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先说下,董卓是很有实力的,并不是实力平平哦。董卓进京前前,是一方豪强,在陇西一带极有威望,通过非凡手段笼络了西凉当地的大小势力,并组建了当时战斗力极其强悍的西凉铁骑。在镇压黄巾起义和哦评定边境羌人的暴乱过程中,已成为东汉朝廷不得不重视的地方武装力量。朝廷虽然对董卓加以抑制,但羽翼日趋丰满的董卓自恃战功与威望,越来越变得野心勃勃,目中无人。屯兵河东以后,整个陇西便成了董卓的势力范围,陇西地区离京都洛阳并不是很远,所以董卓一直紧密关注着洛阳的形势,并在谋士李儒的谋划下随时准备着向关中和中原地区扩展势力。
何进的诏令为董卓进京提供了名正言顺的理由
东汉汉灵帝死后,朝廷分为多派,尤其以外戚大将军何进与宦官十常侍的矛盾日益激烈,何进与西园校尉曹操、袁绍等极力主张对宦官斩草除根,奈何何太后不准。何进听取袁绍等人建议,招外地势力董卓、丁原等进京来威逼何太后同意诛杀宦官。董卓接到诏令后,喜出望外的同时,立刻向京都进军,但没有立即进京,而是把军队驻扎在离洛阳不远的地方,时刻密切关注着密切注视朝廷各派动向,随时准备相应措施,见机行事。
在何进被杀后,洛阳大乱,以袁氏兄弟为首的校尉带兵进宫杀了宦官,太后带着少帝刘辨逃离皇宫,好巧不巧地遇到了董卓。于是董卓迎奉皇帝回宫,并趁机干预东汉的朝堂,董卓大概带着的兵马大概在三千左右。
董卓是如何控制京都洛阳的
董卓并不是一个没有头脑的粗莽的人,相反还是有些能力的,并对手下谋士李儒是言听计从的。洛阳毕竟是京都繁华之地,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如何才能控制住局面呢?董卓想到了好办法
一方面:刚到洛阳时,兵力不够三千,为了一开始就给洛阳造成一种强烈的军事威慑影响,他命部队晚上悄悄溜出洛阳,第二天早上再浩浩荡荡开进洛阳,战鼓震天,旌旗招展,俨然千军万马源源不断。包括朝廷官员在内的所有洛阳人们,都被董卓如此强大的实力所吓倒,不敢有丝毫越轨行为。
另一方面:董卓利用何进部曲吴匡与何进之弟何苗的矛盾,灭了何苗,收编了何氏兄弟的部队,扩大了自己的实力。与董卓一起进京的丁原,对董卓不满,董卓花重金和一匹赤兔马收买了丁原部下吕布,吕布杀了丁原,带着并州军投靠了董卓,自此董卓不仅控制大量常规部队,而且还掌握着洛阳的直属部队,完全具备了左右朝政的军事基础。
结语:从一开始董卓就打算向着关中地区发展,何进成全了董卓。在洛阳大乱之际,董卓趁机进京,并通过武力吞并和拉拢党人等一系列的手腕,成功控制了洛阳,并通过培植亲信和心腹到地方,从而达到控制东汉朝廷的中枢体系。董卓并不是实力平平,在乱世只有强悍的军事力量,才有话语权。但董卓进京后,倒行逆施,搞得朝廷乌烟瘴气,民怨沸腾,欲望膨胀的董卓终于为自己挖下了日后被杀的坟墓,像董卓这样的人可以得意一时,又怎能如意一世呢?灭亡是早晚的事。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紫气东来,喜欢我写的内容可以点赞、评论、转发,当然关注我肯定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