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国焘两次变节:其中一次不为人知,直到27年后才被发现
创始人
2025-07-12 19:32:33
0

1951年,有关部门在整理北洋政府警察部门的档案时,发现了一则档案资料,

这则档案有张国焘亲笔写的自供状及其他相关材料。

张国焘在供述材料中,把自己的恩师李大钊等党员供了出来,张国焘最早一次变节的真相实锤了。

那么张国焘是如何变节,为什么直到建国后才被发现?

一、学运领袖

张国焘的曾用名很多,他原名叫张特立,寓意“特立独行”,还有很多曾用名,有一个曾用名很霸道,叫张天师。

张国焘出生在江西萍乡,当时这个地区革命热潮很高。张国焘家境很好,是官绅家庭,但当时清末时期,甲午之战失败后,清朝已经到了奄奄一息这时,清末的官员也没有优越感了,不过有些官员还依然做着生意。张国焘就属于这一类型。

张国焘父亲经营的一家钱庄,日子过得很好。在外界眼里富人家的孩子都是纨绔子弟,但张家却给张国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毕竟求学才是一个家族兴旺发达的必由之路。

1919年,清朝灭亡没几年,当时新兴大学已经成为万千子弟向往的学府,这一年张国焘19岁,他考入了新成立不久的北京大学。

当时的北京各种思潮涌入,特别是在大学里一些新思想成为老师与学生追求的新事物。这是一个变局时代,当时北大云集了很多全国的“大家”,像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新文化运动,已经在北京大学落地生根。

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对张国焘影响很大,也正是在那时,张国焘被新思想所吸引。当时很多学生求变求进心理很强,张国焘就属于其中一个,他能登台激情的演讲,声情并茂,很吸引人。据说当时有一个牧师点拨了张国焘的演讲,让他演讲中更能抓住民众的心理,也让张国焘脱颖而出。

张国焘的确很有才,他能在北大众多才俊中冒尖,没有一定能力肯定不可能。正是他的演讲能力,五四运动时,张国焘被选为北大演讲部部长。

在五四运动中,有很多历史人物都参与了,这是一场新旧社会转型时期的运动,也为我党成立酝酿了好的环境。

张国焘不仅上台能讲,而且带头作用很强,他振臂一呼,能聚集大量的学生,而且张国焘也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成为学生的领导。

在张国焘的带动和组织下,北京各大院校的学生都组成不同的演讲队,他们在北京街头巷尾,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向民众传播新思想,并发动民众打击汉奸。

清末民初的时代变革中,张国焘能勇立潮头,的确表现优秀,张国焘也因此成为学运的领袖。从当时民族危难之际,正需要张国焘的这样的人物挺身而出,那种时代的选择是必然,也无法辨清人的内心深处,年轻人激情涌动。

正是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张国焘在学生中的威望很高,也成为北洋军阀要抓捕的对象。因此,北洋军阀下手抓捕时,张国焘也被抓进去,但当时民众力量太强大,军阀们也不敢对这些学生下毒手,于是张国焘被放出来,这让张国焘更成为学生中的“神”。

经过这一波,张国焘进入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视线,他们认为张国焘是一个可造之才,可以把他培养成未来的领导者。

张国焘更加感觉自己就是中国的救世主,那种自豪感、骄傲感,让张国焘成为学生中更加无可替代的人物。

看过一本史料,就在张国焘在五四运动大出风头时,教员也到了北京,而且成为北大图书馆的助理员,实际上就是一个临时工。

当李大钊把张国焘介绍给教员时,教员与张国焘握手,并做了自我介绍,但张国焘此时正风头正劲,根本瞧不起教员,在他眼里教员就是个“乡巴佬”。但张国焘却不知道,10多年后两人再次相会。

当共产主义小组在北京成立时,张国焘自然成为领导层成员,负责组织工作,领导工人运动。张国焘组织能力再次显现出来,成为北京工人界有名的人物,比如在长辛店铁路工人大罢工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张国焘的政治资本也正是在这些组织爱国运动中不断累积,陈独秀、李大钊很欣赏这位青年才俊,也想重用他。

1921年机会来了,一大在上海召开会议时,张国焘参加了,而且进入领导层。当时教员只是书记员,负责记录。

有才华的人不一定能成大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用人之道:德才兼备。有才无德的人走不了多远。

二、鲜为人知的变节

一大后的张国焘成为领导者,1924年又被选为全国铁路总工会的执委总干事,还是总工会的党团书记。

当时张国焘在北京有办公地点,但有一个叫李德甫的人被捕后,在逼供下把张国焘给供出来。

张国焘被逮捕后,被京师警察局押走,张国焘以为这次逮捕会和上次一样,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靠自己的威望释放出来。但在严刑拷打下,张国焘挺不住了,为了保全性命,他招供了。

在那种环境下,张国焘这样年轻,而且得到的光环太多了。不排除张国焘纠结过,但人在求生的时候,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支撑,必然要变节。

