨小慎微的赵匡胤,最怕的就是手下谋反,于是他想都没想,立刻就将张琼给处死了。事后,赵匡胤亲自带领官员,前往张琼府中抄家。
却发现张琼的府中,仅有两三名仆人,以及张琼的母亲,根本没有所谓的武士,以及什么金银财宝。
直到此时,赵匡胤才明白,自己被石汉卿给利用了,错杀了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大将。大喊道“朕杀错了”。
《宋史》:“时史珪、石汉卿方用事,琼轻侮之……琼不伏,太祖怒,令击之。”
张琼冤死,赵匡胤需要承担绝对的责任,如果他能够明辨是非,调查清楚,那么石汉卿的污蔑也就不攻自破了。
可是赵匡胤实在是太担心有武将学他一样“陈桥兵变”了,因此没有过多的思考,便将张琼赐死。
实际上,因为赵匡胤的这个弱点,牺牲的好不止一个张琼,由于赵匡胤的重文轻武,以及他对于军职的改革,还使得宋朝在大规模作战时,程序过于繁琐,往往错失战机,从而影响了整体的军事实力,这些都与赵匡胤的这个弱点,有着极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