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司州河内郡温县孝敬里舞阳村(今河南省温县招贤镇)人,出身士族,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魏明帝曹睿于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逝世,遗诏由年仅八岁的皇太子曹芳继位,并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政。曹爽重用何晏、邓飏、李胜、毕轨、丁谧等人,排斥司马懿,且不久即晋升司马懿为太傅而夺去了他的实权。之后又任命弟弟曹羲和曹训为中领军及武卫将军,曹爽集团于是完全掌握宫中禁军。从此曹爽和何晏等心腹控制了朝廷的运作,权倾朝野,而同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则被架空。
司马懿无法参与政令决策,为了麻痹曹爽,司马懿选择了装病,他暗中的等待时机,凝聚反击力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懿之孙、司马昭之子晋武帝司马炎受魏帝禅让登基为帝,自此司马家族走向了权力巅峰。
司马懿是司马家族的奠基者,可以说司马家族能够取得天下,司马懿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很多人都认为司马懿是三国时代的最后胜利者,但是司马家族最终的结果是全族覆灭,比起曹家来要凄惨的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呢?这还要从司马懿的政治改革和家庭背景说起。
司马家族是名门望族,司马懿往上三代都是大官,这也让司马懿深受士族文化影响,尤其是在教育子女上,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反观曹家,曹操的身份是很低微的,和司马家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些人分析,曹操之所以对司马懿戒备,也是因为这种身份的差异,而司马懿本人内心也是看不起曹操的,当然这都是猜测。
不过为了实现自己的计划,司马懿为人一直都很低调,这也是他的高明之处。可惜在司马家族真正篡位成功的时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司马懿估计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用来提防外人的本事,却被自己的子嗣用来提防自己的家人,这真是“千防万防,家贼难防”呀,整个晋朝的历史可以说是司马家勾心斗角的家族史。
除了司马家内斗不止的原因之外,导致司马家灭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与司马懿的一项政治改革有关,这就是“九品中正制”。这是司马懿在曹丕时期推行了政治改革,这项选官制度充分保证了士族的权益,使士族门阀政治的催化剂。
司马懿凭借此举获得了广大士族的支持,而他的高平陵之变也是由于士族的支持才获得成功的,这些大的门阀贵族把持着朝政大权,司马家族可以说是他们推出去的代表人,在有用的时候他们被推为皇族,一旦失去了价值将会被果断抛弃。所以也可以说司马懿成功篡位的背后隐藏着另一个重大阴谋,司马家族是士族门阀政治势力推出来的第一个代表,是试脚石,能够成功更好,失败了有司马家顶着,他们也没有什么损失,他们可谓是打了一手好算盘。
东晋末年,刘裕亲自带兵结束了司马家族的统治,并把他们整个家族都送进了坟墓,司马家族也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个惨遭灭族的皇族,可谓是凄惨无比。司马家族可以说是士族门阀政治的第一个牺牲品,三国时期最大的胜利者是天下士族,而非一个司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