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2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落后的的科技水平和国力的衰退造成了社会频繁动荡,战乱频发百姓生活十分贫困,但让人庆幸的是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和平和复兴作出的努力。他们也为此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其中就包括一对夫妻,陈赓大将和他的妻子王根英。
一次直白的求婚
求婚是青年男女在互相的爱慕中向对方请求组成婚姻和家庭的仪式,一般来说恋爱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有一方策划一场浪漫的求婚仪式,另一方同意之后双方就可以共同进入爱情的下一步组成家庭。
在1927年曾发生了一次直白的求婚,这次求婚的两个主人公十分不同寻常。1927年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在会议上有一位上海姑娘名叫王根英正在聚精会神地听取报告,突然有一张纸条传了过来。王根英十分好奇打开一看,上面竟然写着“王根英同志,我爱你,我想向你郑重求婚,希望你嫁给我。”当时这个年轻的姑娘被吓了一跳,她又羞涩又气恼。
纸条上这个人她也认识,正是两年前在上海认识的一个年轻小伙子,但是这样的求婚在当时的年代可谓是十分大胆了,因此气恼的王根英直接把陈赓传给她的纸条粘在了墙上,继续听写自己的报告。陈赓看见王根英并没有给自己回音之后,根本没想过放弃反而又写了一张纸条传了过去,再次请求王根英做自己的妻子,王根英看见纸条之后更加生气。
此时正好会议举行到了中场休息阶段,大家都看到了王根英贴在墙上的纸条,有人问王根英你这样对待陈赓写给你的情书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呢?陈赓在一旁理直气壮地说:根英这样做就是希望更多人知道我在向她求婚呢。一时间大家起哄声四起,王根英更加气恼和羞涩。
一个上海姑娘
王根英和陈赓可以说是旧相识了,王根英出生十分贫苦八岁的时候就在英国人的纺纱厂中做童工,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受到了残酷的压迫。
直到1923年王根英进入了沪东区党支部创办的工人学校里面学习。这次经历让她学到了知识,认识到了帝国主义侵略带给中国人民的深重灾难,于是王根英开始产生反抗的思想。
虽然王根英年纪小,但是她的思想却早已经成熟,在工人大罢工期间,国民党请来了外国人和工人代表协商,英国老板见到王英之后,觉得他不过是十几岁的丫头,根本就没有放在眼里。他气势汹汹地向王根英发难,但是王根英性格倔强直接骂起英国老板
“你们没有诚意谈我就回去,但没有我的命令工厂就别想复工。”
这样的气势让英国老板十分震惊,只能不断妥协,答应了王根英和工友们的各种要求。
这样优秀的王根英自然吸引到了很多人的注意,其中就有陈赓。王根英是陈赓第一个真心喜欢的姑娘,在上海工作期间陈赓向王根英表示了自己的好感,但当时的王根英心思在工作上没有答应他的告白,于是陈赓只能带着遗憾离开上海。
但是没有想到两年之后两人又在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相遇了,所以也就不难理解陈赓直白的求婚方式了,他害怕再次错过王根英。但陈赓如此直白的求婚是王根英接受不了也是可以理解的,经历过3次拒绝后,最后还是由周恩来和邓颖超出面给陈赓和王根英说媒,王根英才羞涩地同意了和陈赓的婚事。
1928年陈赓被任命为情报科长在上海工作,1929年两个人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取名叫陈知非。在地下的工作中陈赓十分注意隐蔽,为了避开敌人的追踪,他们不仅改名换姓,还搬家五次,陈赓和王根英凭着自己的聪明和机警顺利地躲过了一场又一场的搜查。
但是事情总不是那么顺利,1933年12月因为叛徒出卖,王根英在家中被捕,王根英在狱中被关了四年。一直到1937年8月在周恩来以及很多同志的努力下王根英终于出狱,王根英出狱之后周恩来将她带到了西安。陈赓得到消息之后立刻赶来和妻子团聚。夫妻俩分别了四年终于再次见面,忍不住抱头痛哭。
一场壮烈的牺牲
虽然相遇让人感到开心,但是他们还有自己的工作要做,他们必须舍弃自己的小家。王根英在主动请求前往前线,组织派他前往太行山区129师财经干部学校担任政治指导员。1939年陈赓和王根英意外的在战场相遇了,王根英把自己亲手给陈赓做一件棉坎肩送给了他。
夫妻俩在阵地战场上依依惜别,但是当时他们还不知道,这是他们夫妻的最后一面了,1939年3月财经干部学校受到了日军的突袭,王根英陪同着伤员紧急撤离。
好不容易冲出包围的村子,王根英却发现有公款和重要文件遗留遗留在了村子里,为了拿回公款和文件她不顾身边人的劝阻毅然返回驻地,就在她拿到公款走出村子那一刻被日军发现了。
在同志们接去接应他的时候,王根英已经壮烈牺牲,身上不仅有子弹穿过的痕迹,还有敌人用刺刀剖开腹部的痕迹,当时的王根英只有32岁。
陈赓强忍着失去妻子的痛苦,指挥着当时正在如火如荼的百团大战。1946年陈赓找到了自己的儿子,将他接回了身边。而陈知非也没有辜负父亲和母亲的期待,最后成为了航天部的高级工程师。
在王根英牺牲之后,陈赓在为妻子守孝三年才再次结婚,在1961年陈庚病逝之后,他的再婚妻子傅涯整理了陈庚的日记和资料,为王根英烈士写下传记《报国合计女儿身》
王根英是一名勇敢的战士,是一个令人敬重的母亲也是陈庚最爱的妻子,她是那个黑暗年代里饱受压迫的女性逐渐觉醒的缩影,她牺牲了自己的小家换取了大家的幸福生活,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报国篇章。
下一篇:胡赞松:甘当文物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