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内蒙古一个名叫李献功的男子,被债主追债,无路可逃之际,他突然想起来家中有一个地窖,连忙钻了进去。在地窖里他发现了一块“金牌”。
李献功端详着这块金牌,莫不非这是就是父亲先前说的“宝物”,李献功的父亲曾在去世之前对他说:“家中的地窖里有一件宝物,如果哪天你走头无路了,这东西可以应急。”父亲去世后,他一直都处于悲伤之中,对于父亲的话他只当是病糊涂说的话,并没有当真。
李献功一直躲在地窖里等追债的人走了,才踉踉跄跄从下面爬上来,手里紧紧攥着那块“金牌”,他现在可全靠着它续命了。金牌的整体形状呈长方形,两边宽呈半圆形,金牌的头部有一个圆孔,牌身上面还有一些他看不懂的文字和形状符号。
他拿着金牌,向母亲询问是从哪得到的,原来,这是李献功的父亲在十几年前淘沙淘来的,一直没出手放在地窖里。看来,这块金牌要在他的手上变卖了,李献功想着自己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
事不宜迟,他经过多方寻找,联系到了一位名叫刘振春的收藏家。刘振春在看过金牌之后,十分震惊,看着应该是古代的东西,一旁的李献功很是疑惑一块金牌有什么好惊讶的。刘振春仔细观察着金牌,上面的文字不是汉字,可具体是什么他也不知道,必须由专家才能解读,不过看样子这块金牌很有价值,只不过不是纯金的,是合金,说了这么多,李献功在一旁只听到了“不是纯金”几个字,一下子在旁边泄了气。
但是刘振春知道这块金牌的价值可远远高于它本身材质的价值,他做出有些为难的神态对李献功说道:“这,一万二怎么样?”在当时一万二可是巨款了,李献功一口答应,他在收到2000元定金之后,留下金牌直接走了。
只剩刘振春在那里观察金牌,希望能在上面得到一些线索,看着看着他突然在金牌的圆孔内发现了一串简体字,“张字九十六号”刘振春大脑轰的一声,这不会是博物馆的文物吧。
刘振春立即询问各家博物馆有没有丢失文物,博物馆纷纷回应没有丢失,刘振春这才放下心来,他为了破解金牌上的文字,特意找来了文物专家江川进行解读。江川看到金牌上的文字,这是元朝的八思巴文,这种文字是元朝自创独有的。
至于金牌上面的文字意思,专家江川也无法解读,他向刘振春介绍了一位包祥教授,这位教授是专门研究八思巴文的。刘振春和李献功又马不停蹄的前往包祥教授所在的内蒙古大学,包祥教授看到金牌一脸震惊的望着刘、李二人,经过确认这确实是元朝的八思巴文,但是金牌上的文字意思让人很是震惊。
原来这是一块元朝的圣旨金牌,包祥教授拿着金牌翻译了上面的字,他说:“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皇帝的圣谕亦是不可违反的,如有不从者,诛!”众人听着包祥教授并不算很严肃的语气,但还是背后一阵发凉,冷汗直冒。
包祥教授接着说道:“这块圣旨金牌是皇上亲自颁发的,应该是给即将出征的将军使用的,让他们在外能够行使权利,保证军队打胜仗,见到这块金牌就如同见到皇上一样。”原来,这块金牌竟然有如此大的来头,真是让人意外,本来李献功还以为是一块金子呢,但没想到比金子更值钱,应该说比金子意义更大。
包祥教授见二人还沉浸在震惊之中,便询问道:“你们是如何得到这块金牌的?”李献功将来龙去脉都同教授讲清楚了,教授微微一笑说道:“原来如此啊,我想出5万元买下你这块金牌,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李献功瞬间两眼发光,5万块,这比先前的刘振春给出的价格还要高,他想也没想便一口答应了。很显然,这块元朝皇帝圣旨金牌价值远远要超出5万元。
包祥教授花5万元买下金牌并不是想将其占为己有,虽然没有经过精确的鉴定,但是他知道这块金牌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心中早有打算的他,最后将这块金牌捐给了内蒙古博物馆,这也是包祥教授为自己研究的专业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只存在了97年,时间并不长,在元朝灭亡之后,八思巴文几乎也就不存在了,后世对这种文字的研究也是极少的,这块金牌被发现和交到博物馆里,势必会推动元朝八思巴文的进一步研究,对于我国研究元朝文化也是有着重要意义。
博物馆立即对这块金牌做一步鉴定,这是一块黄金和白银混合而成的金牌,虽然不是纯金,但整块金牌所呈现出来的色泽还是金色的,金牌长约在25.7厘米左右,宽8厘米,厚度约0.1厘米,重350克左右,牌身上的八思巴文便是精髓,纯手工打磨,价值和意义都是非凡的。
另一边,拿着5万块钱的李献功非常开心,有了这笔钱他就能还欠款了,而且还能余下不少钱,李献功对于自己做的事还是很有成就感的,他认为自己也算是发现一件国家宝物,还好最后宝物也归还给了内蒙古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