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战争年代,我党能够取得胜利,离不开每位革命者的付出的,他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革命分工。有的人在战场上与敌人战斗,抛头颅洒热血;有的人在后方从事后勤、宣传等工作,为我党建立牢固的群众基础;也有人坐镇中央,统筹全局。不管革命者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他们对党的贡献都是不可磨灭,令人敬仰的。在革命年代,我国公安领域上有这样一位老前辈,他不仅能力,任劳任怨为革命事业操劳了一辈子,可敬的是,他对子女的教育同样严谨,他有六位子女,这些后代中却没有一个人进入仕途——他就是于桑。
01
于桑生于1917年,小的时候叫郁朝贵,住在丰乐郁家湾。郁家湾是四川渠县一处村庄。当时社会黑暗,到处是压迫百姓的地主和欺辱良善的恶霸,家家户户都过着贫苦日子。由于家庭贫困,为了谋生,14岁的于桑就离开了家乡给人做学徒。
两年后,红军来到宣汉。于桑在这里接触到了红军战士,被他们的革命理念深深打动。当时世道混乱,日子根本没有盼头,考虑一阵后,于桑决定加入红军的队伍。从此,这个十六岁的少年开始追随着共产主义理想踏上了走南闯北的征途。
我党的革命道路是坎坷的,于桑跟随红军部队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渐渐地成长为了一名果敢坚毅的红军战士。在一次次的艰苦战斗中,于桑都冲锋在前,无所畏惧。于桑在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受过很多伤,最重的一次伤在眼部,当时卫生条件落后,一只眼睛几近失明。
02
赶上肃反运动,于桑也险些受到牵连。不怀好意的人对于桑进行了举报,想利用“不爱惜军事用品”的罪名来整治他,不久政治保卫局就派人下来对他进行盘查。好在于桑平时为人清正,盘查的人问来问去,都没有问出结果,于桑得以保全了自己。
后来于桑被安排在西北保卫局,当时长征已经结束。于桑就在延安为组织做起了安保工作。他机警谨慎,为我党立下了一件特大的功劳。
1937年,日寇气焰嚣张,战事紧急,周恩来总理与张云逸将军要去西安谈判。半途中在甘泉交界一带忽然出现了一伙不知来历的武装势力,对周总理等人进行了攻击。于桑接到消息后火速动身,及时赶到了现场,确保了周总理的安全。不久后于桑查到那是一伙惯匪,他立刻着手布置,很快将这窝匪徒歼灭了。
03
自抗日时期起,于桑就一直从事着公安保卫工作,陕甘宁地区总是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国民党的间谍部队频繁渗透到延安,意图窃取我党的机密情报,于桑多次与军统特务周旋,为我党的情报系统与各位首长人身安全做到了周密的保障。
建国初,1950年,于桑做了重庆市公安局局长,这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国民党败走时留下大量的特务依然活动猖獗,于桑在任上兢兢业业,为我国公众安全做出了很大贡献。
后来于桑一直被升到公安部副部长,身居高位的他对自己子女的教育更加凸显了他的无私精神——于桑膝下共有六个子女,但是做父亲的对子女的事业从不横加干涉,更没有通过自己的关系在工作上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提携关照。在家风方面于桑实在展现了革命老前辈的风骨。
结语:2008年,于桑在首都去世。这位老同志一生活了92岁,他自少年时离开家乡,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故土,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我国公安事业,实在令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