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在遵义会议投出关键一票,晚年时毛主席亲批:让他快出来工作
创始人
2025-07-12 10:32:34
0

上个世纪,在中国革命那段跌宕起伏的岁月里,涌现出了一批批的优秀中华儿女。

他们以昂扬的斗志和满腔的热血,为中华民族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在这些人之中,

王稼祥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代表人物了

1972年,因患病在家休养的王稼祥觉得身体逐渐好转,这位老革命家便认为自己不能再躺下去了。

因此,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出来为国家做一点贡献,便向周总理申请工作。

当毛主席得知这件事后,专门叮嘱周总理:“

王稼祥对我党有功,要抓紧时间为他安排工作。

毛主席为何对王稼祥如此看重?王稼祥又为我党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

从“左”营垒中杀出来的战将

王稼祥虽身材瘦弱,但身姿挺拔,还总是戴着一副金丝眼镜,这就是大部分人对他的第一印象。

他来自于安徽泾县的一个中产家庭,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智慧,望子成龙的王父也致力于让他多读书。

中学时期,王稼祥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迅速地接受了这些先进理论。从此,王稼祥的思想变得愈发进步。

1925年9月,王稼祥成为了共青团的一员

,开始追随中国共产党前进的方向,并开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到了10月,思想有了明显进步的王稼祥被派遣到苏联留学

在苏联深造期间,王稼祥学习能力出众,深入研究了马列主义后,他所取得的进步飞速,在留学生中名列前茅。

因此,在1928年,中国共产党便批准了王稼祥的入党申请。

王稼祥不仅有了思想上的进步,还在留学期间收获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例如

王明、博古

等人。

只不过,他们长期在国外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与中国的实际情况脱离过久

,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左”倾思想。

1930年,结束了学业的王稼祥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于我党危难之际临危受命,担任中央宣传干事等职。

当时的王明等人在国际共产主义的支持下,“左”倾错误严重,王稼祥也因为留学经历被卷入了王明的阵营。

参加了革命工作之后,王稼祥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实践经验薄弱。

因此,在1931年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他主动提出,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去艰苦的根据地锻炼自己。

不久之后,

王稼祥便同顾作霖、任弼时前往中央苏区开展根据地工作。

在这次工作当中,王稼祥与毛主席完成了初遇,并在工作中接触颇多。

在这个过程中,王稼祥逐渐发现,毛主席提出的一系列想法,往往会让事情得到完美的解决。

而一旦他遵从王明等人的指示,那么事情发展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还会产生完全相反的结果。

这一状况,让王稼祥开始反思,随后在工作中,他的思想逐渐发生了转变,在各个方面越来越认同毛主席的想法。

只不过,由于当时

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思想在党内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而更符合中国实际的毛主席的想法则遭到排挤。

1932年,在中共苏区的会议上,不少人要求将毛主席从前线调离,让其转到后方做政府工作。

就在这时,本来默不作声的王稼祥突然发声,表明不应该将毛主席调离,

前线需要毛主席的指挥。

王稼祥的发言,让与会众人大吃一惊,连毛主席本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毕竟王稼祥一直都被认为是王明阵营的人,现在却公开支持毛主席,这着实令人意外。

而这件事,也意味着王稼祥已经不再盲信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思想了,而是开始有自己的思考,并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但是,在当时“左倾”严重的背景下,王稼祥的想法并没有受到重视,而毛主席也被剥夺了对红军的领导权。

从此以后,以王明为首的“左倾”阵营逐渐掌握了在党内的领导权

而王明也靠着共产国际以及苏联方面的支持,开始不断打击不认同自己的人,并无端指责那些老资格干部。

王明的做法,导致中共损失严重,长期在上海活跃的领导机关遭到大肆破坏,不得不转移到中央苏区。

而此时的王明,虽然前往莫斯科担任共产国际的代表,但是他的错误观念依旧掌控着中共临时政府,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继续占据上风。

博古、李德继续推行那套所谓的教条主义方针

,结果导致红军在战斗中节节败退。

?

