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常琦的历史书
编辑|
常琦的历史书
前言
1955年,周总理和朱德一同乘车去到了北京火车站,在站台焦灼地等待着一位神秘人士的到来,待火车到站停稳后,周总理与朱德更是先后与神秘人士热烈握手,相谈甚欢。
这位神秘人士就是蒋介石的心腹之一卫立煌,待他到达后,毛主席更是亲自在中南海设宴为他接风,还邀请了多位我军重要将领一起作陪,可见毛主席对其的重视程度。
那么,为什么作为蒋介石的心腹卫立煌要回到大陆呢?回到大陆后他又过上了什么样的生活?
卫立煌回到大陆受到毛主席接见
1955年3月14日,卫立煌协同妻子和孩子于香港一同踏上了返回大陆的旅程,并于次日成功抵达广州。
在广州停留期间,卫立煌为了能够取得我军将士们的信任还特意联系了国内的各大重要报刊,发表了宣告与蒋介石决裂的文章《告台湾袍泽朋友书》。
在文章中,卫立煌不仅详细揭露了蒋介石的阴谋,还多次强调了想要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的愿望。
而在广州停留参观过后,卫立煌夫妻二人又再次踏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旅途中,二人还曾于杭州、上海停留过些许时日,最终在4月6日时,成功抵达了北京。
卫立煌夫妻二人到达北京火车站后,便受到了周恩来总理和朱德总司令的热烈欢迎,随后,毛主席又在中南海亲自设宴为卫立煌接风洗尘。
这也是二人自17年前延安一别后第一次见面,一经会面,毛主席就与卫立煌想谈甚欢,热切的关心了卫立煌的近况如何以及在海外时的生活状况。
除此之外,毛主席还特意为卫立煌讲解了国家当下的种种变化以及未来主要发展的方向,卫立煌听了之后内心也是热血沸腾。
恍惚间,毛主席和卫立煌还回想起了当时访问延安时二人初次见面的场景,不由得感慨了一句时间过得真快,最令二人意外的是,时隔这么多年,二人竟然又因为共同的革命信仰走到了一起。
受蒋介石重用声名大噪
卫立煌于1897年出生在安徽合肥的一个农村内,由于从小就深受战争的感染以及亲眼目睹了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卫立煌从小就养成了十分坚韧的性格,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为国家做点什么。
后来辛亥革命爆发,新思潮广为传播,卫立煌又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自发地剪掉了鞭子,不顾家人阻拦来到了和县参加军事训练。
卫立煌17岁时,又只身一人前往武汉报考了湖北陆军学兵营并成功被录取,在湖北陆军学校参与了一年多的军事训练后,卫立煌对于军事方面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从湖北陆军学校毕业后,卫立煌又被选中来到了孙中山身边就任护卫人员,负责保卫孙中山的人身安全,也正是在孙中山身边的这段时间,让卫立煌对于革命思想的认知更加的深刻了。
在孙中山身边工作时,卫立煌作战格外英勇,再加上此前多次接受过系统化的军事训练,各种出色表现让他的仕途格外顺利,年纪轻轻的就晋升成为了营长。
但没过多久,孙中山就因病于北京逝世,国父逝世后,国民党一时失去了领导人,蒋介石见状便趁机上位,并亲自前往卫立煌住所,百般诱惑,将卫立煌拉拢到了自己的战线。
1925年9月份,蒋介石将时任粤军总司令的许崇智驱逐出了广州,并将其部队进行了改编,此时身在许崇智部队任职的卫立煌也被缩编为了第9团,同时,卫立煌还被蒋介石改任为第9团少将团长。
而蒋介石对卫立煌建立起信任后,为表重视,还将其调任至南京驻守,与此同时,蒋介石还经常给卫立煌安排任务前去围剿红军,为了褒奖卫立煌,蒋介石还将其任命为了南京卫戍副司令。
1930年,蒋介石又派兵向鄂豫皖苏地区的军政中心金家寨发起进攻,并下令许诺道谁先将金家寨占领就以谁的名字命名此地,并将此地改为县治。
随后,卫立煌便领兵率先攻占了金家寨,蒋介石也应诺将金家寨改名为了立煌县并对卫立煌的英勇表现进行了表彰。
在蒋介石的重用下,卫立煌的名字一时间也传遍了国内,同时也成为了蒋介石手中的一张王牌将领。
