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和许世友在酒桌上杠上了,先是连干了三杯,后来许世友直接把瓶子放在了自己的面前,周总理见状让服务员又拿来了两瓶,这是要一决高下的节奏啊!
周总理和许世友都号称“千杯不倒”,二人真正的在酒桌上畅饮还不多见。到底谁更能喝?据邓大姐后来回忆,在周总理和邓大姐的婚礼上,周总理喝了整整三瓶白酒。婚宴结束以后,周总理送走前来参加婚礼的嘉宾后,第一件事,就是躺下睡觉。估计是喝大了,这也是周总理一生中喝醉三次的其中之一。
还有两次,一次是周总理率代表团出访苏联,估计是喝不习惯苏联的烈酒,再加上外交的需要,周总理喝醉了。后来为这事周总理还专门向毛主席检讨,毛主席不但没有责怪,还称赞周总理海量。另一次是,最后一批志愿军战士回国以后,在邀请这些英雄归来的酒会上,周总理高兴,向英雄们一一敬酒,再能喝也顶不住人多啊!周总理喝多了。
许世友嗜酒如命,可以说属于那种见酒走不动的那种,酒量自然也不在话下。长征时期是不允许随意喝酒的,这是有规定的,唯独许世友是个例外。有人打小报告说,许世友为什么可以喝酒?部队里的同志不服气。张国焘明确表示,谁能干得过许世友背上的钢刀、谁能把许世友喝趴下,也可以对谁破例。后来就再也没有人提意见了,可见许世友的酒量有多厉害了!
周总理喝酒非常有风度,哪怕是真的喝多了,话也不多,就选择睡觉。并且在喝酒的时候,谁能喝多少就喝多少,不能喝也不会勉强别人。许世友的性格就不一样了,他仗着自己酒量大,喝起酒来目无一切,因为喝多还经常得罪人。了解他的人,也都懂得他的性格,自然不会计较;碰到不了解他的人,就容易得罪人了。
许世友在南京任司令员期间,他用管理部队的方式来管理文艺工作者,这下惹了不少麻烦。周总理和毛主席对待文艺工作者,都是非常谦虚、非常尊重的态度。
周总理亲自跑到南京来处理许世友和文艺工作人员的误会,周总理早早就安排好了一桌饭菜,等待许世友的到来。许世友见到周总理,先是向周总理行了一个军礼,二人坐下后,许世友见情况不对,说道:“总理啊!你到南京来,应该我请你喝酒才对呀!”
周总理说:“这顿酒不同寻常啊!还是我请吧!”
听到这,许世友愣了一下,这时服务员拿来两瓶白酒,各倒了三杯。周总理提议先干了三杯,三杯酒下肚后,许世友的酒劲上来了。直接把其中的一瓶拿到了自己面前,说道:“这瓶就是我的了,总理自便。”
许世友自己倒自己喝,周总理也是一杯不差,只是喝酒的动作不像许世友那么快。周总理看一瓶酒喝的差不多了,就说道:“许司令,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今天呢,我的话可能会多一些。”
许世友说:“总理啊!看来你今天要批评我了,这个没关系,你批评我什么?我都听着。”
还没等周总理说话,许世友就做了自我批评。
周总理笑着说道:“许司令胸襟坦荡,很好啊!”二人又一连喝了三杯,周总理一边让许世友吃菜,一边说道:“许司令,这文艺工作有文艺工作的规律,我们一定要尊重艺术家的意见,切不了用行政命令的办法来指挥,那样会打乱仗的,这方面主席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呀!”
许世友说:“总理啊!我是心服口服了,我向你学习、向主席学习。”
周总理笑着说:“那你可得说话算数啊!”
许世友见周总理笑了,就又不自觉满上了,周总理见瓶里的酒不多了,说道:“许司令真是海量啊!还能喝,服务同志,再来两瓶茅台。”
许世友连忙说:“总理啊!不用了,不用了,我就这一瓶的量。”
说着周总理又打开了两瓶,这下真的进入了喝酒的状态了,二人从凳子上都站了起来,也不吃菜了,一杯接着一杯喝个不停。只见许世友一屁股坐在了凳子上,说道:“差不多了,差不多了。”
周总理还是挺拔站着,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说道:“还差的远呢!”又继续满上两酒杯。许世友吞吞吐吐说道:“总理啊!这可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啊!我喝不过你总理,我是甘拜下风,甘拜下风。”
周总理清醒地说道:“这同志朋友高兴了,喝点酒是件好事嘛!但不能强人所难呀,这人的酒量有大有小,对任何人都要量力而行。”
周总理用这样的方式给许世友深深地上了一课,这次二人喝了四瓶白酒,不过,此时二人都是过了50岁的人了,这酒量自然不如从前了,许世友看样子已经多了,周总理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说话,真是海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