遇到毛主席,思想发生转变

1933年,在第四次反“围剿”的过程中,王稼祥所在的地方被敌机轰炸。

而他也不幸被敌军的炮弹击中而身受重伤,

他的肠子被子弹击穿,耳膜也被剧烈的爆炸声震破。

可当时苏区的医疗条件太差,面对伤势严重的王稼祥,医生只能采取保守治疗。

用电动磁铁吸出王稼祥体内的炸弹碎片,手术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而且还没有麻醉。

最后有一些炸弹碎片残留在他的体内无法取出,并在日后一直影响着他的身体状况。

术后,王稼祥被送往红军总医院继续治疗。

而这里的医生发现,之前的手术太过简陋,导致王稼祥体内的弹片已经造成了感染,一直都在流脓。

按理说,这时的王稼祥应该多休息,但是他所处的环境以及他的职责却没有允许他养病。

而王稼祥当时处在怎样的恶劣环境中呢?

1934年,在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下,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以失败告终,于是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以保存实力。

其实在长征前夕,博古便在考虑转移人员的名单了。

当他想到王稼祥时,认为他的病情太过严重,就想让他留在后方养病。

毛主席知道后,提出了自己的抗议:“

王稼祥是红军的重要领导人,还是军委副主席。担着如此重任,怎么能不随军行动呢?

最终,在毛主席的据理力争下,博古只得同意在长征时带上王稼祥。

王稼祥得知组织要进行战略转移时,他第一反应就是要跟着队伍一起前行。

当他从别人口中了解到,正是毛主席的仗义执言,他才能跟着队伍继续前进时,让他对毛主席更加感谢。

长征开始时,按照人员安排名单,毛主席、王稼祥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地方。

对于这个局面,毛主席一开始就表示了反对,经过他的努力,才如愿以偿地与王稼祥、张闻天在同一支队伍之中。

在路上,三人几乎同吃同住,毛主席也不遗余力地向他们二人阐述自己的思想。

他们三人也会时不时地就红军的未来展开讨论,

而毛主席的想法总是得到另外两人的一致赞同。

在毛主席的影响下,王稼祥逐渐成了他的坚定拥护者,同张闻天一起站在了毛主席的一边。

可以说,从长征初始,王稼祥就已经认识到了“左”倾思想的错误,更是愤而指责:“

靠李德的做法来指挥红军,到什么时候才能打胜仗。

由于王稼祥伤势严重,因此他只能躺在担架上。

可身体上的伤痛,远远比不上他对红军未来的担忧。

尤其是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让长征的红军人数骤减

,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要支持毛主席的思想与决心。

此时的王稼祥,已经与毛、张两人深入分析反“围剿”的失利,他意识到要是再按照李德、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

他认为要想扭转红军的艰苦局面,那就需要改变现如今中央的错误指挥。

?

为纠正错误方针作准备

1934年底,对于红军的下一步计划,在中央内部产生了不同的意见,并且分歧越来越大。

就在这时,

毛、张、王组成的“三人团”公开表明了对博古等人军事路线的批判

而在中共的高级领导干部中,也有不少人要求改正错误的路线。

12月11日,红军战士经过顽强作战,终于从敌军手中夺得了通道县城,这也让红军有了短暂的喘息机会。

12月12日,中共领导层就在这里召开了紧急会议,而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下一步的前进方向。

在会上,李德完全忽视了红军面临的现实环境,坚持要整个红军主力继续北上。

而实际情况是什么呢?

根据可靠的情报,敌军已经将重兵部署在红军北上的途中,就等着红军步入陷阱。

一旦坚持北上,那么整个红军主力都会遭到难以磨灭的打击。

在这样的情况下,毛主席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观点,那就是向西前进,去往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才能保存红军主力。

此时的王稼祥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但是他坚持拖着病体来参加会议。并且,王稼祥还明确指出,自己支持毛主席的意见。

到了这个时候,党内的大多数人也支持毛泽东。但是,

李德与博古否决了多数人的意见,顽固地坚持错误的方针路线。

12月18日,中共领导人就在黎平继续对红军战略方针进行了讨论。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王稼祥等人大力支持毛主席的思想,并否定了博古等人的错误主张。

