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今天小编来给大家聊一聊那些黄巾余党们,众所周知,
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后势力直达数十万,起义波及青、徐、幽、冀、豫、荆、扬、兖八州范围
,但可惜起义不给力被东汉王朝给剿灭了,但是还是由很多黄巾余党们存在,也在接下来的三国纷争里出现。
一、白波军
公元188年,黄巾军
余部郭太等人在西河白波谷重新起义,名号为白波军
,其主要首领
为郭太、李乐、韩暹、胡才、杨奉等人。
公元189年,白波军势力挺进到河东,拥兵达到十数万人,引起了洛阳
“魔王”董卓董相国
的注意,令其女婿
中郎将牛辅
率军镇压,但是不能获胜。
公元190年,关东联军讨伐董卓,董卓因不能取胜就火烧洛阳,迁都长安,仍派遣李榷等人继续和白波军作战。
此后郭太战死,杨奉等人投降,但是李乐、韩暹、胡才等人仍然不投降坚持作战。
公元195年,白波军迎来了自己的巅峰,
当时西凉余部李榷郭汜混战挟持天子和百官,
杨奉联络了李乐、韩暹、胡才等人投靠汉献帝,将汉献帝迎至河东。后和董承等人护送献帝回到洛阳。
这时白波军已经从黄巾余部转变为东汉朝廷的力量,各自受到封赏,得到丰厚的政治待遇。其中
胡才为征东将军;杨奉为车骑将军,屯兵在河南梁国;韩暹为大将军,领司隶校尉,留在洛阳。
这个时候
董承、张济、段煨等董卓余部与韩暹、杨奉、胡才、李乐等白波军共同维持着东汉朝廷的生存和运转。
此后碰到曹操来迎取天子至许都,白波军拦截不及遂放弃留守河东,诸部皆被曹操、袁术等吞并,至此喧嚣一时把持朝政的白波军全军覆没。
其首领韩暹逃到并州被屯帅张宣所杀
,
杨奉进犯刘备被诱杀
,
胡才在河东被仇家所害
,
李乐病死在河东。
白波军这支实力甚至可以把控朝政的势力
皆因为首领都没啥政治头脑
,被活生生地玩废了,里面但凡有个谋士能看穿点局势,就不会让白波军被吞并了,另外再提一下
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徐晃也是白波军里面出来的
。
二、黑山军
黄巾起义军主力被镇压后,东汉朝政不稳,宦官和外戚发生内讧。
在此期间,冀州黑山等地农民纷纷起义,用各种名号组织起来。黑山军活动区域是中山、常山、赵郡、上党、河内等地太行山脉的诸山谷之中。黑山则位于太行山脉的南端,而且是冀州、并州和司隶的交界处,故史书称之为黑山军。
黑山军的主要首领有
张牛角、张燕、张白骑、白绕、杨凤、陶升
等人。
黑山军在张燕的发展下不断壮大,吸收各地的起义军发展到百万之众,可见张燕的组织能力之强,张燕还派使者到京城洛阳,上书朝廷请求归降。
汉灵帝于是任命张燕为平难中郎将
,使他管理黄河以北山区的行政及治安事务,每年可以向朝廷推荐孝廉,并派遣计吏到洛阳去汇报,此时黑山军势力直至巅峰。
张燕带领的
黑山军先后参与了关东联盟讨伐董卓,帮助公孙瓒对抗袁绍
,但是在与袁绍的多次交战中皆失败,张燕部下损失惨重,实力遭受重创。
但是张燕确实政治眼光独到,曹操在平定河北袁绍集团后,张燕率领其部众十余万人投降曹操。
曹操封张燕为安国亭侯,拜为平北将军
,
食邑五百户,命他率军到邺城驻守
。
黑山军这支黄巾余党不得不说是命真好,
还碰到一位具有政治眼光的首领
,
在被袁绍重创之后差点被覆灭但是官渡之战爆发了,黑山军逃过一劫,后面投靠曹操更是神来之笔,一下子将黑山军的局势扭转,
至此黑山军算是归顺曹操了。
三、青州黄巾
黄巾起义失败后,
青州成为各地分散的黄巾军和响应起义的其他农民武装的集结地,形成著名的青州黄巾军
。徐州黄巾军全部转入青州,与青州黄巾军会师,壮大了青州黄巾军的声势。这支起义军转战于青、兖、冀三州之间。
公元191年,
青州黄巾三十万众攻打泰山郡,但是被太守应劭所败
;西入冀州攻勃海郡,欲与黑山军会合,
但在东光遭到公孙瓒堵击
,大败。
公元192年,青州黄巾以百万之众南攻兖州,
杀死任城相郑遂
,消灭了兖州刺史刘岱的主力,
杀死刘岱
。这时青州黄巾碰到了克星曹操,
曹操联合济北相鲍信等人与青州黄巾死战,重创青州黄巾后大部被曹操收降
,曹操以黄巾精锐者
编为青州兵
,成为曹操逐鹿天下的资本。
但是还有一部分没投降的
在徐和的带领下继续战斗至公元207年战死。
青州黄巾可以说是命运捉弄,
本以为可以横扫天下结果碰到了曹操,但是青州黄巾也算是好运,其中的精锐青州兵跟随曹操征战天下也算不枉此生了。
四、汝南黄巾
汝南黄巾可以说是豫州黄巾的余部,
史料中称其为汝南葛陂黄巾、或者是汝南黄巾?
。
汝南黄巾实力不如黑山军或者青州黄巾;地理位置的重要程度不如白波军,不过正是因为豫州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
也让汝南黄巾军存活了很长时间。
汝南黄巾首领
有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人,
汝南黄巾先是
依附袁术后来又投靠孙坚
。后面
被曹操大败,将刘辟、黄邵斩杀,其余等都投降曹操了。
汝南黄巾算是里面比较少的一支势力,一直靠着依附诸侯最后还被直接打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