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穿搭灵感”?来这场展看看长江流域史前贵族们怎么搭
创始人
2025-07-10 10:32:01
0

新华社重庆7月30日电(记者李晓婷、黄伟)颈戴玉管串成的项饰,左右腕上叠戴不同大小规格的玉镯,耳挂精致圆润的玉玦……穿越几千年时光,大大小小的各色玉器,是长江流域史前人类贵族们日常“穿搭”的一部分。

近日,“玉出大江——长江流域史前玉器特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展,共展出珍贵的各类长江流域史前玉器305件(组),其中一级文物32件。

“石器时代,当人们开始关注玉石独特的色泽与纹理时,玉器从普通实用石器中脱离出来,成为原始社会中美的象征。”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夏伙根介绍,中国玉器初兴于东北,其后逐步向南扩散。

“玉出大江——长江流域史前玉器特展”展出的玉璜、玉环等。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据介绍,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为安徽凌家滩文化、辽宁红山文化和浙江良渚文化,其中安徽凌家滩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均处于长江流域。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长江流域陆续出土了大量史前玉器。

随着玉器的数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迅速增长,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大溪文化、崧泽文化等形成了以玦、璜为主的玉饰品特色。

馆内展示的长江流域史前人类用玉示意图向人们清晰展示玉的装饰用途。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博物馆展柜内,来自重庆巫山大溪文化的一组颜色、质地各异的玉玦集中展出,向参观者讲述史前人类的“耳尖”时尚。“玉玦有点像今天的耳环,环边有一道缺口。”夏伙根说。

距今5500-5300年,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成为重要的用玉中心,玉器功能开始从单纯的装饰品向礼器性质转变。距今5300-4300年,以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群为中心的良渚古国建立起以玉器为核心的礼制体系,将中国玉文化推向了巅峰。

在良渚文化中,以神人兽面纹为母题的变形式样出现在各种玉器上。这种纹饰像一个头戴羽冠的方脸神人,驾驭着一只巨目圆瞪、大口獠牙的蹲踞怪兽。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牌饰。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而长江中游的肖家屋脊文化则以玉人首、玉虎首、玉蝉等小型玉雕为特色,对后世玉器乃至青铜器纹饰母题产生深远影响。此次展览特别展出了去年出土于湖南华容七星墩遗址的肖家屋脊文化玉凤。

“这件玉凤刚刚出土的时候,碎裂成了7块,分布于葬具内的不同层面,是被有意敲碎的,考古学者推测可能当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存在‘碎玉葬’的习俗。”夏伙根说。

肖家屋脊文化玉凤造型优美,线条流畅。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夏伙根介绍,此次展览联合长江干流20家文博单位,沿着长江流域史前玉器起源、发展、繁荣的时间脉络进行布展,进一步促进长江上下游地区文化交流合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在历史长河中,朱元璋是一位备受瞩目的开国皇帝,他身世卑微,却成功转变为统治者的身份,这一峥嵘历程引发...
原创 唐... 《唐朝诡事录之西行》的第八个单元是《供养人》,故事地点发生在沙洲,也就是今天的敦煌。 由于薛环的突...
原创 假... 东汉末年至三国鼎立再到天下归一于晋,这段历史一直都是人们乐此不疲的讨论内容; 期间涌现了不知凡几的著...
原创 晚... 晚清同治时期到宣统年间,一位苏格兰摄影师汤姆逊到清朝周游各地。于1868年到1910年时期,汤姆逊与...
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精神 2024年8月3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铸魂弘梦,红色传承”实践队来到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海...
原创 栾... 说到古代的贤能皇帝,刘邦无疑是一个耀眼的名字。在大秦的残酷统治下,整个天下民不聊生,战乱四起,生计成...
原创 历... 夏芒,是夏朝的第九任君王,又称为姚芒、帝芒等。他出生于前1897年(杼15年),是第八任君王姒槐的儿...
原创 近... 在世界近代史上,曾出现过一批伟大的领袖人物,他们引领自己的国家走向光明和强盛。在这一批英雄人物中,有...
原创 张... 据《三国志·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记载:“诸葛亮复出祁山,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
原创 抗... 对于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忘记,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场耻辱的战争,也是让中国人民从此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