这是毛、王、张三人纠正错误思想的初步胜利,也为日后在遵义纠正“左”倾错误方针奠定了基础。

然而,博古他们依旧没有放弃,想尽办法打算再次实行自己的错误方针。

王稼祥深刻地意识到,要是让红军的军事指挥大权依旧落在李德等人手中,那么他们还会继续施行自己的错误战略指挥。

对此,

当务之急就是要将军事指挥权从他们手中夺回来。

因此,王稼祥与毛主席商量此事。王稼祥率先提出:“等到了遵义,要想办法把他们那群人给“轰”下来。”

对于王稼祥的想法,毛主席极其赞同。只是,他也考虑到仅凭他们几个人是做不到的,要得到更多人的帮助。

对于毛主席的担忧,王稼祥表示包在他身上

。就这样,王稼祥开始了自己的游说计划。

他先是找到了张闻天与周恩来,当得知王稼祥的想法后,两个人也都同意。

之后,王稼祥又劝说了刘伯承等人,他们都赞同王稼祥的提议,支持将军事的指挥权从博古等人手中夺回。

?

遵义会议召开,投出关键一票

1935年1月7日,红军部队来到了遵义,并赢得了短暂的休整机会。

此时,一切的条件都已经具备。王稼祥与毛主席等人就即将召开的会议展开了讨论,还为会议上的发言拟定了一个提纲。

由于张闻天理论好,又是党内的政治局常委,由他起草这份报告再合适不过了。

1月15日,改变中共历史的遵义会议正式召开。

王稼祥的伤口没有经过仔细处理,弹片与腐骨已经发炎感染,他的伤势更加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他却坚持报病参加会议。

在会议开始之前,为了让王稼祥能够舒服一些,他们还专门为王稼祥准备了一个躺椅。

开会一开始没多久,王稼祥的伤口就开始剧烈疼痛,他捂着肚子强撑着继续开会。

而王稼祥的警卫员,劝他请假去休息一下。

王家祥拒绝了,并告诉自己的警卫员:“

今天的会议这么重要,怎么能去请假呢?

在会议开始的时候,博古率先进行了总结,但是在他的报告中,全文都只是在强调中共中央如今面临的困境,以及敌人的强大。

对于他自己的军事指挥错误,博古一直都不肯承认。

博古的话音结束后,毛主席第一个站了出来,表示他不同意这份报告。

随后,身怀任务的张闻天也表示支持毛泽东的观点,他还依据会前与毛、王两人商量的结果,

针对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错误指挥,发表了自己的反对报告

就在这天下午,毛主席针对博古等人的错误战略方针作了长篇发言来进行批判,他指出: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在应该前进的时候过于冒进,在应该防守的时候过于保守,甚至于应该撤退保守实力的时候,他们却推行逃跑主义。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怎么能够带领我们走向胜利呢?”

当毛主席一针见血地指出博古等人的根本问题时,全场陷入了寂静。

就在这时,王稼祥率先打破了这一局面,他直接了当地表明,

毛主席指出的观点是极其正确的,他个人十分支持毛的意见。

在他之后,周恩来等人也纷纷站了出来,表示支持王稼祥的想法。

最终,遵义会议将红军的军事指挥权从博古手中夺了回来,还确定了以毛主席为代表的领导团。

可以说,遵义会议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命运,而遵义会议的召开,与王稼祥的努力密不可分。

在之后的几次会议中,毛主席也指出了王稼祥在遵义会议中的重要作用。

从遵义会议之后,王稼祥就一直与毛主席一起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并肩奋斗,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

晚年寻求工作,主席亲自关怀

新中国成立之后,王稼祥在自己的岗位上一直都兢兢业业,但是由于他之前的伤口没有处理好,因此一直都影响着他的身体状况。

为此,他向中央提出,要求边工作边休养。而中央也十分记挂他的身体,同意了他的批准。

1969年,毛主席还考虑,让王稼祥重新进入中央工作

,但是由于王稼祥的身体原因以及其他情况,他的想法没有实现。

十月份的时候,王稼祥被疏散到信阳,在这里,王家祥除了读书就是外出散步。

但是他的身体状况急速下降,由于当地的治疗条件有限,在中央的批准下,王稼祥又重新回到了北京进行治疗。

1972年,王稼祥带着自己的妻子与其他朋友一起去看望老朋友朱德。

朱德看到阔别多年的朋友也十分高兴,他对王稼祥说:“主席一直都没有忘记你之前的功劳,你在革命的时候是立了大功的,相信很快就会给你分配工作。”

