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领导大部分是主席的人,他们是什么结局?
创始人
2025-07-10 11:32:30
0

“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

这幅对联描述的是1935年5月29日,红军长征过程中的一场命悬一线的战斗—飞夺泸定桥,将士们不惜将自己的身躯用作炮火与敌人同归于尽,为夺泸定桥不畏生死。

这场战役只是红军长征众多战役中的一个片段,可知当年长征是多么的惨烈。

天下人都只知道长征途中的不易,却不知当时留守苏区的领导人以及将士们不仅肩负着拖延时间的任务,同时还要保护手无寸铁的百姓。

更令人唏嘘的是留在苏区的十位领导人只有一位幸存,他们到底为何被留下?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艰苦岁月?结局又当如何?万里长征

1933年,国民党向红军已经来回四次进行了围剿,可红军非但没有被威慑,反而日渐壮大,蒋介石大发雷霆。

“到底哪里出了差错?得想一个万全之策。”

蒋介石在屋里烦躁的走来走去,指挥员们也在商量。

国民党领导人最后决定重新采取“攘外先安内”,调动大量国民党军开始全面围剿红军,想要将其全部绞杀,一个不留。遂发起第五次围剿战争。

而这边面对国民党的疯狂式围剿,红军的领导人开起了临时会议。

“你们这就是逃跑主义,我们不能畏惧他们”

“可我们寡不敌众,况且武器也没对面齐全,我觉得打游击战是可行之策”。

屋里传来一声呵斥,以李德,博古为首的领导人否定了毛主席等指挥员提出的游击战、运动战等应对政策。

由于当时主要是中央苏区领导层被李德和博古控制。因此未实施。

自1934年10月10日起,由于中央红军武器设备不先进,装备不齐全。与国民党正面交锋无疑是拿鸡蛋碰石头,红军没有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为了保存力量从而建立新的根据地,以能够更加持续的发展。被迫于1934年10月实行战略转移。

但是由于还有受伤的士兵,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长征途中危险重重,风险难料,而且距离太远,经受不住一路的颠沛流离,那他们又当如何安排?留下指挥的核心领导人又该如何抉择?留守安排

“受伤的士兵怎么办”?

“远就算了,条件这么艰苦,乡亲们能抗住吗”

红军领导人在屋里商量长征前的事项。

“人太多,目标也太大,况且有的真的是走不了啊,不能够全部撤离,我们得留下来点照顾受伤的将士跟百姓”。

屋里议论纷纷,大家都情绪低沉,每个人都深知此战的不易,长征途中的风险无人能料,而留下的人也生死不明。

1934年红军被迫开始长征,离别前与百姓依依惜别,在场之人无一不动容。除了受伤的将士,手无寸铁的百姓。留下的同时还有1.6万红军战士、3万武装力量和10位中央领导人来保护百姓的安全,同样也是为了能够给长征的部队拖延到更多的时间。

留苏的将士虽不用经历颠沛流离,可他们也经历着人间炼狱般的苦日子。

“冲,一个不留”

蒋介石疯一般地发动士兵,清剿红军。苏区地势复杂,弯弯绕绕,为尽快围剿,蒋介石不惜动用全部兵力围剿红军。蒋介石的暴虐推动着长征的日程,已经不能再等了。

红军领导人商量决议留下十位领导,指挥着长征后留苏人员的安排。

而留下的领导与将士自此与国民党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游击战。

留下的十位领导人最终仅有一位活到新中国成立,他们又经历了什么呢?背后英雄

项英,武汉江夏区人,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大力扩充红军,在保护秋收和发展游击战争的过程中,成绩非常突出。

接到面留守苏区的命令时,项英非常坚定的表示:“我一定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

“不能被敌人发现部队撤离的消息,一切都得跟往常一样,这样才能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项英紧急发布这项通知。自红军长征后,他先是全面封锁消息,跟之前一样管理着部队,指挥着人民,一切才都让人察觉不到一丝异样。正是因为项英的英明领导,国民党都没有察觉到红军长征的策略。

