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邬思道在《雍正王朝》中展现出了计谋高超的一面,他的半隐全隐过程并非偶然,而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必然结果。通过介入诺敏案,邬思道成功实现了从半隐到全隐的转变。这个过程不仅充满了政治智慧,也暗合了权谋的辛辣。
在雍正时代,邬思道是四阿哥胤禛九龙夺嫡时期的主要谋臣。然而,他深知胤禛的腹黑和刻薄寡恩。尽管胤禛礼贤下士,但高福事件让邬思道深感痛心。在夺嫡即将成功之际,邬思道早就准备好了脱身的计划。他巧妙地表达了不再从政的愿望,但又害怕被灭口,于是选择了半隐。这种权宜之计的半隐,并非他的最终目标,而只是为了等待更好的机会。
当陕西布政使李卫拿着表彰诺敏的圣旨找到邬思道时,邬先生知道机会到了。李卫知悉邬思道的身份,但在外臣田文镜眼中,邬思道的身份却无从了解。于是,邬思道借助在雍正心腹大臣之间游走的机会,找到了半隐到全隐的突破口。
邬思道的介入诺敏案并非偶然,而是他精心选择的时机。当李卫带着圣旨来请教邬思道时,邬先生意识到机会降临。他知道李卫身份特殊,了解半隐事实,因此需要找到一个完全不了解他的人,田文镜成为了最佳选择。
邬思道通过与李卫的合作,成功引荐到田文镜处。田文镜并不知道邬思道的半隐身份,而邬思道看准了这一点。在处理诺敏案的过程中,邬思道借机寻衅,主动让田文镜将他赶走,实现了从半隐到全隐的顺利过渡。
然而,邬思道对半隐的选择并非没有原因。他早就在雍正登基的当晚,以“三不可用”的方式表达了自己不再从政的决心。然而,考虑到自己的安全,他选择了半隐。雍正甚至派丫头如月前来照顾邬思道,实际上是在监视他。这时,邬思道利用田文镜的事务繁忙,逐渐实现了全隐的愿望。
在河南巡抚任职期间,邬思道的后手频频出击。他以半隐的身份逼迫田文镜来“辞掉”自己,为全隐创造条件。通过索要8000两的年薪,他成功让田文镜在财政上感到困扰,最终选择辞退邬思道。这也成为邬思道实现全隐的巧妙策略。
在《雍正王朝》中,邬思道的智谋和权谋手段使他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人物。他的半隐全隐过程充满了曲折和机智,展现了一个政治谋士的风采。这段历史故事不仅揭示了权谋的复杂性,也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智勇双全的角色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