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恩人儿子来投靠,杜月笙老婆故意扔钱,说:如果捡了,就不用他
创始人
2025-07-18 06:02:33
0

要说上海滩响当当的人物,杜月笙肯定能够占据一席之地。

从14岁在一家商店做学徒,再到成为叱咤上海的青帮头目,杜月笙可谓是混得风生水起。

俗话讲,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杜月笙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之前的好友或者亲戚来投奔他的情况。

一次,杜月笙的恩人拜托他帮忙为自己的儿子万墨林安排一份工作。

只不过,给万墨林安排工作简单,要是在自己身边安插一个不信任的人无疑就是一颗定时炸弹。

为了考验万墨林的品性,杜月笙的妻子直接在地上扔了一张钞票。

万墨林

那么,万墨林究竟会如何做呢?他又能获得杜月笙的信任吗?

昔日恩人投靠

杜月笙早年丧父丧母,受外祖母抚养才得以长大。

被自己的舅舅赶出家门后,便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涯。

1902年,杜月笙从自己的家乡高桥辗转来到了上海滩,在一个亲戚的帮助下在一家水果店做学徒。

没过多久,杜月笙得到一位青帮大佬的青睐,被对方收入门下,这也就成了杜月笙加入青帮的开端。

1918年,杜月笙来到当时上海最大的青帮老大黄金荣家里打杂,并获得了对方的信任。

就这样,杜月笙慢慢地积累自己的势力,最终成为同黄金荣平起平坐的“上海三大亨”之一。在之后,他更是在上海滩的青帮只手隔天。

有一天,杜月笙正在家里处理事务,杜家的管家进来告诉他:“杜先生,外面有位自称是您亲戚的万老太太想要见您。”

杜月笙听完,连忙放下手中的工作:“快请进来。”

这位万老太太是他的姑母,之前杜月笙穷困潦倒的时候受过她不少照顾。

尤其是有次杜月笙身患重病,是他的姑母借钱给他看病,甚至还衣不解带地照顾他。

可以说,如果没有姑母,他可能连那次生病都熬不过去,更别说有之后的这些荣耀了。

杜公馆

因此,当听到姑母这次登门时,杜月笙还专门起身去迎接她。当坐定之后,双方先是进行了简单的寒暄。

杜月笙看着姑母欲言又止,就猜到姑母可能有事要求他,但是又不好意思开口。

于是,他便问道:“姑母这次来,如果遇到什么难处尽管开口,要是有我能办到的我一定帮忙。”

听到这儿,姑母才表明了自己的来意:

“我有一个儿子,叫万墨林,他现在年纪也不小了。只不过,你也知道家里穷,给他娶不起媳妇。所以,我想着能不能让你帮他在这里给他谋个差事?,就在你身边打打杂也行。”

既然姑母开口了,杜月笙想都没想直接就答应了:“姑母您放心,只管让表弟明天来我这里就好了,我一定给他找个好差事。”

送走姑母之后,杜月笙也犯了难。姑母肯向他开这个口,就是信任他。

按理说,给表弟找份工作是简单的,但自己每天过的刀尖上舔血的日子,那么把万墨林安排在哪里才合适呢?

思来想去之后,杜月笙决定将万墨林放到自己的妻子沈月英那里。

选择这样做,其实也有一定的考量。

杜月笙作为上海滩的青帮头目,在自己身边待着的肯定要品行好。

要是有一天叛变了,从背后给他来一枪可不行。

因此,他还想着让妻子帮他考察考察万墨林这人能不能留下。

用钱财试探品性

当万墨林来到杜公馆的时候,杜月笙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衣着简朴,但是干干净净的,看起来很有精神。

于是,杜月笙对万墨林的第一印象着实不错。

紧接着,他就带着万墨林来到妻子面前:“月英,这是姑母家的表弟墨林,以后就跟在你身边了,你好好培养他。”

沈月英自然也知道,丈夫不会随意带人放到自己身边,还是需要好好考察他的为人。

那么,该怎么做才能既不伤到万墨林,又能让自己来考验他呢?