虽然在蒋介石的带领下,卫立煌已经贸然走上了一条反革命的道路,与他最初的革命思想已经大相径庭了,但在他的心中仍旧存留着一定的爱国情怀。
后来1931年9·18事变爆发,在蒋介石所主张的不抵抗政策下,前往镇守东北的国民党军队面对日军入侵时却不为所动,从而导致我国的东三省白白的送到了日本人的手中。
就在日寇大肆入侵我国国土时,蒋介石仍然不顾外敌,只下令让卫立煌专心与红军对抗,而蒋介石这种种作为也让卫立煌的心中对其十分不满。
毕竟在卫立煌的心中,他还是非常想为国家做事的,可现在面对日寇来犯,卫立煌却没办法上阵杀敌,甚至还在跟自己的同胞作斗争,这就让他的内心十分难受。
后来,日寇对我国的侵犯越加放肆,国内的抗战呼声也越来越高,面对着蒋介石的不作为,一些爱国将领再也不愿意听信蒋介石的命令,独自展开了行动。
与共产党初步有了密切接触
1936年12月2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一同发动了西安政变,将当时正在西安进行工作的蒋介石和卫立煌一同扣押了起来。
也正是在被扣押的这段时间里,卫立煌得知了事变的全部真相,对于共产党的抗日态度和抗日主张的了解也更深了一步,同时,也对共产党产生了敬佩之情,也正是在这时,卫立煌对于共产党的态度已经开始了改变。
再后来,七七事变爆发,举国上下都进入了全面抗战的形势,卫立煌还在国民党的会议上坚决地表示自己拥护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认为国民党应该和共产党团结起来一同抵抗外敌。
1938年,卫立煌奉命任职第二战区司令,率领部队前往山西抗日,也正是在山西抗日的这段时间,让卫立煌跟共产党私下有了接触。
虽然蒋介石对于共产党还是十分不满的态度,但卫立煌并不以为然,在抗日时,他私下里还多次与共产党接触并进行战斗上的合作,经常和八路军领导人一同联络磋商协调行动。
彭德怀后来在自传中回忆到卫立煌还写道:“十八集团军归卫立煌所指挥,但他又从未指挥过我们。”
要知道,虽然当时国共两党一起合作抗日,但是国民党的一些军队还是会在暗地里搞些小动作骚扰八路军的行军战斗。
而只有卫立煌不仅不乱搞小动作,还多次顶着蒋介石的压力给八路军支援了大批的武器弹药和粮食物资。
1938年时,八路军物资短缺,蒋介石又不愿意给予支援,卫立煌见状就私下拨给了共产党100万发子弹和25万颗手榴弹,甚至还亲自去找蒋介石索要物资赠与共产党的军队。
也正是因此,共产党内部谈起卫立煌时总是夸赞,口碑极其不错。
后来,在卫立煌访问延安时,还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在二人的深入交谈中,卫立煌更是被毛主席的人格魅力深深的感染了,对于毛主席的深谋远虑也是极为佩服。
在临别之际时,卫立煌又派兵为共产党军队送来了许多枪粮弹药,毛主席还对其表示了深深的感谢。
也正是此次延安之行,让卫立煌与毛主席之间迅速建立起了革命友谊,私下里经常来往书信讨论当下时局的变化,也正是在跟毛主席的探讨中,让卫立煌又重拾了当初的革命信仰。
1939年,卫立煌又被蒋介石任命为河南省政府主席,在河南任职期间,卫立煌与共产党领导人的来往也就更加密切了起来。
因此,他也引起了国民党内部特务的注意,没多久,军统特务就以“袒护共产党,怀有异心”为由将卫立煌上告到了蒋介石那里。
而对于共产党十分不满的蒋介石在得知卫立煌私下与共产党交往后,更是直接下令将卫立煌调离了第一战区,并剥夺了他的军权,派人在暗中监视着卫立煌的一举一动。
直到1943年,缅甸前线战事告急,蒋介石身边无人可用,万般无奈之下才又将卫立煌官复原职,将其派往前线进行支援。
在缅甸作战期间,卫立煌的表现极其优异,在作战中,他还率领部下军队收复了2.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也正是这一战,成功实现了我国打通中印公路的战略目标。
解放战争爆发,新中国成立
抗日战争结束后,卫立煌便成为了抗日名将,而作为国民党高层的卫立煌也深知虽然外战结束了,但以蒋介石的狼子野心必定会发动内战。
也正如卫立煌所料,1946年,蒋介石在美国的帮助下发动了国内的解放战争,正式拉开了内战的帷幕。
