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历史中,“卧龙”指的是诸葛亮,而“凤雏”则是庞统,两位军师都有着令人敬佩的智谋。据《襄阳记》和《先贤传》的记载,这两个别号分别是庞德公的赐名。庞德公是荆州襄阳的名士、隐士,与司马徽、诸葛亮、庞统等人有着密切的交往。
诸葛亮对庞德公极为敬重,每次拜访庞德公时都独自跪拜在床下。庞统则是庞德公的从子,两人都得到了庞德公的重视。司马徽曾向刘备夸耀说:“卧龙、凤雏得其一者可安天下。”然而,刘备最终既得到了诸葛亮,也得到了庞统,却未能统一天下。
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三分天下的计划,使刘备结束了漂泊的生活,在荆州建立了根据地。然而,刘备因为个人私仇而决定进攻东吴,在夷陵之战中惨败,生了病临终。在临死前,刘备将西蜀托付给诸葛亮,表示愿意让他独自承担事业。诸葛亮并没有独自行动,而是辅助刘备的儿子刘禅继位,展开了一系列的征战,不幸的是,在他53岁最后一次北伐时因病逝世,留下了一生的遗憾。
庞统的一生则短暂而辉煌。庞统离开孙权,投奔刘备,与诸葛亮再次相聚。他为刘备制定了多条攻蜀的计策,其中包括“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等。然而,在刘备攻打雒城时,庞统却在战斗中被流矢射中,时年36岁。
随着诸葛亮和庞统的逝世,加上刘禅昏聩无能,蜀汉渐渐走向衰败。克复中原、恢复汉室江山的梦想也化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