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郭琎:明朝前中期吏部尚书,厚重勤敏然寡学术!
创始人
2025-07-14 10:32:40
0

#头条创作挑战赛#

郭琎是明朝前中期的一个文官,出生在新安,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人,起初他的名字叫做郭进,在永乐初年的时候,他以国子监生的身份,被委任为户部主事,在职期间,勤于职务,廉洁奉公,受到了其他当朝大臣的倚重,也受到了朱棣的关注,不久后便因为其突出表现提拔为福建右参议,这一年郭琎方才二十四岁。

在之后的日子里,郭琎历任升工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等等官职。到了仁宗皇帝朱高炽继位之后又兼任詹事府少詹事,正式将名字由“郭进”改为“郭琎”!

到了宣德初年的时候,郭琎负责去掌管行在詹事府。当时吏部尚书蹇义已经年老体衰,无力去处理吏部的大小事务,朱瞻基准备让郭琎去顶替蹇义的位置,但被时任大学士杨士奇给劝阻了,他认为吏部尚书的工作十分重要,非才学俱优者,不足以当之。而郭琎这个人虽然厚重勤敏,但寡学术,以他的能力水平是无法胜任吏部尚书的工作的。由此朱瞻基才打消了将郭琎提拔为吏部尚书的想法。

宣德五年时,郭琎已经在吏部左侍郎的官职上当了九年之久,按照明朝的制度规定,应该郭琎提拔一番了,由此,朱瞻基便正式将郭琎提拔为吏部尚书。

郭琎在担任吏部尚书期间,勤勤勉勉,十分注重去留意人才,他识别进士李贤是辅相之才,便将其提拔为吏部验封司主事,后来李贤果然成了自“三杨”之后,明王朝难得的名相。

当时,郭琎虽然名义上是六卿之首,但其在朝堂之中的威望很轻,再加上很多大事都归内阁管理,地方的布政使、知府等高官如果出现了职位空缺的情况,是由三品京官去举荐补缺;而御史、知县等中等地方官员如果出现了职位空缺的情况,是由五品京官去举荐补缺,这些地方要职的选擢,都归不到吏部去管。吏部的很多职能就这样被分化出来,导致其在六部之中的权重降低,身为吏部尚书的郭琎就算做得再好,也树立不了威望。

正统初年,有一个叫做陈恭的左通政就针对这一情况上书给朝廷,表示自古以来地方官员的选拔都是交由吏部去统一管理,如今却是由诸多京城高官去各自举荐,这样的做法是不妥的,恐怕会开私谒之门,长奔竞之风,请求将地方官员的选拔权力统一划分给吏部。

当时英宗皇帝朱祁镇年龄还小,在这样大事上无法做决定,便把皮球踢给吏部,让他们内部去商量应不应该这么做?身为吏部尚书的郭琎心里清楚,如果他表态同意将地方官员的选拔权力统一交给吏部去管的,无疑会得罪一大票的京城高官,所以他就只能委婉地表示不敢当,由此这件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正统六年时,郭琎因为儿子郭亮受赂为人求官,而遭到了御史孙毓等人的弹劾,朱祁镇最终免除了郭琎的官职,让其告老还乡,让王直顶替为新一任的吏部尚书。郭琎的整个官途就这样草草终结了,其本人一共活到了七十七岁方才去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关于贵州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 艺术类本科批B段征集志愿投档录取后,部分考生因身体条件不符合院校招生章程要求等原因而被退档,尚有剩余...
长江商学院梅建平:艺术品回报率... 记者 高若瀛 艺术品回报率正处在70年一遇的低迷状态。 7月16日,长江商学院联合意大利博科尼管理学...
原创 明... 众所周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古代,经济问题尤其成为决定国朝命运的关键。 若是...
原创 浅... 文|念初 编辑|念初 引言: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建立时间虽有争议,但据传说大约在公元...
原创 元... 关注小哥,了解更多钱币知识,做一个善于学习的钱币玩家 张士诚,出生于泰州兴化白驹场(今盐城大丰),随...
原创 “... 宋神宗 说到宋朝的政治,普遍承认的看法似乎是重文轻武、三冗二积。然而,何以导致了这样的局面呢?本文致...
原创 昔... 上个世纪丢掉了锡金,可以说这是我们对印度的斗争中最大的遗憾 别看现在印度还在我们的边境,耀武扬威,...
原创 爱...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经典名言流传了千年,可是近代中国面临危机之时,却有人选择了抛弃自己的祖国,当八...
原创 清... 清代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距离我们时间最近,也是我们研究资料最齐全,人们最熟悉的封建王朝,清代经...
原创 朱... 日常生活中,谁都不免有说错话,做错事,得罪人的时候。好在现代是文明社会,所以,即使错了,也没那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