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特等功臣李德银:退伍后靠捡破烂为生,幸亏有军功章才解决问题
创始人
2025-07-14 08:32:14
0

本文来源公众号:

眼近史

1963年,一场大水灾袭击了河北石家庄赞皇县,李德银拼死跳进了泥水洪流中,让在场参与抢救的政府人员大吃一惊,当即大声叫其回案,李德银却是不理,不停地在自己老屋檐的位置焦急地摸索着什么。

无奈,工作人员只能赶紧系了一条长麻绳,让其抓住,将他拖了回来。

“你不要命了!”人社部的领导声色俱厉地责怪道。

李德银却是满不在乎,乐呵呵地捧着一个小塑料袋,不停地往自己衣襟上擦。

村民带着心中的好奇,纷纷围上去看了一眼后,全都惊奇不已。只见在该男子面前摆放着的,竟然是数枚锃光瓦亮的

军功章

!其中有一枚显目地写着

“人民功臣”

四个字,还有好几枚都写着

“八一”

的字样。

但不管大家怎样问,该李德银一直没有开口,只是继续默默擦拭着珍贵的军功章。灾害过后,还有人追着他询问军功章的来历,但他始终避而不答,久而久之,大家失去了好奇心,没人再关注这件事了。

那么李德银究竟是谁呢?为什么冒死也要跳入洪水去拿这几枚勋章,这值得吗?现在让我来为大家答疑解惑。

1926年

,在河北省赞皇县谷山村的一户普通人家里,一名男婴出生了,孩子的父母给他取名

李德银

。那个年代前有军阀后有山匪,战火纷飞社会动荡不安,老百姓难得有安稳日子。李德银在很小的时候就要帮着家里减轻负担,他每天早早便要上山拾柴、打猪草、挖野菜。等到年纪大些,他就去地主家放牛、帮佣,晚上就睡在牛棚里。虽然日子很艰难,但好在全家人齐齐整整,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差不多穷,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可即便是这样的日子,也没过长久。

抗战爆发后,日军迅速占领河北地区,李德银的家乡赞皇县也未能幸免。

可恶的日军在中原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蚕食中国老百姓的故土。

日军的种种恶行激起中国民众拿起刀枪站起来反抗。而李德银的父亲就是负责组织赞皇县附近抗日活动的八路军,而他们家也成了抗战人士的地下秘密联络点。李德银则负责在外围警戒。

在耳濡目染之下,年幼的李德银早早便树立了抗日救国的伟大志向。

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残暴,亲耳听闻了受害者的悲惨事迹,对侵略者的愤怒转化成了他抗敌的坚定意志。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第二年,李德银便毅然投身行伍,成为了八路军的一员。

但他年纪尚小,身体还没有发育完全,无法上阵杀敌,正面与敌军对抗。经过考虑,组织安排他担任通信员一职,负责当地一分区的情报传递工作。

大家别以为传递消息是一个简单的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信息的交流对战场的胜负可是至关重要的;敌人也深知其作用,在几地之间设立了层层关卡,严格排查路过的行人,甚至连小孩也要搜查。

一次,李德银在传递情报的时候被日军拦住了,面对敌人的盘问,他就装糊涂,躺在地上撒泼打滚;看见这样的情况,日军也不会过分搜查他,只把他当作顽皮愚笨的小孩,搜查一下口袋,衣领罢了,就放他过去。

凭着这份情报的消息,当地的抗日组织迅速集结兵力,给予了鬼子沉重一击。

李德银渐渐长大,在送情报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着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组织上看他聪明机灵,便将他派往太行一分区的总部进行学习,希望以后能为胜利做出更大的贡献。李德银就在这里不断学习,提高着自己,他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945年,随着日军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了,但是国内的百姓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为很快解放战争就爆发了!李德银也就是这个时候,提出了入党,组织很快就同意了他的入党请求,他成为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

1948年,淮海战役正式开火,李德银身先士卒,申请加入了九纵突击队,他在战斗中数次不畏牺牲,奋勇拼搏的表现,渐渐打出了名声。

当时,

黄维率领的敌军的兵力压倒性地钳制着李德银为首的突击队员,

军队根本找不到漏洞来埋下地雷。

于是他们选择把地雷绑在身上,毫不畏惧地冲向坦克,以身体替战友们开出逃生之路。

这次惨烈众所周知,突击队出发时有60余人,剩下只有12人。

常言说道,擒贼先擒王。战场上始终没有见到黄维的身影,李德银及其部队就一边打扫战场,一边搜寻黄维的下落。突然,战士发现在附近的掩体处藏着两名国军人员,被发现后,他们知道已经

