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分社成立于1947年,在香港正式回归之前,新华社香港分社主要承担两项任务,其中第一项任务是正常的新闻业务,第二项任务则是与英国政府进行非官方的外交接触,承担这两项任务的机构也分别被称为“小社”与“大社”,新华社香港分社也在香港回归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就曾担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的社长,他的名字叫梁威林。梁威林从1958年开始担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的社长,到1977年离开香港,前后担任了19年时间的新华社香港分社的社长,为香港回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梁威林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梁威林出生于1911年,广西博白人,早年时期,梁威林主要在家乡读书,他曾考入广西师范大学,是那个年代的高级知识分子。1935年,梁威林东渡日本求学,在日本期间,他加入了我党,成为一名正式党员。1937年4月,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梁威林从日本回到国内,到达上海,主要在上海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上海沦陷后,梁威林前往了广州,在那里继续宣传抗日活动,此后的抗日战争中,梁威林在我党的带领下活跃在广东,参加了东江人民抗日自卫队,见证了我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梁威林继续活跃在广东一带,领导了游击区的土地改革等运动,并且在解放军南下广东的过程中配合解放军解放了广东,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后,梁威林被任命为东江地委书记,继续领导东江地区的土地改革。当时广东的土地改革进展极为缓慢,不过,梁威林充满信心,他亲自走访基层,实地调研,想老百姓所想,圆满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促进了东江地区土地改革的落实。
1958年,梁威林被任命为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前往香港工作。那段时期,梁威林广交朋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给香港各界的知名人士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香港缺水严重,梁威林把这个问题上报给中央,申请中央资金修建了石马河工程,引来东江水供应香港,圆满解决了香港长期缺水的问题。
1977年,梁威林卸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返回广东,担任了广东省革委会副主任以及广东省副省长等职务。那段时期,中央致力于平反十年特殊时期遗留的冤假错案,在广东省,梁威林也参与了干部平反的过程,在他的努力下,很多在十年特殊时期受到冲击的干部都获得了解放,重新复出工作。
另外,那段时期,梁威林也为发展广东经济做了很多工作。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的条件并不好,甚至连像样的宾馆都没有。梁威林出面找到了霍英东,支持霍英东在广东投资建设白天鹅宾馆。白天鹅宾馆建成后,应霍英东的要求,梁威林还兼任了宾馆的董事长,自此之后,广东终于有了比较高级的宾馆,在接待外宾以及投资商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1983年,梁威林又担任了广东省政协主席,1986年,梁威林离休。晚年的梁威林主要生活在广州,过着平淡的生活,于2008年因病去世,享年9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