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晚清的那段历史,有一个人物总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溥仪,他在不同人的眼里也有着相当不同的历史形象:他是末代皇帝,他是"伪满洲国"皇帝,他是汉奸,他是历史的见证者等等。
我们今天聊的溥仪形象,是从一个古物鉴赏家的角度。我们都知道,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虽然在位不久就发生了辛亥革命,他的皇帝位子不保,但是在他的前半生里,他是真正享受过皇帝待遇的人的,也就是说,当年皇宫里的宝贝就是人家家里的物件儿。
不是还有个故事呢:民国时国学大师王国维有一次请溥仪到家,拿出自己新近收来的宝贝给溥仪看,溥仪一看,说不对,这个和之前我家的不一样。这王国维必须服气啊,毕竟在你眼里是宝贝,在人家眼里这就是家里的一个寻常的小玩意儿。
本来民国政府和清廷谈好了,清朝皇家还享有之前尊号不变,仍享有紫禁城后宫的使用权。溥仪就在后宫安稳地过了几年,但是到1924年,军阀冯玉祥无视之前民国政府和清廷签订的条约,闯入紫禁城,驱逐了溥仪及其家属。
当时冯玉祥只给了溥仪一行人几个小时的收拾时间。在这几个小时内溥仪当然是把宫里的宝贝能拿的尽量都拿走,加上时间紧迫,溥仪当时带走的基本都是宫里最珍贵的宝物了,有一件宝物,溥仪不仅仅把它带了出来,更是把它缝到了自己的棉衣里带了出去,此后的26年,他将这件宝物藏在棉衣里面。。
究竟是什么宝贝可以让溥仪这个当时最高级的古物鉴赏家这么珍视呢?
答案就是乾隆田黄三链章。
一件古物的珍贵程度绝不是一个人随口说说就可以的,一定是有其内在原因的。就拿这枚乾隆田黄三链章来说,材质是最优良的田黄石,雕刻手法是十分考验工匠技术的链雕,数量上来说有三枚印章。这些都是造成这个乾隆田黄三链章成为无价之宝的原因。下面一一说明。
有句老话"一两田黄万两金",这句话绝对不是一句夸张的玩笑话,拿2018年田黄石的最高拍卖纪录来说,当时是达到了一克田黄26万元人民币,要知道当时的黄金价格是在每克350元,从数据中就可以清楚看到田黄石的珍贵。
那么田黄石为什么这么珍贵呢?首先看产地,田黄石的产地只有福建省福州市寿山村的一条小溪旁边的田地里,再加上田黄石属于非可再生资源,也就是说田黄石的产生是一个相当慢的过程,在人类历史上可以说田黄石的产量是一个固定值,挖完就没了。
因此物以稀为贵,这就造成了田黄石的高昂价格。再加上中国古代文人喜欢篆刻印石,田黄是印石最好的原料,市场需求也多,更是加剧了田黄价格的上涨。
再说说链雕,见过这件宝贝的朋友们都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三枚印章由三条链子相连,链子上是没有裂痕的,也就是说,这个三链章是由一块大的田黄石雕刻而成,中间不能有一丝的差错,一旦一条链子断掉,或者链子上出现裂纹,这块料子就算废了。这种高技术高难度也是成就了这件器物的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
再说说印章,印章是乾隆皇帝下令雕刻的,一共有三枚,印石上的印文分别是:阳文"乾隆宸翰"、阳文"乐天"、阴文"唯精唯一"。印文都是乾隆皇帝取自古书,表明自己的人生志趣和治国方略。一般来说一枚印章上文字越多价值也就越高,这件三链印有三枚印章十个字组成,当然是价值很高的物件了。
值得一提的是,抗日战争结束后,溥仪被苏联押送回国,在监狱了关押了几年,之间正好朝鲜战争爆发,溥仪再三思考下,最终忍痛割爱,把这个三链印捐赠给了国家,以支持国家的抗美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