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穿搭灵感”?来这场展看看长江流域史前贵族们怎么搭
创始人
2025-07-10 10:32:01
0

新华社重庆7月30日电(记者李晓婷、黄伟)颈戴玉管串成的项饰,左右腕上叠戴不同大小规格的玉镯,耳挂精致圆润的玉玦……穿越几千年时光,大大小小的各色玉器,是长江流域史前人类贵族们日常“穿搭”的一部分。

近日,“玉出大江——长江流域史前玉器特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展,共展出珍贵的各类长江流域史前玉器305件(组),其中一级文物32件。

“石器时代,当人们开始关注玉石独特的色泽与纹理时,玉器从普通实用石器中脱离出来,成为原始社会中美的象征。”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夏伙根介绍,中国玉器初兴于东北,其后逐步向南扩散。

“玉出大江——长江流域史前玉器特展”展出的玉璜、玉环等。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据介绍,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为安徽凌家滩文化、辽宁红山文化和浙江良渚文化,其中安徽凌家滩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均处于长江流域。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长江流域陆续出土了大量史前玉器。

随着玉器的数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迅速增长,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大溪文化、崧泽文化等形成了以玦、璜为主的玉饰品特色。

馆内展示的长江流域史前人类用玉示意图向人们清晰展示玉的装饰用途。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博物馆展柜内,来自重庆巫山大溪文化的一组颜色、质地各异的玉玦集中展出,向参观者讲述史前人类的“耳尖”时尚。“玉玦有点像今天的耳环,环边有一道缺口。”夏伙根说。

距今5500-5300年,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成为重要的用玉中心,玉器功能开始从单纯的装饰品向礼器性质转变。距今5300-4300年,以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群为中心的良渚古国建立起以玉器为核心的礼制体系,将中国玉文化推向了巅峰。

在良渚文化中,以神人兽面纹为母题的变形式样出现在各种玉器上。这种纹饰像一个头戴羽冠的方脸神人,驾驭着一只巨目圆瞪、大口獠牙的蹲踞怪兽。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牌饰。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而长江中游的肖家屋脊文化则以玉人首、玉虎首、玉蝉等小型玉雕为特色,对后世玉器乃至青铜器纹饰母题产生深远影响。此次展览特别展出了去年出土于湖南华容七星墩遗址的肖家屋脊文化玉凤。

“这件玉凤刚刚出土的时候,碎裂成了7块,分布于葬具内的不同层面,是被有意敲碎的,考古学者推测可能当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存在‘碎玉葬’的习俗。”夏伙根说。

肖家屋脊文化玉凤造型优美,线条流畅。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夏伙根介绍,此次展览联合长江干流20家文博单位,沿着长江流域史前玉器起源、发展、繁荣的时间脉络进行布展,进一步促进长江上下游地区文化交流合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刘备夺取汉中之战后,没有立刻增兵荆州,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需要休整。 汉中之战是赤壁之战后,刘...
原创 闯... 崇祯九年,即公元163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天灾人祸频发,百姓生...
原创 元... 元朝时期,汉人饱受蒙古统治者的赋税之苦,民族压迫严重,生活艰难。这种情况下,一大批农民起义者崛起,朱...
原创 郑...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清中期红釉象耳尊 这件象耳尊的红釉属于铜红釉,铜红釉在元代景德镇窑烧制成功,明宣德时,烧制出了鲜艳夺目的“宝石红”红釉...
原创 韩... 韩信为什么总是被刘邦玩弄于股掌之中?这个问题一直令人困惑。韩信自己也曾苦思,为什么一个如他一样有才能...
原创 历... 如今,我国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正致力于研究古代文化,然而由于时间的久远,对于公元前一千四百年以后的历...
原创 他...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革命活动陷入低潮,国民党反动派也开始大肆迫害进步人士,在这种时代背景下...
原创 诸... 其实,谁都知道一句话,叫:两军对垒,兵在精不在众! 道理很简单,就算有十万人,却都是新兵蛋子,从没上...
原创 除...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逝世,皇太孙朱允炆上位。朱元璋其实有二十六个儿子,长子在洪武二十五年死了,二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