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国人都知道三国时有个蜀汉皇帝刘备,手下人才济济,文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虎大将。特别是这五虎大将,均是当世超一流高手,傲视天下,几无对手,最为人津津乐道。但是这五员大将之间,武力如何排名,谁更厉害,争了近千年,也没有一个定论。
要说武力排行,自然是要以《三国演义》的描写作为依据,遵照书中世界确定的武力规则来进行分析,但可能因为作者的喜好,对于五虎将、典韦、许褚这样的超一流武将,他们之间的差距非常小,是不允许在公平单挑时有落败的情况发生的,所以也不能完全以双方单挑平手来评判武力的高低,要透过书中字里行间的细微处,找出作者要表达出的倾向(毕竟书是他写的),这样才能得出一个相对理性的高下之分。
要评武力,得先明确一下前提,这样排起来才有章可循:
一、以贴身近战的表现作为主要评判依据,不考虑箭术加成,不然那些神射手老远一箭,对手全部歇菜,榜单只剩下他们了。
二、战平的两人之间,可能存在比较小的武力差距,但这种小差距,累积下去会发生质变,导致出现一方战败的情况。比如A战平B,B战平C,但A战胜C,那么就说明B的武力处于A和C之间,但与二人的武力差距并不大。
三、在不使用计谋的两军正面对战时,武将的武力高低直接决定各自军队的胜败,而士兵数量的影响权重极小。
四、由于超一流武将之间的差距很小,如果有人能够同时对付两名、甚至三名对手,即使战平,那么可以说明此人武力显著高于对手。
五、书中人物的评价直接代表着作者的取向,所以可以作为评判武力高低的依据。
先说关羽。关羽斩杀的货真价实的名将是最多的,颜良、文丑都是超一流武将,武力起码不低于许禇(颜良逞威时,许褚可是屁都没敢放一个),华雄斩了孙坚四大将之一的祖茂,杀得关东诸侯“众皆失色”(当时曹操手下可有几员大将在场的),起码是个一流高手,都被关羽轻松干掉。而且关羽出阵对敌时,往往都是对付一群敌将。
华容道时,一人截住包括许褚、张辽、徐晃等曹军众多名将,曹将连打的勇气都没有;镇守荆州时,曹操、孙权两家不敢明目张胆来犯,只敢耍诡计、玩阴谋;北伐襄阳时,威振华夏,曹操几乎迁都以避;孔明智激张飞时,说马超英勇,只有关羽可敌,“且云长未必能胜”,明显将关羽摆在张飞、赵云之上,性急的张飞并没有否认关羽比自己强;书中明确提到关羽“武艺绝伦”,足以说明作者的态度。而且关羽的武力明显高于黄忠(下文会细说),所以名列五虎之首,应该是比较明确的。
黄忠应该是五虎将中单打实力最弱的一个。战长沙时,关羽久战黄忠不下,实展绝学“拖刀计”,黄忠已经着了道,要不是马失前蹄将他摔下马,让关羽感觉胜之不武,不说被斩于马下,败下阵去是必然的。入蜀的雒城之战,“黄忠出马,与李严战四五十合,不分胜败”,而李严的武艺在书中根本排不上号,黄忠虽然比李严的武力高,但也高的有限,又与关羽有着明显的差距,所以列为五虎之尾。
剩下的张飞赵云马超三人武艺其实在伯仲之间,即使有差距,也是非常微小的,只能从蛛丝马迹中来寻找依据了。
葭萌关大战时,马超与张飞打的棋逢对手,非常精彩,但作者其实已经点出了倾向:二人首战一百回合后,刘备“恐张飞有失,急鸣金收军”,刘备久历沙场还是能看出点门道的;再次出战时,张飞不用头盔,只裹包巾,说明他还是比较吃力的,而马超还是如往常一般;马超大战许褚时,许褚比张飞显得更吃力一点,“卸了盔甲,浑身筋突”,曹操也“恐褚有失”,下令大军突击,结果混战中许褚还中了两箭。
赵云的特点是遇到弱于自己的武将,能够速胜,十合之内就将对手刺于马下,但遇到高手,打到十合之外,就很取胜。与周仓交战数次,只能做到伤他而不是斩他;正面对战文丑五六十合不分胜负,与许褚大战三十合不分胜负,这两场大战,双方都没有具体的细节描写,应该可以视作实力绝对对等。所以赵云的武力应该处在文丑和许禇二人的近似水平上。
虽然笔者和很多三国迷一样喜欢赵云,而且罗贯中本人也很喜欢赵云,将他塑造的非常完美,但罗贯中有自己的创作原则,在他的设定里赵云只是个性完美,对敌将的压迫感明显没有关羽、马超、张飞强,最多只能吓住二三名曹军猛将,面对曹将群殴时,应付起来还是有点吃力的,武力要稍弱于略胜许褚一筹的马超、张飞。
至于他们与张郃的对战戏份,因为张郃前后的武力表现实在差距太大,不足以引用。前期的张郃就是个打酱油的,哪里都有他,哪里都吃败仗,他存在的目的就是衬托别人的厉害,到后期他成长为主角之一,所以才能有一些闪光的片段。
所以,经过仔细的辨析之后,可以得出五虎将中武力的排名是关羽﹥马超≥张飞≥赵云﹥黄忠,但是相互之间的差距非常小,如果用100分来衡量的话,关羽99,马超97,张飞96.5,赵云96,黄忠93。
当然,“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三国武将的武力排名一直而且将永远是个无法终结的话题,你心目中的五虎将排名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