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她与黄文秀只有一个字之隔,但是她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人民服务,今日我们将为您讲述的是黄炳秀,这位有着一段跌宕起伏的一生。
黄炳秀,这位出身贫寒的姑娘,虽然家里没有钱供她去读书,但是她却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以她的聪明才智与勤劳,仅用10年就从村支书升为了省委书记,原本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她却在自己的巅峰时期推出,4年后她毅然决然的辞职。
黄炳秀为什么选择在这时候递交辞呈?她又是怎么做到用这么短短的时间升为省委书记的?
让我们一起去探寻黄炳秀传奇的一生!
黄炳秀
黄炳秀于1938年,出生在湖南慈利县通津铺乡的长峪铺村,那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土家族,那里的人家,大多都是家境贫寒之家,黄炳秀家中更是如此,虽然家中很贫苦,但是她并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早早的嫁了人。
那时候正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阶段,许多村庄都民不聊生,她从小就见证过太多家庭家破人亡,甚至她们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但是这些并没有打击黄炳秀,反而激发了她更多的对知识的求知欲,她从小就有一个为她的祖国作出贡献的愿望。
虽然她没有上过私塾,但是因为战乱,她们的村庄来了一位逃难的教书先生,那位先生经常在村庄里教导孩子们:“在这个国家最艰难的时候,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习,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学习,但是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我希望你们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因为唯有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这句话也在黄炳秀的心中长了萌芽,很快这个机会也来临了。
直到新中国建立,全国实行全面改革政策,黄炳秀才得以接受教育。她14岁开始上小学,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她总是在读书的道路上,在这当中,不断提高学识。她很清楚,唯有不断地学习,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的人生,为祖国作出更多的贡献。
可是造化弄人。贫穷让黄炳秀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因为家中没有钱在供她读书,她只能辍学,但她从来没有停下脚步。
她勤勤恳恳,尽职尽责,为乡亲们提供高效的服务。乡亲们一有麻烦,她就会站出来帮忙。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她都是亲力亲为,所以黄炳秀深受村民的信赖与尊敬。她在17岁的时候就通过群众选举进入了基层委员会。
在1956年,黄炳秀以一位光荣的共产党员身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她对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所要承担的任务有了更深的理解,身为一名党员,所作所为都要为人民着想,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她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为提高家乡的经济水平、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之后,黄炳秀又被任命为该村的党委副书记.
而她这一系列的正面表现,更是被上面的人看在眼中。在1959年,年仅21岁的黄炳秀因工作成绩突出,当选为村支部书记。
身为一名党员,她从不与群众分离,始终为广大群众着想,为广大群众提供最大的帮助与服务。在她的带领下,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于家乡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给家乡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她在这中间又做出了哪些杰出的贡献?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杰出贡献
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无法忍受这种恶劣的生存条件而背井离乡,有的人不得不流落在外,黄炳秀心中,也越发坚定了要改变村庄命运的决心。
因为这里有很多乱石、坑洞和石灰岩,所以这里是一处非常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里的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农业生产极为艰难。
为了改变村民的生活条件,想要带着村民们把大山都给炸掉,再开垦出更多的田地。一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对此表示怀疑,觉得这种方法风险太大,耗时太长。
在会议上,她开口道:“我们这一村,从以前到现在,一直都是一贫如洗,这些年来,大家也都亲眼所见,期间更是有许多的人们,因为家乡的贫苦,背上包袱远离家乡,这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所以我们一起努力,让这块土地变得更加繁荣!少一点背井离乡的人。”
在这期间,黄炳秀与村民们一起开凿山体、清除碎石、填埋土坑等,一天又一天,不管风雨如何,他们都没有停下来过。不过这对黄炳秀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她很清楚,要想种出好地来,就必须要有水。
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黄炳秀领导乡亲们着手修葺沟渠,并采取清除沟渠碎石、修建拱桥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水灾、干旱季节供水的难题。
可黄炳秀并没有就此罢休,她很清楚,知识才是改变人生的关键。
她开始研究种植作物,并到千里之外去寻求农艺大师的指导,并用自己的勤劳与聪明才智,把长峪铺村打造成了一个以食物为主的富足之地,让村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之后,黄炳秀更是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传递给村民们,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慢慢的所有的村庄都脱贫致富,对于黄炳秀,所有人都发自内心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激和爱戴。
而黄炳秀更是凭借着他数十年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成了本地人尽皆知的人物。
这个消息很快就被上面知道了,在1973年,黄炳秀被推举为湖南省省委书记,同时也是中央候补委员,是当时最年轻的一位女省委书记。这是一项不可思议的成绩,同时也是对她工作的一种认可。
不过,黄炳秀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始终保持着一种谦逊的态度。不管她的地位有多高,她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农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担任省委书记期间,她更是走下职位,与村民们一起干活,把自己所学知识传递到世界各地贫苦家乡,一时间,全国的乡亲都对黄炳秀赞不绝口,称其为“好书记”。
而她为什么会在巅峰时期选择辞职呢?
递交辞呈
黄炳秀在1977年辞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的辞呈并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
她希望能够将这样的机会,让给更多的年轻人,而她也希望能够重新回到第一线,亲身参与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去。
结语
黄炳秀的事迹告诉我们,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只要有勇气去追逐和为之奋斗,就会有奇迹发生。
她用实际行动向所有人展示了,不管身在何方,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她的第一要务。
她的这一决定,既显示了她对党的忠诚,也显示了她对中国前途的坚定信念,坚信会有更多优秀的人,能够带领祖国走上更加辉煌、更加辉煌的道路。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人,我们应该向前辈们学习,从前辈们的身上汲取力量,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