项英很好地迷惑了敌人。中央红军10月中旬就开启了踏上长征之路,直到11月中旬,蒋介石才最终确定红军已经转移了。完成掩护主力突围任务之后,项英个人才开始突围。

1940年4月,在皖南指挥春季反动荡,10月参加秋季反动荡,共歼灭日伪军上千人,行军得当。

后因皖南事变,率领军部10余人藏于山区中,1941年3月14日在安徽泾县蜜蜂洞被叛徒刘厚总杀害。

毛泽覃,毛主席最小的弟弟,192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受朱德、陈毅委派,前往井冈山与毛主席联络,促成朱、毛会师。

红军长征后毛泽覃毅然决然留在了苏区保护百姓,指挥剩下的将士。开启了游击斗争。

毛泽覃先后担任了中央苏区分局委员、红军独立师师长,指挥得当。带领士兵坚持游击斗争,思维缜密。

1935年4月25日,他带领士兵与国民党进行了交战,由于对方人太多武器先进,寡不敌众,退至瑞金红林黄鳝口休整以便保存体力。

“报,前方发现有敌军出没”。

哨兵慌忙前来汇报,大家议论纷纷,按理说不会找的这么快啊。

“有叛徒,有叛徒”

事出紧急,士兵们议论纷纷,张皇失措,毛泽覃安抚众将士,随即开始安排撤退的事项。

“快,大家快撤回后山,全部,快”

毛泽覃快速安排撤退的事项,发现敌军很快就能找到此处,毛泽覃做出了一项决定,快速安顿好将士们后,毛泽覃只身一人前往敌军所到之处。

“师长,别去,师长,危险快回来”

撕裂的声音回荡在毛泽覃背后,将士们撕心裂肺。

“有本事冲我来啊”,毛泽覃直冲高地拿着机关枪疯狂扫射,源源不断的枪声吸引了敌军的到来,国民党将其团团围住。

毛泽潭英勇就义,牺牲时仅仅29岁。

瞿秋白,生于江苏常州,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红军开始长征后,他留在了苏区与敌军开启了游击斗争,当时他的职位是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宣传部部长。

1935年2月不幸在福建长汀县被敌军发现,敌军发现其身份的特殊性欣喜若狂,立马上报蒋介石并决定使用一切手段将其收编。

“只要你加入国民党,马上请最好的医生给你治病,给你高官厚禄保你丰衣足食。”

蒋介石采取各种方法收编,采取各种手段瓦解他的内心,翟秋白无欲无求,只求一个了解。

劝降无果,蒋介石恼羞成怒,对他实施各种刑法威逼就范。

翟秋白面对各种手段不为所动,蒋介石劝降无果决议处以死刑。

6月18日,翟秋白走向刑场,一路高唱《红军歌》,还用俄语唱《国际歌》,到达地方后,席地而坐,回头微笑着对刽子手说:“此地甚好”,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饮弹洒血,从容就义。时年36岁!

方志敏,江西省弋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

红军长征之前,中央红军领导命他带领士兵向北面走,浩浩荡荡吸引敌方注意,为大部队争取时间从而长征,由于寡不敌众的局势,全军覆没已成定局,遂兵败。

方志敏活了下来,但他决心不抛弃不放弃。

1935年1月15日,他与参谋长粟裕冲出重围。

“作为领导人,我不能丢下后面的部队”。

便又返身回去。后来队伍被敌打散后他又有一次生机,“本来我是可以到白区暂避一下,但念着已有一部分部队回到赣东北,中央给我们的任务又刻不容缓地要执行,所以决心冒险转回赣东北,一方面接受中央的批评和处分,开会总结皖南行动,作出结论,同时整顿队伍,准备再出。”

后来兵败被敌方包围,他只求一死,不理睬敌人的劝降。

“革命必能取得最后胜利,我愿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

他写下一段话,至此不再多言。

他被押至上饶,南昌等地,为的是震慑与国民党作对的人,最后被押到刑场,虽然戴着镣铐但仍昂首挺胸,不畏艰险视死如归,路过的人无一不为其铁骨震撼。

“哈哈哈哈哈哈”一串清脆的笑声,随后吞弹就义。

面对死亡,还能如此的乐观,这般的大笑,这是何等坚定的革命信念!何等高尚的精神情操!

