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万余市两黄金、2521万余两白银、316万元银元、1200万元美元。
败逃台湾之时,蒋介石几乎将国库尽数盗走,赃物赃款塞满了停靠在黄浦江边的海军军舰,据说无可估量的文物稀稀拉拉算在一起足足有
5496箱
!
蒋介石的胃口是真大,可随之一同逃往台湾的五名上将,也个个都是人中龙凤,初到台湾老蒋尚有反攻大陆美梦之时,蒋介石是雨露均沾,可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这五名上将又过的怎么样?
干将陈诚:功高震主算得善终
从老蒋口头禅
“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
中可知,蒋介石对陈诚是信任的。在国民党军撤退到台湾的坎坷岁月,老蒋原本就算不上好的脾气变得更加刁钻,但对于陈诚,蒋介石依旧是信任的。
作为国军上将中的“善始善终”,陈诚能够成为蒋介石关键时刻的重要选择,主要凭借的就是他完全契合
蒋介石提拔人的三条规定
。
身为黄埔军校的校长,军校出身是蒋介石重用人才的最低门槛,同乡是最好,最后一条就是要对蒋介石绝对忠诚。
三项条件陈诚全部满足,亲上加亲的特殊关系更是如虎添翼。
1931年12月在蒋介石和宋美龄的亲自做媒下,老蒋的干女儿
“谭祥”
成为了陈诚的妻子,得意门生成为自己的女婿,蒋介石真的是下了一盘很大的棋。
因为1948年国民党军队在辽沈战役中一败再败,老蒋却不死夺取整个东北野心的时候,他以东北行辕主任的虚衔,将
陈诚推进了火坑
。
失败是板上钉钉,但蒋介石的保护却是顺水推舟。
在所有人都在喊
“杀陈诚抵罪”
,他却在1948年12月29日收到老蒋密令,以探路者的姿态,在台湾进行大刀阔斧的革新。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陈诚加紧改革币制;为了安定农村,陈诚在台湾实施“三七五减租”;为了推行土地改革,陈诚在1952年底正式发表
“耕者有其田”
将旧地主的土地合理补偿分配到农民手中。
东北惨败的陈诚或许不是一名满分军事家,但却是实业治理的一把好手,因为有陈诚,所以蒋介石王朝偏安于台湾的岁月才如此顺利,所有人都在说,蒋介石下野之后,陈诚定会稳操大权。
起初的时候蒋介石却是按照接班人培养陈诚,可他这么做,并不真的是为了传位,而是让其尽心“辅佐”自己的儿子蒋经国。
居于人下最怕的就是功高震主
,反应过来的陈诚及时遮掩光芒,算是有惊无险的保住自己在蒋家和台湾的地位。
1965年3月5日因为肝癌,陈诚病逝于台北。
金刚何应钦:不上不下大起大落
对于何应钦,老蒋其实是尴尬的,
何应钦对蒋介石的态度
也始终让很多人看不懂。
1925年镇压陈炯明叛乱的时候,何应钦是不顾自己安危,冒死相救蒋介石,唤来老蒋情真意切的一句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
凭着这份救命之恩,有蒋介石说话的一天,何应钦的日子都不会难过,可看到各路横行军阀的第一目标都是蒋介石的时候,何应钦却瞬时勾结桂系,逼蒋下台。
赤裸裸的背叛抵不住战事的需要,在南征北战的日子里,蒋介石再一次重用何应钦,可在西安事变爆发之后,老蒋心中的梁子却是彻底结下了。
因为明知蒋介石的命就决定在张学良与杨虎城的一念之间,何应钦却支持出兵,认为这是
维护国民政府威信
的必要之策。
毕竟沦为“鱼肉”的是自己,老蒋解读何应钦的作为是全然不顾自己安危妄想以此篡夺权力的铁证,因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何应钦就被挤出权力中心。
败逃台湾的时候,身为蒋介石的老部下,何应钦虽然也去了台湾,但势力重振却是绝对的不可能,仅是凭着
“爱吆喝”
,混了个虚职。
如此看来何应钦的结局绝对算不上翘楚,但是比着一众被监视和软禁的同僚,他也还算得上不错,大起大落的一生也勉强算得上圆满,毕竟人之一生,生死之外,再无大事。
南天王陈济棠:貌合神离声名最佳
陈济棠与何应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是
一次救蒋,两次反蒋
,做过蒋介石的麾下,也成为过蒋介石的对手。
不同的是,何应钦权力大多数时间都依附于合作伙伴,陈济棠却是集广东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数年,政治上甚至有与南京分庭抗衡的实力。
毕竟
“南天王”
可不是白叫的。
在战火尚处纷飞的1931年,陈济棠已经开始着手整理广东的行政基层组织,在僚属欢宴会上,他直接提出要“改革陋习、刷新政治、造就模范新广东”。
面对濒临破产的财政,陈济棠也自有锦囊妙计,
开源节流与廓清积弊
两把抓,发现财政厅长竟然非法将项目批给奸商,陈济棠二话不说直接就将其免职。
虽然是个军阀,却不可否认陈济棠是一个当好官的料子,
只可惜,在蒋介石手下办事,最不应出挑的就是当官的本事。
为了压住陈济棠的风头,1950年海南岛解放,陈济棠跟随蒋介石退守宝岛台湾之后,虽然挂着领导人办公室资政的职务,但这类活都是听着高级,实质上一点权力都没有。
意识到蒋介石对自己的“流放”,陈济棠也不慌不忙,
他并不叫嚷或者拼命表现以求蒋介石给自己升官加爵
,而是开辟了新的路子。
作为一名儒将,陈济棠嗜爱国学,在旁人崇尚全盘西化的时候,陈济棠坚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1954年的时候还打算在台湾省设立德明中学。
只可惜,在
11月3日勘察校址的时候,陈济棠不幸突发脑血栓
,在64岁的时候离开了人世。
虽然不得蒋介石的钟爱,但陈济棠却并不在乎,他与蒋介石从来不是坚定不移的追随和拥护,更像是偶尔的合作伙伴,他有自己的作为和丰碑,还有小平同志“治粤八年,确有建树”的走心肯定,一生也算是值得的。
山西王阎锡山:隐居深山孤独终老
作为山西的“土皇帝”,资历、能力、实力都不差的阎锡山为何斗不过蒋介石?
