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虎毒不食子?抱歉,这话对刘邦没用
创始人
2025-07-15 16:32:17
0

公元前205年,刘邦为了减轻马车的重量逃命,把一双儿女连续三次踹下了马车,幸亏赶车的夏侯婴多次下车把他们抱回来,气得刘邦拔剑架在夏侯婴的脖子上咬牙大吼:“信不信我砍了你?”。

但是夏侯婴仍然不管不顾的把刘邦的儿女抱上了马车,然后一声不吭的驾车。

这么一整,面对油盐不进的夏侯婴,刘邦直接没脾气了。总不能真的一气之下杀了夏侯婴啊,他不会驾车,还指望着夏侯婴逃命呢。

幸运的是他们成功摆脱了追杀,逃出生天。刘邦也冷静了下来,想到自己对儿女做的事情,也是一阵后怕,无比侥幸,对夏侯婴充满了感激。

后来,刘邦建国后大封功臣,夏侯婴毫无意外的一举封侯,显贵无比。

刘邦回想起夏侯婴的任劳任怨,无数次的出生入死,就对他赞赏无比。

尤其是那一次,要不是夏侯婴多次把自己的儿女救了回来,那么自己就会犯下大错,再也没有刘盈和鲁元公主那双儿女了不说,自己的名声也就彻底臭了。

于公于私,夏侯婴都功大如天。

夏侯家族也因此无比显贵,代代封侯,夏侯婴的曾孙夏侯颇不仅封侯,更是娶了刘彻的姐姐平阳公主,成了汉武帝的第二任姐夫,真正的皇亲国戚。

但是夏侯婴和韩信等人不一样,他很会做人。

识时务,对领导胃口,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很讨喜

在刘邦给他封侯的时候,再次对当初的夏侯婴表示感谢,刘邦无比感激的说:“要不是你,我就害死了自己的儿女了”。

听到这话,这要是换作韩信等人,肯定洋洋得意的说是臣子应该做的。

但是夏侯婴不会,他知道这是皇帝的丑闻,不能承认,所以说道“当初那是陛下对我的考验,虎毒不食子,陛下是真龙,更不可能这么做”。

刘邦听后开怀大笑,对夏侯婴更加信任有加,步步高升。

在后来刘邦清洗功臣的时候,夏侯婴也能功成身退,寿终正寝,留给子孙福泽数辈的荣华富贵。

这就是夏侯婴的聪明之处,刘邦的感激他心里清楚就行,但是不能公然承认,普通人都不愿意承担这样的丑闻,更何况是一国之君的刘邦。

这也是君臣多年的默契,夏侯婴在职场很懂得刘邦的心思。

办事可靠,低调沉稳,深得倚重

夏侯婴本来是铁匠出身,和刘邦是发小,在刘邦正式起义反抗秦朝之初,夏侯婴就跟着刘邦了,为人有勇有谋,武艺高强,做事沉稳,忠心耿耿。

所以,不管刘邦到哪里,夏侯婴都是刘邦贴身保镖兼车夫的不二人选。刘邦多次身陷险境,都是夏侯婴一路护送保护杀出重围,真正的对刘邦忠心耿耿。

平时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定位,多做少说。刘邦做事的对错他从来不评判,只知道按照刘邦的安排去做事,尽心尽责的保护他,把自己的职责做到了极致,这样的手下想必没人不喜欢吧?

项羽分封诸侯东归之后,齐地田荣因为不满项羽的分封,带头反抗项羽,项羽率兵扑向齐地。

刘邦趁着项羽都城彭城空虚,率领诸侯五十六万联军占领了彭城。

刘邦长期呆在蜀中,没见过什么大世面。进入彭城后,一下子被繁华无比莺歌燕舞的景象迷失了双眼,志得意满的刘邦躲在彭城的温柔乡里开始享受起来。

等到项羽率领三万楚军杀了回来的时候,都找不到刘邦人在哪里。

只有夏侯婴陪护在刘邦身边,看着纸醉金迷的刘邦,夏侯婴仍然没有说什么,只是尽到自己护卫的职责,哪怕其他手下已经在外面找刘邦急得翻天了,夏侯婴仍然没有多说什么,就像一个不会说话的工具。