最终,考虑到万墨林家境贫寒,一般这种人都会对钱财格外看中。

于是,沈月英打算用钱来考验万墨林。

这天下午,沈月英让人喊来万墨林汇报事情。

在万墨林进门之前,沈月英在他的必经之路放了一张5元的钞票,又找人盯着。

要是万墨林把这5元钱拿走了,那自己就要考虑考虑把他打发走了。

毕竟,连仅仅5元钱的诱惑都无法抵挡,那么日后别人拿来更多,那是不是直接就能把他们家给卖了。

对此,万墨林并不知情。

他向往常一样阔步走了进来,打算向沈月英述职。

进门之后,地上的5元钱就在他的视线范围之内。

可是,万墨林就像没看到一样,直接走过去找沈月英汇报事情去了。

沈月英听手下人汇报的时候,对万墨林此举简直是赞不绝口。

后来,她又把这件事讲给杜月笙,就连见多识广的杜月笙也告诉她:“墨林这个人不错,在你身边好好培养一下。以后,一定能堪当大任。”

在沈月英身边的万墨林主要是安排夫人的饮食起居,在这段时间里,无论沈月英想吃什么,万墨林都能尽快送到。

就连沈月英的行程,万墨林都会提前准备,好做到万无一失。

因此,万墨林也越来越受到沈月英的器重。

其实,本来杜月笙是打算将万墨林当做一个亲戚来对待,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

可是,当看到万墨林办事如此出色时,他就慢慢地将自己手中的一些事情交给万墨林去办。

背一整个电话本

万墨林没怎么读过书,也不认识几个字。但是他脑瓜子好用,也肯下功夫。

有一次,杜月笙将万墨林叫到身边,递给他一个小本子,结果万墨林接过来之后,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杜月笙笑着告诉他:“打开看看。”

当万墨林打开之后,发现是本子上记着的全是上海各界的高官富商的电话号码。

他愣到那里,这可都是机密啊。

紧接着,杜月笙告诉他:“这个电话本对我很重要,我只会把它交到最信任的人手中,你一定要好好保管。”

拿到电话本的万墨林既兴奋又紧张,他没想到杜先生竟然能把如此重要的物品放到他这里保管。

但是同时,这个电话本绝对不能丢失,可是杜先生随时随地都可能会用上面的电话号码,要是自己随身带着,这不也太容易丢了吗?

因此,万墨林想出一个万无一失的办法。

他要把上面的电话号码全部都背下来,这样的话,他就可以将电话本放到家里,也不用担心会耽误杜先生的事情了。

老上海的青帮老大

但是说来简单,上面一共有200多个电话号码,要是真想背下来也不是易事。

于是,万墨林空闲下来就抱着那个电话本在那里背。

为了保证准确性,他还时不时地会抽查自己一番。

功夫不负有心人,万墨林终于成功地将电话号码全都背下来了。

但是他并没有跑到杜月笙面前邀功,而是依旧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情。

直到有一次他在杜月笙身边工作,杜月笙突然要联系一位朋友。

于是就告诉万墨林:“墨林,你去拿下电话本,我要给某某某打个电话。”

谁料,万墨林却没动,直接说:“杜先生,他的电话号码是···”

杜月笙半信半疑地告诉接线员,结果真的接到了对方的电话。

当杜月笙谈完事情之后,他便问万墨林:“你把他的电话号码背下来了?”

结果万墨林说他全都背下来了。

半信半疑的杜月笙让万墨林拿来了电话本,他挑了几个,然而万墨林全都毫不出错地背了出来。

就这样,杜月笙意识到万墨林恐怕比自己身边的人都要能干。

在这之后,杜月笙就将自己家中账房的工作也给了万墨林管。

虽然旧上海的大部分青帮人员,吃喝嫖赌样样都沾,至少也会碰一样。

然而,万墨林却对这些都敬而远之。

在这个大染缸中,能有这样的品性着实不易。

另外,万墨林在掌管杜家的账房后,经手的钱财多如牛毛,可是他却从未有过任何贪欲。

留在上海抗日

1937年初,日本的一位海军高官从欧洲返回日本途中,来到上海同杜月笙碰面。

在这次见面中,日本人看中了杜月笙的江湖地位,想尽办法希望杜月笙能够站在日本的一边。

然而,心怀民族大义的杜月笙毅然决然地拒绝了。

可是日本人并没有死心,很快就再次找到杜月笙,对其进行拉拢。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威逼利诱,杜月笙再次拒绝了。

