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淮淮 王凡
叶正明是叶挺将军的次子。1943年后,他是生活在父亲身边时间最长、年纪最长的孩子。对于父亲,他有许多话要说。在一次新四军军史研究会上,人们谈论到新四军军史编纂的话题,叶正明深受触动,他表示愿意讲述自己心目中的父亲。
叶挺一家人得以在桂林团聚,周恩来的警卫参谋颜太龙说肯定是周恩来安排的
由于笔者知道叶正明自1943年后,曾和处于软禁状态下的父亲一起生活了两年多,当时他13岁,跟着他的还有四弟华明、五妹扬眉。所以笔者向他询问为什么是他们三个,他们三个又是怎样到父亲身边的。
叶正明告诉笔者,皖南事变后,父亲叶挺被强行扣押,相继流转上饶、桂林、重庆、恩施等地,一直处于严密的禁锢状态。1943年五六月间,驻宜昌日军以六个师团的兵力进攻鄂西,直逼国民党军第六战区门户。国民党军第六战区司令陈诚指挥14个军,与之苦战月余,致使日军在付出万余伤亡代价后撤离战场。
国民党方面称此为“鄂西大捷”,大加宣传。蒋介石提议组织慰问团赴前线慰问,并邀请各报刊记者随团前往采访、报道。中共主办的《新华日报》也接到邀请。
周恩来闻讯后,决定派《新华日报》记者陆诒去鄂西战区采访。行前,周恩来向与叶挺有一面之交的陆诒说:你此行有一项特殊任务。叶挺现在恩施,由第六战区司令陈诚负责看管,你带上我的亲笔信单独见陈诚,向他提出单独访问叶挺,我料他不致拒绝。
陈诚看了周恩来的信后,果然安排陆诒与叶挺见了面。陆诒向叶挺介绍了中共如何击退国民党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一起总结皖南事变的教训。陆诒告诉叶挺:党中央、毛泽东非常关心叶挺的处境,非常赞赏叶挺的气节。两党谈判此刻仍在进行;在每次谈判中,都提到恢复叶挺的自由问题,希望叶挺耐心等待,善自保重。叶挺让陆诒转告中共中央,他深信“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必能获致胜利”。他对此从“没有动摇过”。
此后,叶挺的子女们,随叶挺的连襟麦畅生一家由澳门迁移到广西桂林。不久,叶挺和夫人李秀文离开恩施也来到桂林。对于这段历史,过去并没有人考虑过这是巧合,还是其中另有原因?
叶正明告诉笔者,这一切都是由周恩来安排的。他们曾找过那一时期担任周恩来警卫参谋的颜太龙,问他们一家是怎么在桂林团聚的。颜太龙回答说肯定是周恩来安排的。他还告诉叶正明,此前他们的母亲李秀文到重庆探监,到恩施与他们的父亲见面,也都是周恩来一手安排的。
陈诚将叶挺希望赴桂林与家人团聚的请求报告给蒋介石,但蒋介石考虑到参与“福建事变”、几度高举反蒋旗帜的李济深正在桂林,担心与粤军有渊源的叶挺和李济深搞在一起于己不利,遂不同意叶挺到桂林,而允其移住柳州,由第四战区司令张发奎继续“照顾”。
深谙世故的张发奎并不愿意叶挺到他的地盘上来。他认为这是陈诚将“烫手的山芋”甩给了自己。当叶挺提出从柳州赴桂林时,张发奎不曾留难就放他走了。就这样,叶挺来到了桂林,与分别多年的亲属相聚。
叶正明在《我的爸爸叶挺将军》一文中,记述了当时见面的情景:“已经有四年多没有见到父亲了,见面时,一切都变了,胖胖的脸已经显得削瘦了,乌黑的头发,已浮上了一丝丝的斑白了。这些究竟是谁给予我可爱的父亲的呢?我们懂得了憎恨了。”
特务们影子般严密地注意着我们
