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雄兵莫敢当,单刀匹马斩颜良。”说的正是五虎上将之首关羽。然而,即使是水淹七军、活捉于禁、威震四方,颇具传奇色彩的关羽,最终却也落得个兵败麦城,被斩于临沮的下场,令人唏嘘。
然而,关羽当初退败带麦城时,路过的地方是马超的封地,为何马超不出手相助呢?
外部条件不允许,马超无法相助
面对大是大非,马超不想救他,那就是救不了他。根据史料记载,虽然马超获封临沮,但是并不意味着马超会一直驻守在临沮,直白一点其实就是名义上的爵位而已,并没有对临沮实际的管理权。
就像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他其实也从来没有到过汉寿。所以,即使关羽退败至临沮时,马超本人不在,又对当地没有实际的管理权,马超也无法去帮助他。
而且,更值得一提的是,刘备虽然处处高抬马超,但是这些更多是想拴住这个人才,为己所用,刘备也知道马超半路归顺,必须对他留个心眼,因此,马超一直都被刘备留在身边。
而这一点,也可以从当时的时间线推测出来。建安二十年到建安二十四年,马超一直跟随刘备活跃在汉中之战中,直到刘备进位汉中王。
即建安二十四年秋时,马超的名字都被写在了《立汉中王上表汉帝》一书的第一位,说明马超一直都在刘备身边。
而关羽败走麦城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十月,可见马超当时可能并不在封地临沮,因此也无法营救。
而且,古时候的交通并不像现在这样迅捷,就连传递消息都要很长时间,即使是快马加鞭,等到消息送到马超手中,估计关羽尸首早已分离,更不用说马超再带兵前来营救了。
正所谓,天要亡我,我不得不亡。
假设马超得到消息,他会不会去救他
答案是不会。因为马超和关羽有着长期的矛盾,而这就要从关羽、马超早年说起。
“桃园三结义”让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成为了共患生死的好兄弟。刘备擅长谋略、知人才,关羽、张飞又有超强的武力值,蜀汉势力也因此不断壮大。
关羽更因为侠肝义胆、义薄云天,当时有很多国家都想将其揽入麾下,但关羽都拒绝了。
正是凭借着高超的武艺和忠诚,关羽也被刘备封为五虎上将之首,享受尊宠。
而这五虎之将,马超也在其中。马超和关羽不同,他不像关羽从一开始就追随刘备,而是在半路投降被招进来的。
马超的父亲本身就是朝廷中统领兵马的,父亲去世后马超便接替了父亲手中的兵马大权,公开叫板曹操。
奈何曹操手下能人异士繁多,只一个萧何就用离间计轻松逼走了马超,为了复仇,马超才投奔了刘备。
刘备知道马超有勇有谋,大喜过望,即使马超来时没有战绩,刘备也将其封为五虎上将,还分给他一支军队。
但相比于其他五虎上将,关羽是很不待见马超的。五虎上将中,张飞早年就和刘备、关羽结为生死兄弟,关系自然不用多说;赵云虽没有参与拜把子,却也是一开始就来投奔刘备,和关羽也算是至交;
而黄忠更是关羽亲自收服的大将,年过六十也毫不逊色壮年勇士,虽然两人也有所嫌隙,但毕竟是关羽自己收服的,也是无话可说。
而单单这个马超像是从半路杀出,关羽并没有和他打过交道,对于他被封为五虎上将是一肚子的不屑。
而且,在打下西关后,刘备封马超为平西将军,封关羽却是荡寇将军,明显像是高看马超,关羽更是不服气。为此,关羽当时还写信非让马超来西川和他比武,一决高下。
好在马超没来,加上诸葛亮写信拍了关羽一通彩虹屁,这事儿算是平息下来。但是当时关羽为了证明自己,还将书信展示给众人观看,证明自己,想必这事儿也传到了马超的耳中。
诸多恩恩怨怨交接在一起,当关羽败走麦城时,马超自然就不可能愿意出手相助。
生性傲慢,埋下祸患
当然,也有人说关羽的死和他自身的脾气有很大的关系。
马超知道自己是半路投奔,军营里少不了非议,为了站稳脚跟,他自然不会和关羽一番争论,面对关羽直白的挤兑和讽刺,马超也是忍气吞声,小心翼翼地为刘备做事。
但人总有私心,总不想一直被人踩在脚底,因此,关羽败走麦城,假如马超当时在麦城有能力为其解围,但选择视而不见也很正常,毕竟关羽的消失对马超来说可能是一件好事。
除了和马超结下梁子,平日里关羽因为傲慢也和其他人结下了恩怨。甚至当时关羽快要败退临沮时,有人就可能知道消息,但是并不想将此事往上汇报。
此外,关羽一直不喜欢文官,只喜欢和武将相处,因此平日里对待手下的文臣不仅傲慢,还十分的苛刻,甚至因此逼走了博士仁、糜芳,投奔东吴,要知道这些人也是一直追随刘备的大元老。
细看关羽兵败麦城一事,有一个原因便是缺乏物资,而物资的运送是由两位文官负责,更巧的是这两位文官曾经因为办事不得力,被关羽毫不留情面的怒斥。
不难想象,这两位文官也很可能因为旧仇怀恨在心,故意拖慢物资的送达时间,这也让关羽得不到及时的物资补充,失去了战场上的优势,最终溃败。
关羽之死,荆州失守,可以说彻底改变了汉末的历史走向,原本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在发生不可预测的变化。
对于曹操来说,再也没有人能够像关羽一样搅动天下的局面,诸葛亮不禁发出“悠悠苍天,何薄于我”的慨叹,表达自己对关羽的怀念以及对荆州丢失的无奈。
对于刘备来说,西蜀大伤元气,兴兵伐吴时刘备病死途中,张飞也因为没有关羽被杀,之后尽管诸葛亮接手七次北伐,也无法力挽西蜀的颓败之势。
回过头看,马超无力解救关羽,关羽最终被杀,既是偶然也是必然。他的存在一直是其他两国的眼中钉,即使侥幸在临沮被救,也会遇到下一个“临沮”,直到他被杀,这才是历史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