解放战争爆发后,卫立煌却并不想与同胞自相残杀,于是便以学习深造的名义向蒋介石申请了出国,带领着妻子和孩子一同躲到了国外。
但是随着国民党在解放战场上的节节退败,蒋介石在一年后又紧急下令将卫立煌召回了国内,并将其派往东北任职“剿总”总司令。
虽然卫立煌被蒋介石任命前往东北参战,但当他到了东北后,面对着自己的同胞,他无论如何也下达不了战斗的命令。
在东北与共产党的战斗中,他只守不攻,将兵力全都集中到一起固守要点,无论蒋介石如何向他施加压力,他都始终固守要点,坚决不肯出战。
此次战役结束后,国民党惨败,蒋介石对于卫立煌在战斗中的表现十分不满,认为此次战败都是因为卫立煌私下通共,才丢了东北的阵地。
于是蒋介石在退居台湾的同时,又一次地将卫立煌撤职查办并软禁了起来,不仅如此,蒋介石甚至还对卫立煌起了杀心。
就在人命关天的危急时刻,共产党由新华社发布的一份战犯名单救了卫立煌一命,当蒋介石看到卫立煌的名字也在共产党所发布的战犯名单中后,便打消了先前对卫立煌的怀疑,也正是多亏了这份战犯名单,才得以让卫立煌保全了性命。
不久之后,蒋介石就因为淮海战役被迫下台,李宗仁被推选为国民党新任总统,李宗仁上任后不久就将先前蒋介石安排监视卫立煌的卫兵给撤离了,至此,卫立煌才脱离了蒋介石的软禁。
而为了防止再出什么岔子,卫立煌被解禁后不久就赶忙带着家人趁着除夕乔装逃出了南京,并从上海乘坐客轮去忘了香港生活。
虽然卫立煌此前一直为国民党效力,但他心中其实非常明白,想杀他的一直都是国民党,并不是共产党,而关于那份战犯名单,卫立煌也清楚明白共产党之所以放出那份战犯名单,也是为了能够保全他的性命。
直到1949年,国民党全面战败,大陆地区宣布解放,同年十月份,随着毛主席有力的演讲致词,新中国也就此成立了。
看着新中国的成立,卫立煌此时更加坚定了中国革命想要成功就得靠共产党的想法,同时他也在中国共产党的身上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和未来。
在新中国成立当天,卫立煌还特意通过中国共产党在香港的组织向毛主席发去了贺喜的电报。
不仅如此,他还多次致电此时仍在为国民党做事的昔日部下,想要劝其投诚,也正是在卫立煌的劝诫下,驻守广州的新30军在面对解放军的进攻时才没有做出抵抗,从而让解放军加快了对于广州的解放进程。
后来,卫立煌又再次致电毛主席,向其表达了自己想要回到祖国的心愿,毛主席在得知后则表示祖国永远欢迎他回来。
1955年,在毛主席的邀请之下,卫立煌协同家人一同回到了大陆。
回到北京后的卫立煌在与毛主席的热切交谈中,也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在新中国,他才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此后,卫立煌便积极地踏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先后被中共中央任命为全国人大代币、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后来又接替了龙云前往担任了国防委员副主席。
结尾
1958年5月1日,卫立煌前往天安门观礼台参加劳动节庆祝活动,回到家后他突感身体不适,前往就医被诊断为糖尿病病发心脏病,当即就送往了医院进行抢救。
奈何卫立煌的病情逐渐恶化,除了心肌梗塞以外他又突发肺炎,最终因为多方抢救无效于1960年1月17日逝世,终年63岁。
去世后的卫立煌,不仅受到了国家极高级别的礼遇,还被中共中央安排葬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中。
在卫立煌弥留之际时,他还曾对其子女说道:“我这一辈子,能被人称为‘爱国将领’就已经是十分值得了。”
观卫立煌一生,虽然曾经被蒋介石所诱惑,但他也没忘了自己为国为民的初衷,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更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去添砖加瓦,就连晚年时都还在为了国家而奔走操劳,他的爱国精神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