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七届一中全会召开,在这次会议上,选出了五位书记,当时这五个人就是以毛泽东为首,1949年二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上依旧选举五大书记,虽然这次的人名没有发生改变,可是他们的位置却有了一些变动,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第一个依旧是毛主席,毕竟他是国家的领导,并且为国家的事业奉献一生,也是他带着人们走上新的征程,这个位置也就非他莫属了。在解放战争中,也就只有毛主席以及他的思想才能带着大家走上新的道路,开辟新的征程。
毛主席在历史的地位上,也是比较稳固的,没有哪个人能够同他相比。他在党与国家的地位也同样非常重要,正是在他的领导下,中国才有了新政权,进入崭新的阶段。毛主席能够成为中国的领导,不仅是人民的幸运,同时也是国家所期望的。
任弼时排在第五位,同第一次的排名一样。当时任弼时在这五个人中,年纪轻,可是身体却非常的差,主要是因为当初他被国民党抓捕后,遭到了严厉的酷刑,这让他的身体遭受了摧残,因此留下了后遗症,再加上长期的带病工作,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就连医生为经常叮嘱,让他多休息,少工作,然而任弼时却没有听从,他只要一天不工作身体就不舒服,只有不断的工作,才能让他感觉到充实。然而在建国一年后,他就因为疾病而去世了。
毛主席与任弼时的排位没有发生改变,那么有细微变化的也就是中间的三位。朱老总最初是在第二名的,之后会议上他就排在了第四位,刘少奇之前是第四的,在与朱老总换了位置后,他就成为第二名。
周总理也就从之前的位置上升到了第三名。换句话说,刘少奇与周总理都向前进,可是朱老总却后退了两步,这到底是为啥呢?
首先就是年龄,朱老总是他们五个人中最年长的,当时已经有63岁了,不管是在什么岗位上,年龄都将会成为主要的因素。既然年纪大了,那么他的体力或者是能力都有所下降,年轻的就将代替他的位置。
刘少奇与周总理的年纪就比朱老总轻一些,自然要接受更重要的任务,因此他们的排名就会上去。再就是工作的重心发生了改变,朱老总一直都负责部队里的工作,在二中全会召开时,三大战役已经结束了,全国基本上被解放了。
而这个时候,毛主席就将工作的重心改到了城市,之前都是打仗,主要是将蒋介石给打败。而在战争结束后,工作重心就在建设上,也就是说将中国从农业大国,建设成工业国家。在工作重心发生改变后,人员的排名自然是需要发生改变的。
在战争没有胜利之前,朱老总一直都是部队的副司令,也就是毛主席在进行军事斗争时的助手,所以他当时的排名是需要靠前的,一切也都是以他为主。在战争结束后,就有很多城市被解放出来,那么就需要在这方面有经验的人来管理城市,而刘少奇与周恩来就成了比较重要的人物,那么他们的排名也就比较靠前了。
最后就是刘少奇被定为毛主席的接班人,1945年在毛主席去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的时候,为了以防万一,毛主席就让刘少奇为代理主席,负责中央的工作。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刘少奇是毛主席的副手,因此在1949年他的排名才发生了改变。建国后,刘少奇就成了国家的主席,所以说在二中全会书记的排名中也可以看出,中央对未来的布局,同时也能够看出中央的深谋远虑,也能够看出中央为国家的发展很努力。