刚到桂林时,叶挺一大家16口人,都住在由李济深安排的一家小旅馆里。当时外界都传说叶挺获得了自由——这是因为蒋介石给了叶挺个“第四战区高参”的空衔,实际上是蒋介石以此作为继续软禁叶挺的挡箭牌。
“我们始终享受着‘照顾’,”叶正明说,“旅馆隔壁就住着特务,前面马路上的一个小铺子里也有特务。父亲出门上街,特务肯定会跟着。就是连我这个十三四岁的小孩子,上学时也被特务跟着,一直‘护送’到学校门口才作罢。”
高参的薪金不算少,但因战时物价飞涨、全家住在旅馆、16口的大家庭吃穿用,经济顿显拮据。为减少开支,在朋友的帮助下,叶挺在七星岩一带找到了一间不算便宜的房子住下,每月交租米二石二斗。
“当天气渐渐地冷了的时候,妈妈的肚子也一天天地沉重起来,到了8月中旬,生了一个小弟弟,这是第九个了。物价的高涨与小弟弟出世,使父亲生活的负担更加重了,生活的鞭子,把我们赶到快无路可走了。但更让人心烦的是特务的骚扰,有些人总像多疑的狐狸,总疑心你有什么‘异动’,特务们影子般严密地注意着我们。”
叶正明给笔者讲了几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有些特务开始不认识叶挺,而把他的连襟麦畅生当作了叶挺。为了挣点钱贴补家用,麦畅生有时上街摆摊变卖一些家中的器物,结果总有特务来找麻烦。
还有一次,捉壮丁的人闯进叶挺家,他们见到衣着朴素的叶挺,竟蛮横地说你应该出去当兵了。叶挺听罢一笑,说:“我想你大概应该知道我是哪一个吧?”捉壮丁的大概想起了什么,连忙堆起笑脸说:“不,不,我不知道,请原谅。”边说边忙不迭地走了。
后来,叶挺又搬了一次家,搬到更为偏僻的观音山山麓的一个防空区里。新家的后面有一座石头山,前面有一大块空地。“开荒吧!我们几个孩子除了上学以外,就整天拿着锄头,消磨在屋前的荒地上。父亲干得尤其起劲……过了几天,父亲从市场上买了十多只羊回来。从此,我们放了学回家后又多了一项工作——赶羊。”
特务们像尾巴一样马上就跟来了,在距叶挺家不远的一个小铺子里,住了四个特务,隔壁也住了一个。隔壁的特务常常拿着一根拐杖,跟着孩子们上山赶羊。他常常吓唬孩子们说山上有蛇,叫他们不要随便上山去,如果上山去的时候,要叫他陪同一路去,因为他是很会捉蛇的。小铺子里的四个特务,则专门在叶家人上街时盯梢。
在桂林,虽然叶挺依旧处于被软禁的状态,但他还是能和李济深、何香凝、柳亚子、千家驹等人交往;周恩来也可通过地下关系,与他联络;一些新四军的老部下,也悄悄地登门造访。叶挺紧蹙的眉宇稍稍舒展。然而这样的日子过了也就半年左右,蒋介石获悉叶挺在桂林与社会各界广泛接触的消息后,极度不安起来。
叶正明对笔者说:“1943年12月25日,我和家里的其他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发现父亲房间的门是锁着的。外婆一脸忧愁地告诉我们:‘你爸爸被绑了,你妈妈现在正设法打听消息。’我预感父亲的情况不妙,眼睛渐渐地模糊了……”
第二天,有一个穿军服的人拿了一封信走进叶家,对李秀文说:“叶高参叫我来请二少爷、四少爷、五小姐一道去。这里有他的亲笔信。”所谓二少爷、四少爷、五小姐,就是叶正明、叶华明、叶扬眉。李秀文见信确系叶挺亲笔所写,就问来人:“要把他们送到哪里去?”来人说:“我不知道,这是上边的命令。不过你们的行李要尽量少带些,坐飞机去呢。下午6点钟我们再来接他们。”
责编:张欣羽
编审:郑国伟
制作:王喻
本文为《党史博览》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