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后,博古由于犯了错误被党组织拿回了指挥权,原来的三人团变成了由毛主席、周总理和王稼祥负责的“新三人团”。
能和毛主席、周总理并列,说明他的能力有目共睹,可为何鲜少有人知道呢?
“新三人团”的人选名单是由毛主席提议,经过政治局同意的。
为何会是毛主席、周总理和王稼祥呢?
从成立的背景来看,主要有两个原因:
方便军事指挥权集中,人不能太多;
为了保障毛主席的军事指挥权,选人要有利于此。
在当时的情况下,毛主席、周总理和王稼祥是最合适的组合。
毛主席是政治局委员,又有着超高的指挥艺术,自不必说。
周总理是遵义会议的军事指挥者,作战经验丰富,入党时间也早,在红军队伍内部声望很高。
而且在纠正错误的时候发挥过巨大作用,无论在共产党内部还是在红军队伍中,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位置和很高的权威性。
更重要的是,周总理的人格魅力无人能敌,他在为人处世上谦虚、灵活、平易近人,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成熟的魅力。
但是王稼祥不一样,大家对选他有些疑问。
毕竟在遵义会议之前,他只是政治局候补委员,党内比他地位高、职务高、懂得军事指挥的人很多。
王稼祥在党内工作的时间短暂,也没有太多基层工作经验,很多人都对他的能力表示怀疑。
最重要的是,他身体很不好,经常生病,给人一种病恹恹的感觉,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了健康的体魄,如何能担负重任?
究其原因也很简单,王稼祥不仅仅是毛主席的支持者,更是从苏联留学归来的学者,选择他可以团结留苏归来人员。
在遵义会议上并没有完全解决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问题,博古也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错误。
政治局还有许多人不同意毛主席的意见,例如凯丰,还出言讽刺毛主席,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更是坚决反对。
无论是从政治上来看,还是出于军事上的考量,毛主席和周总理都需要团结留苏归来人员,而王稼祥作为代表,让他参与军事指挥,能体现出毛主席和周总理对他们的重视,也可以赢得他们的支持。
这样的做法不仅体现出毛主席的智慧,更能解决两人之间的矛盾。
王稼祥虽然全力支持毛主席,但不代表他就认同毛主席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决策。
在毛主席担任前敌总指挥时,王稼祥经常发表一些不同的言论,导致军心有些涣散。
于是在毛主席提出成立“新三人团”的名单时,张闻天立即同意,他希望毛主席能解决和王稼祥之间的矛盾。
因此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选人不能只单纯地来看对方的军事能力,还要从政治上考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