英雄男儿,永垂不朽。我们后辈更应铭记于心。

陈毅,1901年生,四川乐至人。1919年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时候初次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

法国人民不满政府的暴虐屡次组织活动进行抗议,陈毅由于参加了留学生队伍爱国运动而被抓捕从而押送回国。

然而回国后的陈毅也目睹了当时国家的动荡既然决然的投入到爱国组织,为保家卫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1923年经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3年陈毅奉命坚守苏区抵抗敌人,牵制敌军从而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在与敌军的交战中,由于红军的撤退,留下的大多是无法上战场的伤军,从而注定了这场战争的惨烈。

陈毅在一次交战中不幸受了伤,敌人进攻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面对着游击队的神出鬼没,敌人决定放火烧山。

幸运的是,天降大雨,天无绝人之路,陈毅活了下来。

留在苏区的将士们虽没有参与长征,但是他们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面对绝境时不畏艰险的品质,敢于直面风险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代表着精神意义上的长征。精神品质,永垂不朽

当时留守的领导人有10位,他们是:瞿秋白、毛泽潭、贺昌、项英、陈毅、陈潭秋、刘伯坚、古柏、方志敏。

最终活下来的只有陈毅一人,目睹了新中国的成立。

在开国大典上,陈毅将军再也绷不住了。

他想到了当时为国献身的将士们,他们不畏艰辛,面对逆境也绝不投敌的坚韧,就是为了解放人民,赢得最终抗战的胜利,是他们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为了家国平安。

他站在城楼上,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更是千千万万为家国奋斗而献出生命的将士们,是他们用鲜血浇灌了成功之花,他们的革命精神永远要被后辈牢记。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长征不是一段能够轻易被遗忘的历史,那是先驱们用热血铸就了今天的辉煌,是他们的不畏艰辛才成就了今日的国泰民安。

在长征之前,没有人知道这条路会有多长,没有人知道这条路要走多长时间,也没有人知道这条道路到底有多少未知的风险,但是没有人想过中途放弃。

为了革命胜利,为了人民群众,为了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将士们不惜流血牺牲。

不畏艰险,努力拼搏,是精神,更是毅力。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长征,是一种向生命极限的挑战。饥饿、寒冷等都没有使队伍垮掉。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毛主席对长征的评价,长征的时代价值与长征精神从未消失,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士兵进行的绝无仅有的战略战役,中国革命乃至历史上的奇迹。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学习长征精神,为祖国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杰出的建设者,使长征精神永远停留在华夏人民的心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前言 有这样一个人,他出生在家境显赫的大家族之中,不仅如此他的父亲和伯父个个十分优秀,地位极高,就连...
跨越时空的追寻:南昌起义参加者... 中新网南昌8月1日电 (李韵涵 刘思伟)为纪念南昌起义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8月1日,“南昌...
原创 他... 陕西省清涧县是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小小的县城走出多位省委书记,比如白如冰就是陕西...
原创 敌...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地百废待兴。杨勇将军有次在执行任务时,竟然差点被自己的兄弟埋伏暗杀。幸好对方动手前...
原创 汉... 在中国古代文人中司马相如一直是大家羡慕的对象。 这种羡慕来自两方面,一是他用才华得到美女卓文君的喜爱...
原创 鲜... 一个没有生存之地栖身的人,就如同浮萍一样,随水漂流,居无定所。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家依靠,就像...
原创 1... 1949年,解放军各大战略区野战军统一改编番号,并组建16个兵团。 这16个兵团军政主官中,很多人在...
原创 从... 《司马光砸缸》的历史故事,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今天,我们将在重温这一智慧小故事的同时,介绍一下故事主角...
邓紫棋新书《启示路》半小时预购... 7月10日是歌手邓紫棋出道17周年纪念日,10日中午邓紫棋官宣她的首部长篇科幻小说《启示路》开始预售...
陈德为朱元璋挡下9箭,朱元璋却... 俗话说,功大莫过救驾,计毒莫过绝粮。救驾在任何时代都是最大的功劳,比如归顺最晚的尉迟恭因为救过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