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记载:“昔武王克商,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晨在斗柄,星在天”, 可推定为公元前1046年。
历史学家何炳棣认为鹑火是东周的洛阳。
《竹书纪年》记载牧野之战发生于公元前1027年。
《尸子》记载:“武王伐纣,鱼辛谏曰:‘岁(木星)在北方不北征。’武王不从”。
《荀子·儒效篇》说:“武王之诛纣也,行之日以兵忌,东面而迎太岁”。
《淮南子·兵略训》记载:“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根据计算推算出公元前1045年12月3日。
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
1976年在陕西临潼县零口镇出土了一个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被命名为利簋,最为珍贵的是这个青铜器有33个字的铭文,因此被称为出土的西周时期最早的青铜器。
利簋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右)事(史)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利簋上有武王征商四个字,这是唯一有武王征商铭文的出土青铜器,显得非常珍贵,这里记载了武王征商的时间是在甲子日的早晨,也证明了史料中记载的武王伐纣之日的干支是正确的,铭文中还有岁鼎两个字,就是岁星正当其位。
《淮南子 兵略训》: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
岁星就是木星,木星正好在天空中,这是一种天文学现象,也有史书记载在武王伐纣这天,天空的东面出现木星,还知道这一天是甲子日,根据历法和天文学来推测,得到了武王伐纣这一天有三个结果,分别是: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1027年。
这三个时间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经过考古、碳-14检测、史料对照、天文学和历法等方面综合研究来看,公元前1046年这个时间最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