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己亥岁》
当我们去研究战争史的时候就会发现,古代人在打仗的时候,一定要攻下城池,继而再进行后续作战,那么古人为什么非要攻下城池呢?直接绕过去不好吗?
攻城战
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攻城战。所谓攻城战,其实就是一种针对城堡、城市或要塞进攻的战争模式。就目前发生过的攻城战案例来看,其可分为巷战和包围战。
一般情况下,攻城战均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在中古时期,进攻方需要准备大量的攻城武器,比方说投石机、攻城车以及弩炮等。
除了要有足够精良的攻城武器以外,进攻方还得付出非常巨大的伤亡代价,才能够顺利突破城门。
在进入城门之后,双方还要进行巷战,这期间又会损耗大量的物资以及兵员。至于古人选择攻城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夺取建筑、资源、战略要地以及歼灭敌人。
不能绕城的原因一——城池具有较大的战略意义
说完古人选择攻城的原因,这里我们再来谈一谈古人不能绕城的原因。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城池具有较大的战略意义。
从古代城池的分布来看,它们大多建立在交通要道上。如果军队想要尽快到达目的地,那就必须控制这些堪称捷径的交通要道。
虽说绕路也能够保证军队到达目的地,但这个过程中士兵们的体力损耗会加大,且军队的后勤压力也会大幅度增加。
军队为了确保后续作战的顺利进行,往往都会选择攻打城池,将这些具有较大的战略意义的地区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内。
不能绕城的原因二——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古代绝大多数城池中都存在守军,如果不将这些守军解决干净,那么在部队绕路的过程中,这些守军很可能会偷袭出征大军。
届时势必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和伤亡,军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大多会选择攻城。
不能绕城的原因三——尽可能补充军备物资
前文我们也提到了,城池是相当重要的战略要地,它们不仅具有防御能力强的特性,除此以外其中还囤积着大量的军备物资,比方说粮草以及弓箭武器等。
古代的道路运输相对比较落后,这就使得出征大军很容易碰上后勤跟不上的问题。而攻城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著名的攻城战
而说到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攻城战,有些人应该会想到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之战。彼时刚刚即位的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决定完成父亲遗愿。
他率领着5000人在君士坦丁堡以北不远处建立了“割颈堡垒”,在切断东罗马首都从乌克兰的粮食来源后穆罕默德二世又率军攻打君士坦丁堡。
经过54天激战之后,穆罕默德二世终于在5月29日,攻入城内,血洗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而君士坦丁皇帝则在此战中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