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王朝有文臣能够架空皇帝,清朝为何很难出现?
创始人
2025-07-16 04:32:00
0

#历史开讲#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从古代战国时代中期开始,

到清朝后期结束,中国的封建王朝时间持续两千四百年的时间。虽说这一段历史是皇权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

但是免不了一些权臣当道。

比如秦朝宦官赵高;西汉霍光、王莽;东汉梁冀、董卓;曹魏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南齐萧衍;东魏高欢、高澄、高洋等等。

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权臣的权力高于皇帝的人物出现。

然而,

给封建王朝画上句号的清朝

,持续238年,共传帝12位,却独独只有多尔衮一位权臣,最后也偃旗息鼓。即便是后期腐朽无能,朝中官宦集团中却无一人能夺权自立。

这不禁让人生出疑问:

为什么清朝的官宦集团

,自始至终都无法架空皇帝的权力呢?

问题的答案要从官宦集团在历朝历代的发展史中论起!

选官制度大相径庭,文官当政混乱不堪

要知道

,中国古代之所以立足于世界大国的位置而长久不衰

,主要是因为其无可超越的选官制度。不过,每个朝代,成于选官,却又败于选官。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

建立秦朝,改

“郡县制”

。此前,周王朝采用的传统贵族入仕为官被弃用,秦始皇任用贤能才人,

使其成为国家的政治核心人物

,可他英年早逝,秦二世上位后荒废,宦官赵高当道。

虽然秦朝一共持续了14年时间

,但是中国历史上开创的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其选官制度自然也对后世留下深远影响。特别是汉朝时期,

“举贤良、孝廉”

成了选官的标准,并促进“察举制”的建立。

可以说,选官制度在秦朝启蒙,而在汉朝发展并完善,最终形成“以教为先”与选官相融合,也就是所谓的文官制度。此后,

朝廷的主体不是武将与世袭贵族

,而是通过制度而选拔出来的读书人。

这也是中国古代被称为“文人政府”的原因

。但是,国家的长远发展,并非单靠一方面的茁壮与兴起,而需要各个方面协调配合,反之,则埋下灭亡的祸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致汉灭亡的后果,算得上历史上的一桩惨剧。但是,魏晋南北朝建立后,虽是门阀家族掌权,

但实际上是有权有势的读书人抢占“九品中正制”的先机

,坐上朝中大臣的高位。

即便是“五胡乱华”时期,

少数民族的头领如匈奴族刘渊

、羯族石勒、慕容鲜卑,都在建立政权后,推行汉朝的“士大夫治国”,办学校、尊儒学。特别是氐族大帝苻坚,启用儒生王猛,开创十六国的盛景。

隋唐时期,

在位皇帝几乎都致力于完善科举制,

立志要在读书人中寻找治国才能。北宋建立后,黄袍加身的

赵匡胤

,造成“重文轻武”的局面,将“文人政府”的发展进行到极致。

明朝时期,为加强皇权而废除宰相,甚至朱元璋还发明廷杖、锦衣卫等对文官严防死守的手段,但是,组成明朝各级政府的主体,

依旧是根深蒂固的读书人,

还一度爆发宦官当权。

或许有人会好奇

,文官一介书生,如何会搅动整个朝堂的局势,试图动摇皇权呢?答案是他们是一个朝廷不可或缺的存在,且绝大部分有权势与地位,牢牢掌控着财政、粮饷等国家命脉。

就明朝而言

,明英宗靠着文官持刀上阵

,获得“

北京保卫战

”的胜利,文官们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再加上本身饱读诗书,在朝中敢与皇帝当庭争论。

特别是

魏徵(魏征)

敢于直言上谏后名垂青史

,被称为

“一代名相

”。各个文官见状,以与皇帝抬杠为荣,争先恐后地干涉皇帝的决定,

甚至连后宫私事都要插上一脚。

另外,

因为文官们大多来自江南等地,

是士绅富户的领头人。一旦皇帝不能称心如意,他们便中断来自江南发达地区的税收,以达到要挟皇帝的目的。这便是名副其实的“文官架空皇帝”。

那时,万历帝被气得几十年不上朝,

而崇祯皇帝在位时国库亏损

,穷得叮当响,为了掏钱,差点给文官们下跪。

由此可见,

文官一旦有无法遏制的发展

,其地位之高、权力之大,将严重威胁到皇权。因此皇太极建立金起,后由清太祖努尔哈赤改国号为“清”,秦王朝建立,决定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