不仅如此,杜月笙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和地位,积极开展抗日活动。

也正是因为杜月笙的行为,他与日本人结下了梁子。

上海沦陷之后,杜月笙逃往了香港。

然而,他却留下了万墨林在上海。

明面上,杜月笙对外宣称是要留万墨林在上海看管自己的产业,可实际上,他希望万墨林能够留在上海,帮助国民党进行抗日活动,好让他在蒋介石面前说得上话。

1940年,发生了著名的“高陶事件”,高宗武、陶希圣本来是汪精卫集团的成员,可是最终二者决定不与汪精卫这种汉奸同流合污。因此,他们二人决定叛出汪伪政府。

可是,事情哪有那么容易呢?汪精卫为了避免他们叛逃,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的监禁。

为此,他们二人找上了杜月笙,希望杜月笙能够给他们一些帮助。

对于这种是为了国家寻求帮助的爱国人士,杜月笙自然愿意帮忙。

于是,他就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万墨林。

而万墨林,连这两个人姓甚名谁,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只不过是杜月笙交代,他要将两人护送离开上海,他照做就是了。

1940年1月3日,万墨林给两人买了船票,并让手下的人一路暗中护送他们。

只不过把他们两个人安全送走之后,万墨林的工作依旧没有结束。

因为陶希圣的妻子以及子女都还在上海,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陶希圣

为此,陶希圣的妻子万冰以劝丈夫返回上海为理由,带走了两个孩子。

只不过为了骗过陈璧君,陶希圣还有三个孩子依旧没能离开上海。

而汪精卫也意识到,只要他能将这三个孩子牢牢留在上海,那么陶希圣就会有所顾忌,并且还会回来。

于是,汪精卫派人对陶家严加监视,就连陶家的人,也都换成了汪精卫的特务组织“76号”的人。

汪精卫

可以说,要想在这样的情况下救出陶家三姐妹,简直是难如登天。

但是万墨林在杜月笙身边待了久了,也见惯了大风大浪。

他先是通过道上的兄弟去打听汪精卫的动向,当听手下汇报称汪精卫带着手下的汉奸去青岛耀武扬威之后。

万墨林瞬间意识到,救出陶家三姐妹的时机到了。

汪精卫

他果断买好了三张船票,又想方设法同陶希圣的大女儿联系。

为了不引起对方的警觉,万墨林专门订了三辆出租车,他打算自己驾驶着一辆去接陶希圣的三个子女。

剩余的两辆车停在其他地方,旁边还有枪手保护,以免遭遇特务时还可以换车安全撤离。

1月21日早上,万墨林带上了两名枪法最好的手下,来到陶小姐的学校,等陶小姐甩开监视她的特务之后,他们并没有直奔码头,而是去陶家接剩下的两个孩子。

图片来源网络

或许是久久没人救陶家的孩子让特务们放松了警惕,反正一路上格外顺利。

尽管如此,万墨林还是不敢放松。

他让三个孩子一人上了一辆车,这样的话,就算真的遭遇阻击,能尽量保一个是一个。

于是汽车以最快的速度直奔码头,在那里也有20名枪手时刻准备着战斗。

万幸的是,一路都没有发生枪战。

三个孩子则乘着舢板,绕开了日本兵检查的登船口,顺利地登上了船。望着启航的轮船,万墨林才松了一口气。

1940年1月22日,高宗武和陶希圣在《大公报》上公开发声指责汪伪政府的卖国行为,还公布了汪伪政府与日本的秘密条约。

这下,沉重打击了汪伪政府的汉奸集团,将他们的卖国铁证大白于天下面前。

患难见真情

杜月笙因为这些事情对万墨林十分器重,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情,更是万墨林在杜月笙面前的地位直线上升。