头脑清醒,识大局,辩得清形势,懂得最好的明哲保身之法

但是谁都没想到,就这么一个木头一样,平时只知道听刘邦命令办事的人,竟然会有不顾生死的反对刘邦的一天。

诸侯联军因为找不到联军盟主刘邦,眼看项羽带领三万楚军直插指挥中枢,只能各自为战,结果联军大败,死伤惨重。

等到刘邦清醒过来的时候,只能仓皇逃窜,夏侯婴急忙掩护刘邦撤退。

当时,刘邦的父母和老婆都落在了项羽的手里,只有刘邦带着儿子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躲在马车上。夏侯婴驾车急忙掩护刘邦逃离。

楚军骑兵善战,联军被一路追杀,血流成河,联军逃兵相互践踏挤压,死伤惨重,尸体都堵塞了泗水。

眼看就要追上刘邦了,刘邦看着速度起不来的马车,心里一着急,为了减轻马车的重量加快速度,直接把儿女从马车上扔了下去。

夏侯颇大惊,原本唯命是从的夏侯婴竟然不顾刘邦的催促,停下马车把孩子抱了回来,刘邦前后扔下去了三次,夏侯婴下车救了三次。

气的刘邦想杀了夏侯婴,但是眼看追兵在即,他自己又不会赶车,只能忍着夏侯婴,刘邦的一双儿女也得以在夏侯婴的哀求和锲而不舍的坚持下成功保命。

只能说这两个孩子运气好,遇到了深知刘邦心思的夏侯颇。

有大智慧,懂得揣摩人心,反应快,知道什么情况对自己最好

夏侯颇知道,以刘邦的性子,他把孩子扔了,如果自己没救回来,他们若没活下来还好,否则,刘邦不管是秋后算账,还是为了遮掩丑闻,事后都会杀了他夏侯颇。

可是夏侯颇救了孩子,如果最终导致他们身死,那自然没什么后续了,可是如果活下来,那么夏侯颇抱回孩子就是立下了大功,不管是刘邦还是吕后,都会对他非常感激。

很明显,夏侯颇虽然话不多,但是脑子并不呆板,他选对了!所以等待他和后人的就是无数的荣华富贵,显耀人生。

从古至今往往能成就大事还能活到最后的人,并不是办事能力最强的人,正是如夏侯婴这样进退有度,时刻明白立场,懂得掌握分寸的人。居功不自傲,时刻自省,保持清醒的头脑,是一个人有所成就最重要的事情,夏侯婴就做到了这一点,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记者:王霜东亚杯三场攻守都没有... 直播吧7月16日讯 记者丁旭认为,王霜是时候离开中国女足。 东亚杯第三轮,中国女足对阵日本女足,王霜...
原创 战... 《过秦论》中曾记载,秦国君主传至秦王政时,是他“奋六世之余烈”,发扬了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
原创 “... 本文的内容都是依据权威的历史资料整理编写的,在文章末尾有文献的引用出处 要是有人特别喜欢东南亚国家,...
原创 南... 中国的封建社会无论经济再怎么发达,农民仍然是最苦的群体。当然,有人会说这不是废话吗?可惜的是,这并不...
原创 浅... 文|多芬奇 编辑|多芬奇 一、班超的背景和历史背景 班超(32年-102年),字伯仁,京兆人,东汉时...
原创 北... “雄才大略,当世无双”。 杨家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门家族,其家庭成员以英勇善战、机智勇毅而著称,他...
原创 忠...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 关注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
原创 制... 沙皇俄国的扩张 欧洲经历数百年的工业化进程的同时,沙皇俄国则一直致力于对外扩张领土。整个沙俄领土扩张...
原创 奋... 在虎林这片黑土地上,曾有无数革命先辈,在完成与各类敌人的拼杀,赢得了民族独立解放后,便马不停蹄的赶来...
原创 北... 1950年11月,朝鲜平安北道大榆洞指挥部。朝鲜人民军最高领导人金日成和他的副首相、外相,人民军总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