这一点,
蒋介石都有怀疑
,因此蒋介石才会暗中下令,让阎锡山无事不可出阳明山半步,非要出去,也要获得自己的首肯。
蒋介石软禁张学良的狠厉是人尽皆知,但阎锡山一路跟着自己逃到台湾,蒋介石又是为何这样做?
只能说,一山不容二虎。
1930年4月1日阎锡山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的时候,将蒋介石的罪行扒了个底朝天。蒋介石也撕破脸皮,借“国民政府”的缉拿令免去了阎锡山的所有职务。
受到委屈的阎锡山与各路反蒋同谋联手组成70万大军,将国民革命军歌《打倒列强》纂改成《打倒老蒋》。地位尚不稳固的蒋介石这一仗自然难打,
若不是蒋介石紧急攀上张学良这根高枝
,权力还真有可能被阎锡山和冯玉祥夺去。
窒息时刻的黑暗永远记在蒋介石的心中,后来二人虽然暂时并排而战,但心中的隔阂始终是在的,三大战役让国民党部队节节败退的时候,“山西王”阎锡山的主地盘也在1949年岌岌可危。
眼瞅着留下来权力和金钱一个都捞不着,阎锡山是紧忙装金戴银逃向台湾,
虽然都是大厦已塌的一丘之貉
,但是蒋介石的残兵败部比阎锡山多的多。
自知蒋介石不喜欢自己,阎锡山也不自讨没趣,在阳明山寻得一块适宜的空地,阎锡山就出钱买了下来,建了两间茅草屋取名为“菁山草庐”,屋后的空地阎锡山也没有让之荒废,而是分季节种上时令的蔬菜瓜果。
这样既可以陶冶情操,也能够省钱,毕竟
阎锡山带到台湾的金条几乎被蒋介石全没收了
,没有个一官半职,营收自然也有点紧张。
与妻儿子女的矛盾让阎锡山有些孤独,但还有远离城市喧嚣、自给自足的日子可过,阎锡山已经很满足了。
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病逝于台北,终年77岁。
小诸葛白崇禧: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作为蒋介石的谋士,白崇禧的凄惨下场某层方面来说,算是自找的。
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天险在1949年4月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举突破的时候,国民党乱作一团,蒋介石能够倚靠的只剩三班人马。
一个是退守西南方向的胡宗南,一支是陈诚的旧部,首当其冲的主力便是有着25万人马的白崇禧。
蒋介石将白崇禧当作是自己的
最后底牌
,但是在人民解放军已经采取迂回包围的11月,白崇禧依旧忙着调节蒋介石与李宗仁的矛盾。
广西就是在这样的时候被趁热解放,蒋介石心中自然是怪罪白崇禧的,但后者对自己还有用,所以蒋介石拿出很高的姿态,争取白崇禧归队,甚至开出了行政院长的职位。
蒋介石的锱铢必较白崇禧不可能不知道,他当然知道老蒋要自己去台湾的目的是什么,但是行政院长对他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心中的贪念还是让他选择去了台湾。
只可惜,
甜蜜是假的
,别说行政院长,就连评议委员,白崇禧都没有捞着。不仅如此蒋介石还指使人弹劾白崇禧,甚至查抄了他的家,严谨到地板也被揭开检查。
权力被架空,行动受到监视
,白崇禧成了电视机中的花朵,在无形之中失去了所有军政界的权力。
可更让人惊讶的是,在
1966年12月2日,有人发现白崇禧猝死在卧室的地板上。
奇怪就奇怪在这里,虽然来到台湾之后运势不咋的,但白崇禧的身体一向都是挺好的,从来没有出现过大的病症,怎么忽然间就猝死?
更可疑的是,白崇禧的睡衣和床单被撕的稀烂,床头放置的酒杯还有一半没有喝完。
造成白崇禧死亡的究竟是疾病还是暗害,至今依旧是个谜,但其因为一步错信而造就了自己的晚景凄惨,也着实是验证了周总理的那句
“白崇禧在政治上并无远见”
。
五位国军上将或早或晚都已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们有着同一位“主人”,逃亡台湾之后却迎来了不同的结局,造成这般的不是他们在台湾的作为,而是蒋介石的“旧账新算”。
滚滚长河将这是非好坏囊入历史,
只盼未来所有人的人生都用法律宣判,而并非用一人的喜恶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