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新中国炮兵事业的奠基者,很多人会想到朱瑞将军。他培养炮兵人才,组建炮兵部队,为四野打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创造有利条件。可大家不知道,朱瑞也是接替别人工作,在炮兵事业上发挥才能的。
此人是郭化若将军。
1925年,郭化若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炮科,在学习期间加入共产党。作为成绩优异的他来说,国民党方面想拉拢他,被他给拒绝了。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跟随其他人被转移到苏联,在苏联莫斯科炮兵学校学习,1929年回国革命。
当时,苏区武器不多,并非每位战士都能获得一支枪,炮火更不用说,也只有零星的小炮,而且数量极少,组建不了什么炮兵部队。所以,他这位炮兵专业出身的将领,在这方面没有用武之地,被任命为参谋工作。
他先后担任纵队参谋、一方面军参谋处长、代参谋长等职,担任参谋工作2年左右。1932年,被排挤到红军学校教学,从此离开作战部队,长期干教育。
1938年,他的问题得到平反,被任命为军委一局局长,整理全国战况等情报信息。1941年重返教育岗位,担任抗大分校校长,军事学院教育长。
1944年,陕甘宁晋绥五声联防司令员贺老总约他谈话,得知要组建炮兵学校。说抗战转入战略进攻了,要打大城市,夺取交通要道的正规战,需要加强炮兵力量,部队必须培养一批炮兵干部,调他到炮兵团工作。
当时八路军部队只有1个炮兵团,由于游击作战用不上,一直呆在南泥湾搞生产。他建议将炮团扩建为炮校。
郭化若是炮科出身,而且长期搞教育工作,很有心得,这一点其他人是比不上的,担任炮兵学校校长自然也是首当其冲。
在与贺老总交谈时,联防军副司令员徐帅也过来,认为炮兵干部很快就要派上用场,必须尽快建校招生。贺老总给他半年时间,他争取3个月。
为创办炮校,他与炮兵团团长邱创成长谈,让他担任政委,进行首长分工,郭化若抓总,邱创成负责思想政治工作,其他人也有不同分工。不久后,炮校牌子挂起了。
因为缺乏教学器材,只有10多门山炮,以及阎锡山仿造的41式等老掉牙的,他让训练部抓紧检修,其他单位派出优秀学员来炮校学校和工作,壮大炮校的力量。贺老总得知炮校这么顺利进行很高兴,对郭化若说:你是我军的大功臣!
为搞好炮兵训练,郭化若可以说是没白天黑夜,亲自教学。在学校取得一定成果后,他突然病倒了,连续昏迷18天,身体不能工作。此时上级调朱瑞代理校长。
朱瑞在红军时期和抗战时期担任过很高的领导职务,他早年在克拉辛炮兵学校学习,回国后一直担任领导工作,比起办学,经验并不算丰富,可他是八路军将领中,少有的科班出身,他代理校长也是实至名归。
抗战结束,郭化若的身体依然不见好转,而炮兵学校按照上级要求到东北办学,那里有各种武器,工业发达,办学条件优越。在朱瑞到率领下,担任东北军区炮校校长,培养几千名炮兵人才。东北民主联军组建炮兵部队,他担任司令员。
东北部队的炮兵发展,在朱瑞的率先得到很快发展,辽沈战役的锦州战役,几百门重炮参与攻城,只用31小时拿下锦州城。天津战役时,千余门大炮对准号称“大碉堡”大天津,用29小时解放,炮在战役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解放战争时,郭化若身体恢复,被派往华东作战,离开炮兵事业,在作战部队担任副司令员、政委等职。不得不说,郭化若是炮兵事业奠基者之一,没有他组建炮校,培养人才,炮兵不会在解放战争时得到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