这只是清朝皇帝不想被官宦集团架空权力的历史原因,

还有清王朝是满族爱新觉罗氏作当权者,不同于过往中原王朝的政治体系。

各派相互制约,文官地位下降

在清朝之前,元朝的建立

,也有过短暂控制文官发展的经历

,其主要原因是元朝的“部落政权”,但太过简单粗暴,以至于国家灭亡速度较快。

而清朝为彻底推翻文官统治

,采取将满蒙贵族的权利凌驾士大夫之上,看上去依旧是“文人政府”,但文官的权力呈日渐衰败之势。

简单来说,清朝的文官虽然自称是臣,但在皇帝眼中,不过是外人,始终比不上自称“奴才”的满蒙大臣。

这也是清朝“八旗制度”产生的原因。

要知道,清朝以“八旗”开国,

各族势力都是从刀光剑影的战场上拼搏得来

,自然比得过在朝中只会言语的文官。再加上“文字狱”的实行,文官也掀不起多少风浪。

不过,最关键的是,清朝皇帝另辟新径

,并延续多年的用官制度

首先,

为了表现出清朝继承明朝的衣钵

,是正统历史的延续。皇帝依旧设立内阁,尊文官为内阁大学士,但增设军机处,包揽国家军要大事情,瓦解内阁的权力,最后使其形同虚设。

然后,内阁学士中

,满蒙贵族的大臣与汉大臣的人数比例是6:4

,甚至更多;而且满蒙六部官员,一定在汉六部官员之上,且主事人必须是满人,可以不用经过与众人协商,直接向皇帝禀报。

另外,在提拔朝中的高级官员时,

优先考虑满族人

,甚至有些官位只能由满人担任,比如理藩院、巡抚与总督。他们可以直接与清皇帝沟通。而其他汉人官员,只能被动地接受皇帝或上级的命令,毫无话语权。

以上都是朝中文官的任用方面,而最后是武官的人选,清皇帝依旧没有掉以轻心,

一如既往地以满蒙为尊、汉人为卑,

且各地方的兵权牢牢掌控在八旗子弟中。

之前投奔清王朝的绿营,

不仅武器装备与物资供给等比不上八旗军队,

连普通军队都不如,根本无力形成对皇帝的威胁。

值得一提的是

,岳飞后人岳钟琪是清朝唯一一个掌控兵权的汉人将军

;而文官中唯有三朝元老张廷玉;太平天国运动后,皇家无奈启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人将才,战乱稍稍平息后,就着急地收回兵权。

总的来说,

清朝皇帝需要的是“听话的奴才”

,而不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因此,传统文官统治的体系不复存在,清文官自知权力低微,纷纷遮掩光芒,过着“

别人吃肉我喝汤

”的生活,哪里还能架空皇帝。

那时,

清王朝无官宦当权,

也无后宫干政,更没有藩镇割据,是难得一见的安宁盛世。可是,几任清皇帝的励精图治,却比不上客观运行的社会规律,再加上清末禁锢民族精神,导致黑暗落后,最终走向灭亡。

后记

清朝结束了官宦集团控权的时代

,却开启被列强、地方军阀侵占的屈辱历史

。它承上启下,却成了国人心中的噩梦般存在,让人不禁唏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喝茶可以替代喝水吗? 喝茶可以替代喝水吗? 不建议用喝茶完全替代喝水。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茶内的咖啡碱能刺激神经,...
“红色足迹”暑期见习营丨高源土... 编者按:今年恰逢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永州在红军长征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8月21日,“红...
原创 他...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蒋介石“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的口号下,国共双方...
原创 人... “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最为...
原创 良... 引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一个国家的农业生产情况决定着老百姓的温饱,更关系着一个朝代的兴衰存亡。如果...
原创 1...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古往今来,许多人因为他们生前所为而被人们所铭记,我们称他们为历史伟人。但是...
原创 上... 为了建立新中国,很多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顶着内忧外患,顽强抗争,哪怕是牺牲自己的...
原创 元... 自公元1206年中国北方蒙古贵族首领成吉思汗(铁木真)建立蒙古国后,蒙军与金军、夏军、宋军以及中亚、...
原创 白... 文| 晨语初听 编辑| 老涵 前言 春秋战国时期,可谓是历史上十分热闹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百家争...
原创 曹... 曹操死后,曹丕夺得汉朝的皇位后,汉献帝为何不去投靠蜀汉呢?毕竟蜀汉的君主刘备一直号称以匡扶汉室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