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时候同一件事,换一个角度看待,就会产生不同的评价。就拿不同国家记录世界历史来做个例子。你知道美国、韩国、日本,在教科书上,是如何记载中国的吗?
一、美国
美国的历史教科书,主要写得是世界历史,跟中国历史有关的叙述,最早出现在小学六年级的课本里。这些叙述虽提到了中国的先秦和两汉,但都是只言片语,往往都是一笔带过。美国学生真正了解中国历史,是在中学阶段。
在美国的中学里,普遍设有《世界历史》这一学科,这个学科的课本近千页,按照古代、近代、近现代的时间分布,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向学生描述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对中国历史的叙述,就是穿插在不同时期的世界历史发展中的。
其中,在古代文明一章中,有近20页是描写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里面不仅介绍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点,还记载了中国的四大发明、诸子百家,以及各个朝代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
对近代的中国,课本的介绍更为详细。从1840年,西方列强通过鸦片战争侵入中国开始,到1978年邓公倡导改革开放,课本里的内容都有涉及。除此之外,课本里还介绍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国父孙中山、以及蒋介石等,对中国近代史有着重大影响的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中国的描述,美国教科书中还特别强调一句话:要把历史和实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了解中国。
二、日本
相较于美国对中国近代史的客观描述,日本历史课本对中国近代史的叙述就让人有些心寒。
日本的历史课本,花了很大的篇幅来介绍中国。在提及中国古代文明之时,对于中国古代的先进文化、技术,以及礼仪,他们给予了高度认同。不少叙述直接引用了中国的史书记载。就连教科书上的西汉地图,在标明日本地理位置时,都采用了当时中国对日本的称呼——倭。
除此之外,日本在提及唐朝的佛教之时,还在书中引用了《西游记》的故事,甚至在玄奘出行路线图的下方,附上了孙悟空的画像。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发展对日本影响有多大。
如果说,日本教科书用了大量的赞美褒奖之词来叙述中国古代史,表达了他们对中国古代的崇高敬意,那么他们对中国近代史的叙述,就显得有些刻薄。
在日本教科书中,有关近代中国的叙述里,不乏“腐朽无能”、“软弱衰败”等字眼,借此偷换概念,让学生认定,日本之所以入侵中国,是为了让中国得到更好的发展。事实上,这也正是他们对近代中国的看法。
让人觉得不齿的是,在提起法西斯联盟以及法西斯战争时,日本的措辞却变得含糊不清。对于法西斯战争里,日本做的,那些令人发指的行为,更是避而不提。这也导致日本的很多年轻人,根本不清楚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三、韩国
之所以将韩国放在美、日两国后面,着实是因为韩国历史教科书里的叙述内容有些不堪入目。
和日本一样,韩国历史教科书也将中国古代史作为描述中国历史的重点内容。不同的是,韩国在讲述历史的时候,喜欢突出韩国在事件中的重要性。
如日本在提及唐朝文化之时,大量引用了中国的史书记载。可到了韩国的教科书里,唐朝文化就成了韩国和中国共同创造的东亚文化,并重点强调了,由韩国参与创造的东亚文化,对日本古代文化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
又比如,在提及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时,韩国先是承认了活字印刷术由中国发明,而后又表示,中国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得不到传承,在中国宋朝时期就已经消失,是韩国在印刷即将断绝的时候,挺身而出,将其进行了普及,并在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金属活字。
除此之外,韩国教科书还编造了部分史实。如将中国的东北地区,纳入古朝鲜的地图中;又如明朝耗尽财力,为朝鲜击退丰臣秀吉,到了教科书中,却变成了韩国李舜臣等朝鲜军民的功劳。如此种种,实在让人啼笑皆非。
结语:
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要想了解一个国家,首先要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可是这种了解,并非通过“避重就轻”的叙述来实现,更不是通过编造史实来实现。正如美国历史教科书上的那句话:要把历史和实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了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