无处可逃,为了保命,就主动投降

。两人称自己是黄维的部下,还交代了黄维的行动踪迹。

李德银得知黄维隐藏地点之后,立即下令活捉黄维。

突然出现了一个穿着呢子大衣,手拿公文包的男子。

这个男子瞬间吸引了李德银的注意,哪有人会在战地上穿着这么整齐的衣服。两名警卫员也在仔细观察这个男子,突然,其中一名警卫员小声对李德银说:“那个男的就是黄维!”

李德银立刻带着两名警卫员冲到男人身旁,拿出手枪抵住了男子的头,成功将男子抓获。

在对男子带回盘问之后,确认了这个男子就是黄维。李德银立刻将这个消息汇报给了团长段成秀和旅长崔建功。

他们跑过来专门抓走黄维,并且还在

检查黄维的公文袋时,把里面一枚签字章送给了李德银作纪念品;李德银因此而得到了特等功勋章。

而马世汉和张克仁也跟着他拿了个一等功。

秦基伟司令员亲自向他们表示祝贺,并把他们扶上马,刘伯承、陈毅等还向李德银敬酒、颁发奖章。

部队还给李德银家乡寄去一张报功单,当地政府也给他家里送上“人民功勋之家”牌匾,还搭戏台请人唱了三天大戏,庆祝家乡出了个大英雄。

但李德银并没有因为这样的功劳而骄傲满足,他带领所部战士苦练杀敌本领,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准备。

第二年年初,李德银所在的部队组建突击队,准备在发起渡江战役时作为前锋部队,李德银被选中作为突击队队长之一,奉命在江北的望江县上游一处山口练兵,准备横渡长江。

战役打响后,李德银和战友们划着木船,在夜色的掩护下向长江南岸划去。然而当船只划到江心时,敌人的探照灯发现了他们,立刻通知国民党守军组织防御。一时间,江面上炮弹、子弹呼啸而过,大批木船被炸翻炸沉。

不能再这么继续了!

李德银下令先遣队改变路线,让木船随着江流向下游漂流,躲过敌人的炮火攻击。待木船漂到望江县境内时,李德银抓住敌人的防备空虚,一举渡江。

在船距离对岸一百多米时,为了避免队员的暴露,他们放弃了船只,全部下水,准备游泳上岸。经过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后,但我军战士顺利登岸。

在他们成功登岸后,李德银发现对岸竟然没有后援部队,于是就急中生智发射了自己随身携带的信号弹。对岸驻守的我军将领发现信号后,迅速采取了行动。没过一会,两支队伍就成功地将对岸渡口占领,这为我军的西线部队渡江起到了关键的推进作用。

渡江战役胜利后,李德银心里可谓喜忧参半,他知道,虽然自己这次立了功,但私自改变作战计划的行为却违反了军令,是要接受组织惩罚的。

不管如何,他已经做好了接受惩罚的心理准备。

令李德银意外的是,军长秦基伟非但没有惩罚他,还竖起大拇指夸他,“李德银同志,你干得好!”他这才松了一口气,今后又可以继续上战场了。

渡江战役,李德银又获得一枚特等功勋章。

在1951年的时候,李德银当时尚在部队,但是却收到了家人病重的消息。

自古忠孝难两全

,李德银年少就离家到战场上厮杀,这么些年来,他几乎从来没有在父母的膝下承欢尽孝,他也一直以此为憾,这次听说家人病重的消息,他几乎立刻就提交了请假手续回乡探亲,在探亲途中,他也想明白了一些事情,随后李德银就提交了退伍手续,自此英雄正式解甲归田,他也就从此留在了老家赞皇县孤山村成了大家口中的“老李”。

不仅于此,李德银把自己曾经获得的军功章和奖状、证书,全部装进了一个小盒子里面,深深地藏在了柜子的最下面。甚至于连他的妻子、女儿都不知道这件事情。昔日战袍染血的战斗英雄,刀枪入库,开始过上了锄草、翻地、洒药、施肥的务农生活,几十年如一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李德银有两个女儿,嫁得很远,