从朱德处离开后,王家祥考虑到如今自己的身体已经逐渐好转,而他也想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于是就向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在信中,王稼祥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批评:“

如今我长期有病,听力也变得特别差。30年代的时候,我还常去执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指挥,对此感到终身不安

。”

同时,他还表明了自己想要重新出来工作的愿望:

在解放之后,我担任了一段时期的外事工作,对于其他的部门,我是特别陌生。

我现在每天脑力还能坚持一段时间,还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我希望总理能够在百忙之中考虑一下我的情况,能不能给我分配一些外事的工作。

12月18日,周恩来收到这封信后,将这封信递交给了毛主席。

同时,他也表明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认为王稼祥同志可以去做一些外事调研的工作。如果主席同意的话,那么就请批示。

当毛主席看到这封信后,才得知王稼祥现在没有工作,

回想王稼祥与自己在革命奋斗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以及对中国革命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他立即就同意了王稼祥的申请。

为此,主席还专门叮嘱周总理:“王稼祥对中国的革命事业是有功劳的,因此应该让他尽快出来工作。”

在一次会议上,毛主席还专门提到了王稼祥的这份报告,并给予了高度赞扬:

王稼祥的这份报告只讲过,不讲功,在我们现在的老干部当中,是很难得的。王稼祥是有功的人,在遵义会议上的那关键一票,就意味着他是教条主义阵营中,第一个支持我的人。由此可以看出,王稼祥的功是大于过的。

就这样,在毛主席与周总理的关心下,王稼祥很快就出来工作了。

到了中共十大上,王家祥还在毛主席的支持下被选为了中央委员。

会议结束后,他被分配做会议文件的俄文翻译工作。

不久之后,他还负责协助周总理开展外事工作。

此时的王稼祥虽然已经年近七旬,并且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但是中央的认可让他浑身充满干劲。

因为老干部希望能够用自己所剩不多的时间,去为党和国家,奉献自己的精力。而此时,

他却完全都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身体能不能坚持住

1974年,王家祥因病逝世。在他的葬礼上,毛主席送来了花圈,而周总理更是拖着自己的病体,亲自来到现场,这无疑是对作为革命家的最大褒奖。

当我们了解了王稼祥的经历后,便会为这位老革命家所感动。

早年的时候,因为曾经犯过一些错误,但是他能够及时纠正,并在遵义会议中坚定地支持毛主席的想法。而事实也证明了,

王稼祥的正确选择符合了历史的进程。

参考文献: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长征中的王稼祥》

《纪念稼祥同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唐... 安西因其对关键战略地带西域的管理而闻名。这片土地毗邻吐蕃和大食,同时也是东西交通的要冲,因此需要抵御...
原创 抗... 大家都知道,现在我们 所 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的国家是在几十年前许许多多的抗日英雄的努力下才实现的。但...
慈禧嘴里那颗8亿的夜明珠,下落... 这颗夜明珠曾被慈禧太后视若珍宝,死后仍含于口中。随着清朝的覆灭,这颗夜明珠的命运也充满了波折和传奇。...
原创 中... 从二战后取得了巨大利益的美国,透过建立美元货币体系和建立冷战对抗攫取了巨额财富,这让源源不断的财富流...
原创 丞...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官职,从九品芝麻小官到正一品,不同的官职,所行驶的权利各不一样,为了区分这些品级...
原创 “... 江西自唐宋以来,一直是人文荟萃的昌盛之地。归隐田园的陶渊明在浔阳柴桑开百代隐逸之先河,五柳先生的名号...
原创 为... 辽国皇族后裔,成吉思汗的帐下大谋士耶律楚材有这样一句诗“秦王汉武称兵穷,拍手一笑儿戏词”。这首诗完完...
原创 秦...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中原实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水平。秦王朝崛起为中原历史上最强势力,结束了长期战乱...
原创 《... 我很喜欢一句话: 但凡我们所见,只是个人视角,不是真相;但凡我们所听,皆为观点,而非事实。 我觉得很...
原创 清... 大家好,你已经被小编的文笔所吸引,那么请随我一同了解清朝最后的格格——金默玉的传奇一生。在这个皇室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