1938年的一月份,上海总商会会长傅筱庵投敌日本,被任命为伪“上海市长”,傅筱庵的汉奸行为为全国正义人士所不耻。

傅筱庵

1940年10月10日,这是汪伪政府开张后的第一个双10节日,已经68岁的傅筱庵同其他的汉奸们兴高采烈地欢度佳节。

应酬完毕之后,傅筱庵回到了日本人为他准备的官邸。

这里位于日本人控制的地区,并且戒备森严,平时老百姓连在门口经过都不准。

然而,就在日本人的眼皮子底下,傅筱庵惨死在自己家的床上。

这下,日本人可就怒了,他们培养傅筱庵本来是打算用他来宣传汉奸理论的。

结果现在,傅筱庵死了,也就意味着他们的计划落空了。

更重要的是,他们甚至还查不出来凶手是谁。

影视剧中的日本汉奸

就在这个时候,杜月笙的仇家向日本人透露,可能是杜月笙让人杀害了傅筱庵。

由于日本人与杜月笙本来就有龃龉,再加上他们拉拢了杜月笙那么多次,也没成功。

于是,日本人决定给杜月笙一个教训。

可是,杜月笙在上海滩可不是任人宰割的人物,要是真逼急了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于是,日本人就决定从杜月笙身边的人下手。

而万墨林,就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万墨林是杜月笙的亲信,要是从他身上挖出杜月笙的秘密,还怕拿捏不住杜月笙吗?

不得不说,日本人的算盘打得啪啪响,但是他们低估了万墨林对杜月笙的忠心程度。

在牢狱之中,日本人先是许以高官厚禄来诱惑万墨林,然而万墨林丝毫没有动心,一直称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日本人见利诱不行,于是就想着严刑逼供。

就连坐老虎凳、坐冰块这种酷刑,万墨林都硬生生地扛了下来,没说出任何关于杜月笙的事情。

当杜月笙得知万墨林被捕后,他深知日本人就是冲着自己来的,而万墨林不过是受他连累。

因此,他花重金打通关系,又求上了自己之前的朋友,总算是将万墨林救了出来。

当看到万墨林身上惨不忍睹,又听到万墨林受这么多的酷刑,也没吐露出任何事情之后,杜月笙大为感动。

从此之后,杜月笙更加信任万墨林,简直是将他当做左膀右臂。

而万墨林,也从杜夫人身边打杂的,一跃成为杜公馆的“第一红人”。

即使受到杜月笙的如此重用,万墨林依旧不改之前的习惯,在杜月笙身边尽职尽责地工作。

到了后来,杜月笙黯然去了香港,他带去最亲近的几个人中,就有万墨林。

在这个时候,杜月笙早已不是那个在上海滩呼风唤雨的青帮老大了。

他身边的那些小弟们都弃他而去,寻找更合适的主人,只有万墨林,一直陪伴着杜月笙走完了最后一程。

可以说,万墨林这一生都践行着中国传统的道义,从最简单的5块钱的蝇头小利都不贪图的廉,再到面对酷刑也绝不出卖杜月笙的忠。

这才是万墨林得到杜月笙信任的缘由,也是他在社会上的处事之本。

却也是现如今,我们所缺乏的。

虽然并非要像万墨林那样成为青帮人士,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万墨林身上值得学习的,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杜月笙外传》

凤凰网:《青帮大头目杜月笙在抗战中作出的贡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悟:检察监督推动茶叶加工厂规... 大悟:检察监督推动茶叶加工厂规范经营 “感谢县检察院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帮助我们规范经营。我们已按...
原创 汉... “重读史记”第一季 第二十一期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 上一讲...
原创 赵... 赵匡胤,宋朝的奠基者,他在统治后期身体渐差,思虑继承人问题。在洛阳考察途中,病倒,但太医妙手回春。继...
原创 他... 唐太宗李世民是李唐王朝第二任皇帝,他文治武功,被誉为千古一帝,他的儿子又都有怎样的人生呢?今天我们来...
原创 诸... 说起诸葛亮大家都应该耳熟能详了吧,大多都是从《三国演义》中了解到这个人的。但其实我们看的电视剧中有很...
原创 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同德国的战争是最不要命的战争。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总共死伤在70...
原创 雄... 我国地理状况复杂,有很多险要的关口,它们往往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这是因为古代交通通讯手段落后,能够选...
原创 刘... 秦末乱世萧何的一项技艺就是眼毒。刘邦、韩信这两位影响历史潮流的人物,在人生低谷时得到了萧何的认可。萧...
两个德国都能合并,为何苏联解体... 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之后,两个德国可以合并,为什么我们没有机会拿回外蒙古的主权?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上...
原创 清... 在古代,对于读书人来说,最大的荣耀莫过于考取功名。为此他们寒窗苦读多年,一旦考取功名,自然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