晚年的生活很是艰苦,之前还能干干农活,自己还能维持生活,不过后来,因为打仗的原因,身体下滑得很厉害,逐渐不能下地干活了,

只能靠着捡垃圾度日,就算饿了好久,他也没找政府部门帮助,可以说,他拿着这些荣誉去找政府的话,不说能衣食无忧,至少不会他人嘲笑是捡垃圾的吧!他也没靠女儿生活,他理解两个女儿的生活很是拮据,其中一个女儿还得了脑血栓,离两个女儿又远,他还是觉得自己在家好。

直到2008年,

李德银的身体状况愈发严重,家里清贫无法支撑,在儿女们的劝说,和坚持之下。

他才带着这一袋子功勋章,

在女婿的搀扶下,来到了赞皇县的人事局。鼓起勇气告诉工作人员,自己名叫李德银,是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兵,如今自己体弱多病生活拮据,需要组织上的帮忙。

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一个旧包裹递给工作人员,说道:包裹里的这些勋章可以证明我的身份。

工作人员打开包裹震惊了,里边的奖章不胜枚举:

分别是

人民功臣奖章、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渡江胜利纪念章、1950年解放华中南纪念章、华北解放纪念和一枚黄维的手戳。

立马叫来了局里的领导,领导看见了这些奖章,调查了李德银老人的事迹档案之后,上报给了当地政府,政府立马为李德银老人办理政府补贴,照顾老人的晚年生活。这件事情也立马引起了当地社会各界的轰动,李德银老人的故事,也在媒体的报道之中传遍了全国各地,让大家都知道了原来抗战之中有很多像这样默默无闻、低调不言的老兵。

李老后续的生活得到了保障,整体算下来还算比较幸福

,只是来不及享福,他又突然生病了。

尽管说当时的医生尽了全力抢救,可惜因为条件有限,

2012年4月10日,李德银因心脏病去世,享年86岁。

按照老人的遗愿,家人为他举办了简单的葬礼。临终前老人告诉孩子:

“如果国家需要,我宝贝了一辈子的军功章,全部可以无偿捐献!”

据李德银的女婿回忆,老爷子生前没事的时候,总是喜欢到自家的老宅子去,走一走,看一看,偶尔还住上两晚。

起开始他还不知道为什么,后来问了自己的妻子才晓得,

原来为那是抗日时期县委办公地点之一,是他最早接触革命的地方,里面有他很多回忆....

“英雄”之所以被称为“英雄”,就是因为他们在人民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毫无畏惧地第一个站了出来。

而李德银作为一个英雄,不仅没有在战后地向组织伸手寻求帮助,反而是隐姓埋名、默默无闻地自力更生;

即便是到了迫不得已需要组织帮助的时候,他仍然对这种行为感到愧疚。

这,可能就是我们老一辈革命者的精神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湖北省古玩藏品研究会主席曹霞赴... 2025年7月11日,湖北省古玩藏品研究会主席曹霞受邀亲临国内大健康领军企业河北安国金木集团,进行深...
原创 古... 不论是在历史小说中,还是在史书传记中,我们在作者的笔下看到的人物都拥有十八般武艺,没有点特殊才艺的人...
原创 我... 你知道吗?我国在南海海域的海底发现了一个价值不菲的宝藏,而当英国人知道这件事情之后,脸差点都绿了,那...
原创 秦... 序言 秦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即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
原创 孩... 文/淮淮 王凡 叶正明是叶挺将军的次子。1943年后,他是生活在父亲身边时间最长、年纪最长的孩子。...
原创 八... 作者:东旭 “师长,王天存逃跑了,要不要追击?” “随他去吧!”杨成武叹了一口气。 事情发生在193...
原创 专... 严正声明:本文素材来自《中国史》一书,反对转载,拒绝伪史,保证没有任何政治联想! 现在,我们国家选拔...
西宁城西区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之“... 中新网青海新闻8月18日电(李隽)为进一步推动青海虎台遗址历史文化的普及与传承,提高广大居民群众文化...
原创 头... 2019年12月16日头号英雄最后一题,问以下哪个人物的母亲不是“中国四大贤母”选项有:欧阳修、岳飞...
原创 “... 《烟花三月下扬州》,不是接下来的扬州,而在另一个城市!最先,扬州现阶段大部分以东南部地区出名,关键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