当时张国焘是负责人,他掌握很多党员的情况,就连陈独秀、李大钊的住处都知道。于是他一口气供出70多人,甚至把铁总工会的性质也说出来。

北洋军阀就照名单抓人,准备要抓捕李大钊等人。李大钊得到消息后,赶紧化装逃走。如果不是张国焘泄漏,谁都不知道李大钊是共产党的领导人。这也为李大钊后来被捕留下隐患。

张国焘以为有功可以被释放,但他并没有被放出,不过可以在监狱里自由活动。据说张国焘在监狱里过得很舒服,每天有白米饭吃,他还很讲究,天天洗澡,就如度假一般。

在张国焘以为呆几天就能出去,可以继续发挥他的影响力。但他长时间被关押后,也为自己的命运担心了。此时他遇到了一个贵人,此人就是冯玉祥。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政变,把直系军阀赶下台。冯玉祥同情革命,李大钊就找冯玉祥谈判,他以教育界代表为名,希望把关押的共产党人放出来,张国焘当然是李大钊要救的人。但李大钊却不知道,张国焘已经出卖了他。

张国焘被释放后,隐瞒了自己变节之事,对外则称自己在监狱中如何英勇与敌抗争,于是一转身成为英雄。

张国焘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始终不承认自己在1924年变节之事。还说自己当时很坚定。

历史是有痕迹的。

建国后,北京有关部门在整理以前留下的档案资料时,发现了张国焘亲笔写的供词,他出卖李大钊的事才实锤。

张国焘被释放后,继续成为领导者,只是在三大时他反对国共合作,怕自己的事泄漏,才没进入领导层,但四大又成为领导层成员。

南昌起义时,张国焘作为中央派来的人,主持南昌起义,他甚至以中央名义,想阻止起义,但在李立三、周恩来的坚定阻止下,南昌起义才打响。否则这场历史意义重大的起义就可能发生不了。

六大是在苏联召开的,苏联当时想培养一些共产国际的人,张国焘被留在莫斯科学习。

1931年,带着“留苏”光环,张国焘回到国内,他讨好王明,听命于王明,被王明派往鄂豫皖苏区主持工作。

正是在鄂豫皖苏区,张国焘不断扩大红四军的队伍,成为一支红军主力。当时“张主席”之名很大,张国焘再次被“封神”。

按照中央战略部署要求,1935年,张国焘带着红四方面与中央红军会师,张国焘威风八面,教员带着领导层成员走了三公里亲自迎接他,给足了张国焘的面子。

当时红四方面军实力强大,有8万多人,而且装备也好,而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损失惨重,只有一万多人,而装备差,还不全。

张国焘骑着高头大马,他看到自己的实力足以压制中央,开始向中央要权力,想挟制中央。

在关于南下还是北上时,张国焘坚决不听,想另立中央搞分裂,最终中央红军先行北上。当年张国焘南下失败后,不得不去延安。

张国焘到了延安后,他的分裂行动受到了批判,不过对张国焘还是网开一面,让他任边区副主席。

张国焘怎么可能接受这样的安排,如果他彻底悔过自新,还有希望。但面对王明的施压,张国焘决定再次叛变,借祭拜黄帝陵之际,投奔国民党,走上叛党之路。

张国焘投降老蒋后,周公曾派人到武汉劝说张国焘,给张国焘很多的机会,但张国焘依然执迷不悟。

三、结局凄惨

如果人的一生屡次错过机会,而且有人给机会都不要,那这个人基本就废了。

张国焘就是这样的人。

张国焘以为他是高官到国民党那边一定会受到重用,加之他与蒋经国还有交情,老蒋一定会给他高官厚禄,但没想到蒋介石根本就瞧不起他,只是把张国焘作为一个宣传工具。况且张国焘也没做什么事,老蒋去台湾时也没想带他走,但张国焘深知自己的处境,不走就是死路一条。

在台湾时,更是没人瞧得起张国焘,张处处受气,而且住的房子也被收回。无奈之下,张国焘想到回大陆,他几次托人联系毛主席,但因为他自己的原因,拒绝承认错误,从此再没回大陆。

当时我党对张国焘还是宽容的,只要张国焘承认犯的错误就可以回来。但张国焘却再次错过机会。

后来他在香港得到中情局的青睐,靠给中情局写高层领导的秘事,挣了一笔钱。他写的回忆录,后来被美国买走。

张国焘为了钱,依然干背叛国家的事,他怎么敢回大陆。1968年,张国焘带着家人投奔在加拿大的儿子,1979年,客死他乡。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赵... 要说赵盾,得先从他爹赵衰说起,晋文公重耳流亡的时候,赵衰是他的忠实粉丝,真的可以说是不离不弃,死而后...
东西湖总工会:研学下真功 思政... 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也孕育了中国工人运动的辉煌篇章。从辛亥革命的烽火到五...
原创 南... 靖康之耻,微、钦北狩,宋高宗赵构兴亡继绝,保据半壁山河,其中七位中兴功臣,感会风云,奋其智勇,平乱御...
原创 明... 河西走廊,这片充满传奇和历史沧桑的土地,位于祖国的西北地区,是甘肃省西北部的一条狭长地带。因其位于黄...
原创 诸... 千百年前,杜甫的传世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铭记着诸葛武侯的丰功伟绩。诸葛亮一直被视为智慧的象...
原创 如... 明朝末年,如果用宋高宗赵构替换明思宗朱由检,能否形成南宋跟金国对峙时的局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
原创 能... 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一生从无败绩,强悍异常,令人佩服!那么问题就来了,赵云如此之厉...
原创 齐... 年#历史#(本文大约1300字,阅读需要3分钟) 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
原创 有... 导语: “蒙古”一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今天就让我来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为什么蒙古帝国三次西征以后,再也...
原创 毛... 1958年2月23日,春节刚刚过去不久,沈阳机床电器厂已经按时开工了 ,当时作为配电厂的女工苏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