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战乱时期,刘备能够挺身而出,并闯出一番天地,与他知人善任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他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
不过,即便刘备有通天本领,他也会有看走眼的时候。他曾经就因看走眼,而放走一个谋士,随后这位谋士加入了曹营,被曹家三代重用,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仅如此,这位谋士的后代,还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开国元帅,这个人就是陈群,他的后代,就是陈毅大将军。出身名门才华横溢
《三国演义》中,有太多优秀的历史人物,在这众多优秀人物之中,也许很多人对陈群并不熟悉,甚至有人会说,陈群只是不值一提的小人物。
但若是你真正了解历史,了解陈群的话,不但不会觉得陈群陌生,反而会夸赞他是一位真正优秀的人才。
历史上著名的“九品中正制”,就是出自陈群之手,这项制度,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的选官制度。
由此可见,陈群在推动历史发展的进度中,功劳不小,除了“九品中正制”的提出之外,陈群在其他方面的成就,也一样不容小觑。
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主要是因为陈群从小就出身名门,陈氏家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分显赫的一个世家大族。
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陈群也耳濡目染地对政治方面有独特的见解。
上学时期,他的一些思维就远超身边的伙伴,在家族的培养之下,他很快就成长为了一个才华横溢的谋士。
陈家对于陈群,一直都寄予厚望,在这样一个大家族之中,陈群能被家族重点培养,足以证明他的实力。
就连一向自恃清高的曹植,在评价陈群时也说自愧不如,声名显赫,再加上能力突出,陈群自然也成为了香饽饽,众人追捧。
刘备失势转投曹操
刘备和陈群在徐州相识,当时,刘备刚刚接管徐州,准备扩充自己的队伍,于是疯狂地在当地招募兵马。
而当时的陈群,只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虽然背后有着陈氏家族的支撑,但对于陈群来说,家族的荣耀,是先人创造的,与他无关。
他想要凭借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于是,就在刘备招兵买马期间,他便以谋臣武将的身份,加入了刘备的队伍。
虽然说刘备一直以爱惜人才著称,但他所爱惜的那些人才,大多都是名声在外的大人物,对于陈群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刘备并没有放在心上。
所以,陈群投靠刘备之后并没有得到重用,刘备只是给了他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职。
后来,刘备解救了被曹操围攻的陶谦,为了报答刘备的救命之恩,陶谦便将徐州牧的位置,让给了他,这对于刘备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他计划将徐州,作为自己的根据地,这时,陈群突然站出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徐州虽然幅员辽阔,占地面积极大,但作为根据地却是不合适。
正是因为面积过于广阔,很容易被敌军盯上,刘备又刚刚上任,此时贸然入驻徐州,危险重重。
可当时的刘备,对于这样一个“无名小卒”的话,并不相信,他觉得,陈群此言毫无根据,完全是无稽之谈。
这时的陈群,对于刘备已经彻底失望了,最终事实证明,的确如陈群所言,即使拼尽全身力气,刘备也未能守住徐州。
在那之后,刘备失势,心灰意冷的陈群,也在此时选择投靠曹操,俗话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没有得到充分信任的陈群,在那个时候,唯一的选择,就是转投曹操。
被曹氏三代重用
刘备直到失去徐州之后,才明白当初陈群的良苦用心,但为时已晚,陈群早已加入了曹操的阵营。
相比于刘备来说,曹操对陈群做到了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在曹营中,陈群也受到了重用,而他也为曹操出了不少的计策,帮助他一次又一次取得了胜利。
曹操之后,陈群又辅佐曹丕,这时的陈群,早已是万众敬仰的大谋士,曹丕对陈群自然也是尊敬有加。
历史上著名的“九品中正制”,就是陈群在辅佐曹丕期间所提出的,这一制度的提出,有效地帮助曹丕稳定了当时的政治局面。
后来,陈群又辅佐曹叡,接连受到重用的陈群,这时已经权势滔天,但他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也是他一直受曹氏重用的原因。
被曹氏三代重用的陈群,在曹魏集团发挥了重大作用,死后他也被封为一子列侯,以此来表彰他所做出的贡献。
据历史记载,陈群之后,陈氏家族又出了一个杰出的伟大人物,这个人就是我国的开国元帅陈毅。
陈毅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的精神,值得所有中国人学习,作为陈群的后代,他又一次为家族带来了荣耀,这不仅是血脉的传承,更是精神的接力。结语
当初曹操看走眼,“放走”了陈群,等到自己意识到时,已经为时已晚,自己不仅失势,陈群也投靠对方阵营。
相比于刘备来说,曹操才是真正的任人唯贤,面对从敌军阵营投靠过来的陈群,曹操真正做到了信任。
也正是因为他的信任,所以陈群才能得到重用,才能辅佐曹氏三代人,为其立下汗马功劳。
陈群的能力,毋庸置疑,他的后代,开国元帅陈毅,又一次证明了陈氏家族优良的家风,这种精神的传承,才是最值得炫耀的,也是最值得一直传承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