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九一三”后,粟裕为何心情不佳:人死了,还把陈年旧账翻出来?
创始人
2025-07-11 00:02:10
0

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后,全国上下展开了对四野相关将帅的批判,当时的批判力度和打击面相当广,很多之前不被提及的层面也被翻了出来。军队里的将军、干部们纷纷讲话、写材料表明自己的立场。不过在众多名将之中,粟裕的反应有点出人意料。

根据他的私人医生张愈回忆,事情发生之后,粟裕大将的心情并不好,对于相关的批判活动也不热衷。粟裕甚至还曾对他讲过这样一段话:“人死了,怎么把陈年旧账都给翻出来?像短促突击战术,明明只是一种军事理论,现在也全面地进行否定,岂不是把人的思想也给搞乱!以后怎么打仗?”

可能很多朋友听不明白粟裕讲的话是什么意思。“短促突击”是从欧洲引进过来的战术打法,原创于德国军队,在一战时就有成功的应用。红军时期这种战术曾被李德重点强调,然而第5次反围剿,短促突击战术是失败的,导致红军出现重大损失。早年林总曾经写文章评价过短促突击的正面作用,进行了军事角度的全面分析,其实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只不过碍于客观条件,红军没有能力使用这样的战术。连子弹供应都保障不了,我们无法呆板地跟国民党军进行堡垒作战。

战术本身是好的,但要看怎么用,在什么条件下使用。解放战争时期,林帅对短促突击战术进行了改良和发扬,东北野战军作战的六大战术原则,脱离不开这种军事理论的影响。所以对于战术打法不能一概而论,一味地把政治事件扩展到军事层面未必正确。“九一三”之后,这件事情又被人翻了出来,用于严厉批判原四野统帅。粟裕的不满不是没有缘由的,他是著名的军事家,还是军事科学院的时任政委,和林总一样非常懂战术。

除此之外,粟裕和林总的私交其实也不错。他们在战争年代并没有太多交集,因为1934年林总随红一方面军长征,粟裕则留在南方省份打游击,此后两人多年没有共事过。但建国后,林粟二人是公认的解放战争中功劳最大、战法最精妙的我军高级指挥员,很有惺惺相惜的意味。1958年粟裕遭到“反个人主义”批判,很少有人愿意再和他接触,但林帅却经常邀请他沟通、切磋军事观点,还说“有好的想法了要随时和我讲,我都愿意听”,林总还让粟裕多去军队转转,不要脱离开一线部队,这令处境不利的粟裕十分感动。

林帅和粟裕都出生于1907年,谈不上早期的军队领导者,而是在后来的战火中一步步历练出来的优秀指挥员。两人身上有颇多相似之处:都喜欢钻研军事战术,其他方面却不是强项。根据林帅的爱将吴法宪回忆:林总性格比较特别,所以跟元帅们没有多少来往,反而对同样善于军事指挥的粟裕,他十分欣赏,两人沟通很多,林总很看重粟裕的意见。

1971年,于公于私粟裕都没有选择落井下石,相反那段时间他的心情并不太好,还规劝自己身边的人,不要随便发表看法,尤其不要写文章。至于粟裕自身在1958年的所谓问题,虽然生前没有得到完全解决,但1994年中央军委登报为大将恢复了名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佛慈制药:公司目前已在兰州市投...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在健康茶饮市场方面,公司和全球各家奶茶店有合作关系吗?有...
原创 王... 王翦,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然而,在他辉煌的战功背后,隐藏着一个让秦始皇心疼而又无奈的秘密——一个“恶...
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   “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做到友谊的了解。”这是林徽因的父...
原创 为... 我国古代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制度,就是科举考试制度,它始于隋朝。有了这个制度,做官不再是被推荐或者家族传...
原创 清... 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走向灭亡的过程充满曲折和悲情。在晚清时期,实际上的统治者是慈禧,她...
原创 中...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学者,他们创立了不同的学派,培养了众多的门徒,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原创 宋... 公元976年10月20日,赵匡胤被发现于万岁殿内离奇猝死,一天之后,赵光义在没有任何文字遗诏的前提下...
原创 为... 宋朝曾有两次结盟灭敌的尝试,却在这两次行动中引火烧身,导致最终被对方所灭。 第一次是金国和北宋的“...
历史上功高震主却得以善终的三位... 在功高震主的情况下,能够全身而退、得以善终的将领却寥寥无几。今天,我们就来讲述三位这样的名将——王翦...
原创 刘...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于华夏大地,并相互争斗的历史刻画的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